广西高考地理试题题目偏难 自然地理比例大
“今年地理真难啊!”走出高考考场,不少文科考生就反映,今年高考文综的地理科考题较难。6月9日,南宁三中高三年级地理老师刘立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广西文综采用的是全国Ⅰ卷的题目,地理科部分有的题目图形新颖,学生解读、提取信息较难;有的题目则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题目所考查的内容的设置来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例很不协调。刘立昌老师认为,自从2005年广西高考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合并成文科综合卷4年以来,今年的地理科考题是难度最大的一次。学生们反映选择题的难度尤其大。
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部分知识,三个题组共7小题考查了农业、人口、城市、产业转移等相关内容,赋分值为28分,占地理科选择题44分赋分的64%。其余一个题组的4道选择题以及后面的36题、39题,着重考查自然地理部分内容,赋分72分,占地理科总分(100分)的72%。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分值比例为28∶72,这与往年高考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考查略占多数相比,是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六大人文区位因素分析的考查内容,较历年考题要少。
5~7题图形干扰性大
刘立昌老师认为,选择题的前4题难度较低,但仍有些陷阱。比如第3题中,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考生要注重区分。
第5~7题组,图形新颖,给考生解读、提取图形信息造成很大干扰,是考生普遍反映干扰性大的题目。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图表提供的关于产业重心的空间变化信息,对考题做出选择。
刘立昌分析说,综观本题组,本题的配图将产业重心在经度、纬度方向的变化分开,考生如果能先从左图的经度变化中,看出变化幅度范围大约在东经116°到东经113.5°之间,再从右图的纬度变化图中看出纬度变化大致在北纬34°到北纬32°之间,即可推断出该区域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空间定位更准的考生,可得出该区域主体位于湖北省境内,再根据图中曲线变化的相关信息作出产业重心移动方向判读。例如①线反映的产业重心的变化:左图反映产业重心从东经116°向东经115°迁移即向西迁移,右图反映产业重心向南迁移,综合左右两图可得出①线反映的产业重心的变化是向西南方向转移。如此依次判断出②、③两线分别反映的迁移方向,再结合三大产业在该区域的分布及其变化特点解题。在这个题组中,题目设计有因果连带关系,如果第5题判断失误,则第6、第7题也很容易误判而失分。
8~11题图形抽象
第8~11题是天文题组,图形抽象需转换。天文题组在高考题中的出现往往是作为区分题出现,通常具有较大难度。去年的天文题是3道,而今年的天文题是4道,题量比往年多,难度较去年有增大的趋势。
刘立昌老师介绍说,2007年、2008年两年高考考查天文题所配的图形都比较简单、抽象,而今年的图形比去年更抽象。今年考生反映,对这个题组的作答比较困难。
其实,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图与图之间转化的能力,以及对题干和选项中包含信息的提取、应用能力。考生在做这类题时,要把简单、抽象的图形,转换成最熟悉的光照侧视图,再进行探讨。对于今年8~11题组所给出的图形,考生可将其转化成4个图形:晨线侧视图两个(直射南、北半球各一个);昏线侧视图两个(直射南、北半球各一个),然后再根据这4个图形进行判断。
以第8题为例,根据题干所给信息Q点时间为5时30分,考生推知Q点应位于晨线上,应将解题思路转向的两个晨线侧视图。接着得出该地5时30分日出,进而判断出此处昼长夜短,最后推断出Q点位置跟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同一半球。根据题目选项所给的半球和月份组合,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北半球、5月”。
刘立昌老师说,从第9题和第10题看,考查的内容比较集中。解答这两题需要用到高一地理教材上册第21页的插图所示的二至日时20°纬线、40°纬线、60°纬线上的昼长时间三组数据。关于这三组数据的应用在前面两年的其他省区的高考考题中也有体现。这也提示我们,今后的考生复习时要注意课本图形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吃透教材。
第11题考查了一年里晨昏线上的点(Q点)在经线上的移动规律,实际上考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而引起的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的南北移动规律。若考生能将题意转换,这道题的解答会有大的突破。本小题与南宁第二次高考模拟考文综选择题第4题中晨昏线“b点的移动规律”有一定的类同性。
第36题答题易出现遗漏
第36题考查了非洲刚果盆地,是一道传统题型,但赋分过于集中。本题从考查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入手,进而考查他们的读图判断能力、应用知识的推理分析能力。
大多数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接触过类似的题目,因此一般考生都能在这道题中拿到一定的分数,但拿到高分不容易。因为这道题的分数设计较集中,尤其是第(3)小题,考查刚果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分值为16分。考生回答这道题时容易出现遗漏,甚至可能会无法入手。因为解答本题必须从影响河口三角洲形成有哪些因素入手,然后在推演哪些因素又会影响到这些因素才能作答。应该说本题考查的内容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三角洲的形成,要考虑到流水沉积的原因,而流水沉积与流速、河水的含沙量有关,流速慢、含沙量大都有利于沉积。从题目所提供的图上,可以看到从M到入海口,等高线很密且变化大,说明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不利于流沙堆积。另外,刚果盆地所处区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植被覆盖好,因此河流含沙量少。此外,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特征也有利于上游各支流的泥沙沉积在盆地中部,下游外流河流带走的泥沙必然减少。最后解答本题甚至还要考虑到海浪的侵蚀与河流沉积速度快慢的对比关系。
第39题的第(1)、第(3)小题是地理题,考查了中亚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也是一道常规题。若平时训练到位,拿分的难度不大。
考生评价考题:
题型有点“偏”
考生们普遍认为,文科综合的地理试题难度偏大,一是“拐弯”大,二是综合性强。考生李键鑫认为地理选择题转的“弯”比较多,要综合很多方面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考生李游也感觉地理题型比较偏,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耗去他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而此次高考文综试题题量又较大,最后一题他都没有时间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