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8-28 15:01:32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64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将培养法治精神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文明办,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十分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动法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推动法治精神培育系列化、制度化、常态化。一是确立法治精神培育为重要目标。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研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学生“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阐明了法治意识内涵及四级发展水平,强调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和考试评价。二是加强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将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要载体进行法治教育,将有关内容分散嵌入到各年级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不断线;同时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法治教育专册(各一册),在普通高中设立“政治与法治”共同必修模块和“法治与生活”选择性必修模块。三是科学规划法治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系统安排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注重经济类法律知识的普及。小学阶段主要介绍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条文及法治故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内容,初步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中进一步深化宪法等法律的学习,同时介绍刑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强化公平、公正意识;高中有重点地介绍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如宪法、选举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四是完善法治教育机制建设。按照中央文明委统一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学法用法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之中,推动校园法治教育具体化、常态化。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中明确“中小学思政课落实好、效果好”标准,重点检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的安排、落实及取得成效情况。同时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专门设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的一级指标,明确提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等具体要求。各地和各学校认真落实测评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崇尚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养成法治理念、法治思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普及,司法部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对学习宣传民法典作出部署,明确要求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主要依托统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民法典教育。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统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中与民法相关的内容均依据民法典内容予以修改。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引用了民法典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等。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探讨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时,阐述了民法典正式颁布的意义。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我们生活讲道德”,强调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相关链接中引用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引用了“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民法典所规定的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一些基本原则,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等。八年级下册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等,均修改了相关表述。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时提到: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再如高中阶段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介绍了民法典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懂得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选择性必修“法律与生活”教材专门讲述民法典内容,注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介绍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的成就,解析民事法律关系与民法基本原则,阐述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合同债权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探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民法典对于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和更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领会我国民法规范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对课标教材中有关法律法规内容的审核把关,使之准确反映民法典等法律要求;同时遴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法律法规学习典型案例,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提升法治教育效果,倡导青少年崇德向善、孝敬老人、爱护幼小,用规则和法治引领社会风尚。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8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64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