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0下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来源于网络】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的实例》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0.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1.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2.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3.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人及正常血细胞和镰刀型血细胞的图片,并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的症状,提问: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携带并运输氧气。)
追问:这个病人患有的病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顺势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基因突变的实例
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正常血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对比图片,提问:镰刀型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有怎样的特点?
(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
教师讲解:镰刀型红细胞因为其弯曲的镰刀状,所以红细胞更容易破裂,使人容易患溶血性贫血。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展示科学家对于血红蛋白分子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去理解基因突变。
(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在对应位置的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
教师继续呈现由DNA转录形成RNA及翻译形成氨基酸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成的谷氨酸去填写信使RNA中对应的密码子以及DNA对应的碱基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是什么发生了变化,使得氨基酸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改变,从而引起编码的蛋白质改变。)
2.基因突变
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呈现一个英文句子,组织学生进行抄写,并展示学生由于马虎抄写错误的句子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去类比理解碱基的缺失和替换,并补充介绍增添的类型,组织学生结合这三种类型去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即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追问:依照图解说明,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想一想它能否遗传,怎样遗传?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有些植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繁殖传递。)
教师补充介绍人体的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也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三)巩固提升
教师在多媒体呈现基因突变的一些实例,组织学生去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基因突变在对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下节课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4.png
【答辩题目解析】
1.染色体变异有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分为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异位、倒位;数目变异包括单个染色体的增添和缺失、染色体组的成倍增加或降低。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英文句子,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阐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
(2)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以及图解说明,说出不同细胞中基因突变遗传的方式。
(3)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以讨论、探究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提问学生检测知识的形成情况,以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5.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6.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为什么有的人会患尿毒症,与身体哪个器官的功能失调有关?
(肾脏)
讲授尿毒症与内环境调节有关,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展示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联系图。
提问:(1)人体与外界环境有哪些物质交换?
(人体从外界摄入食物、水和无机盐以及氧气,未被吸收的物质,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以及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2)图中都有哪些系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外界的食物水和无机盐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其中的水、无机盐和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未被吸收的物质被排出体外。空气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循环系统,同时循环系统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呼吸系统,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循环系统中的废物进入到泌尿系统中,经重吸收后,多余的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过渡: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播放内环境稳态假说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视频明确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教师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患流感的经历,引导学生意识到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巩固提升
提问: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人体是否就能保持内环境稳态,不会生病?引导学生意识到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引导学生思考尿毒症的致病原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如何调节人体稳态的。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7.png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一下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2.简述科学家们对于内环境调节机制的探索历程。
【参考答案】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配子形成》
一、考题回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8.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9.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减数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那卵细胞的形成场所是哪里?具体形成过程是怎样的?与精子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新课教学
教师展示人体卵巢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提问: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在哪?
学生回答: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夸奖并总结,在卵巢中,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多媒体展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解,引导学生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说出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了怎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精子相比是否相同?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一个卵原细胞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在此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精细胞的形成大体相同。
多媒体展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问: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卵细胞是否均等分裂?并组织学生按照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给学生5分钟,结束之后分享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回答: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第一极体。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一个第一极体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三个小的极体。
过渡:除此以外,雌雄配子在形成过程中还有哪些区别?
多媒体展示以人为例的雌雄配子形成过程的视频,组织学生总结还有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而大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会退化,只有约400个继续分裂,最终形成卵细胞。
师生总结,雌雄配子形成所经历的时间和过程还有一定的区别。
(三)巩固提升
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进行巩固练习,请学生扮演精原细胞、卵原细胞讲述其形成精子、卵细胞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特点,并且指出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以此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思考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4/1726254312711_10.png
【答辩题目解析】
1.受精作用的场所是哪里?
【参考答案】
输卵管是卵细胞转运的通道,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
2.本节课采用了哪些课堂活动,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小组探究讨论、师生互动总结等教学活动。采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不单纯用讲授的方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学会知识,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去小组探究讨论,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强的训练,培养创新人才。
更多学段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点击查看:【2020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
2020下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预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