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内容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由成绩提升转为能力强化,使学生在全新的教育模式下实现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契合。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根据高考改革方向调整教学方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文章重点探究高考内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结合教学与考试需求调整授课方案,明确数学必备知识并创新教学模式,巧借数学文化的传承优化课堂预设,根据学生能力做好教学难度的调整。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数学;模式;调整;策略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考内容一直在不停地调整、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考考纲的出题形式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可将新旧知识相结合,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即使面对从未接触的题型也能很快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并获得正确答案,实现学以致用,并做到举一反三。如此,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强化,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高考内容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此让教师根据高考考纲要求积极优化各阶段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科学培养,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不断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合教学与考试需求调整授课方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前瞻性的思维研究高考改革内容,掌握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从而将考试要求与课程教学标准统一,找准高考考查的方向,明晰教学重点,实现“依纲靠本”,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这就要求教师尊重施教准则,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既不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过度拔高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能力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精准传授的同时,还要对知识所具有的不同内涵、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带着热情进行深入探究,不断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适应高考内容改革的变化。在历年高考数学试题中,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不等式的性质、空间几何和函数的单调性等是核心考点,数学思想也是考查的重点。对此,教师要掌握高考内容的变化趋势,使授课方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通过多元点拨和授课模式的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使之有能力应对高考题型的千变万化。例如,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Ⅲ卷将公园锻炼人数的数据表、空气质量等级等融入考题,考查学生的数据整理、统计模型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教师就认识到概率统计是一个大题,而回归分析、概率分布图、正态分布等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中,在教学时就有意识地运用变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将数据代入公式,用公式完成求解。
在教学“算法与概率统计”时,教师就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算法的结构,根据图形符号和数量关系等对必然、对立和随机事件中的概率进行计算,运用线性回归方程解决相应数学问题。在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后,教师可给出带有探究性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如“某超市要处理一批临期产品,每箱100件产品,在处理时,以箱为单位进行销售。已知该产品的废品率是10%或20%,在这两种可能性下,对应的概率是0.5。如果1件正品的销售价格是100元,在处理时,1箱(100件)的价格为8400元,废品价值为0,并不予更换。如果将以箱为单位的正品价格期望值视为决策的最终依据,在不进行开箱检验的情况下,请问是否能购买”。学生思考后,可结合新旧知识进行计算,得到Eξ=100×(1-0.2)×100×0.5+100×(1-0.1)×100×0.5=8500>8400为1箱产品(正品)价格的期望值。换言之,即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可以购买。此时,教师继续追问:“若允许开箱,随机从其中1箱抽取出2件产品检验。如果抽样的产品中出现1件废品,那么可以购买吗?”学生可假设正品价值所具有的期望值为η,得到η为8000,将已知条件套入公式得到E(η)=8360
二、明确数学必备知识并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若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将最基础的内容吃透,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实现能力、思维的逐步提升。目前,高考数学试题更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符号、图形中挖掘数据的潜在规律,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基于对高考数学内容的分析可见,高考数学试题的形式不断创新,不仅增加了应用性与综合性的内容,还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因此,教师要随之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可运用多媒体教学、生活教学、探究教学等多种方式将知识转换为多种形式,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可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重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的升华,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本质。例如,2020年新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第20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味和开放性,彰显出试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能力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坐标法、综合法、构造直线l法等,以此拓宽思考的空间。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有创新意识,可结合试卷结构划分知识点,引入生活化元素,实现数学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同向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学生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与总结生活现象,解题能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时,教师可播放篮球或足球比赛片段,鼓励学生思考球员的跑位,如“如何才能追上正在运球的对手,运球的球员又该如何躲避追击”等,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向量的意义及有关概念,并能根据图形完成定向量平行、共线等的准确判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夯实知识基础,为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