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听课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9/1724868126680_0.jpg
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当前优质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清晰。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清晰使得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忽视了历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材编制不合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多为集中统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历史体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编制的思路混乱,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较为局限,接受的历史观点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编制过程中,历史教材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很难达到统一,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难点和要点,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缺乏体系感,多为零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一、贫乏的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讲授,这种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历史的听讲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这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相悖。这种以听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与老师的课堂沟通交流,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的疲惫感等。此外,学生在历史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把握课堂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第2篇
一、影响衔接的原因分析
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基本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面对全新的教材、更高的要求,出现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认为历史很难,甚至有同学开始决定要抛弃这门课程,这就比较严重了。为什么会在衔接上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高一新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理论认识,这是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主观原因。这种状况是由功利观念所造成的。功利性使得初中历史所有的教与学都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历史教学中,中考要考的就教,否则就不教,同时,在中考总分中,历史科所占的比重有限,这就在学校部分领导、教师和部分学生及家长心目中,历史似乎是“副科”,由此,使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学生态度上的轻视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中考范围一般只选取中国史、世界史的部分单元进行考核,学生最后只需对较少的零碎的考试内容进行强化复习、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握。
第二,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巨大差异和跨度,这是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这种差异和跨度主要体现在:
1.课程体系的设置:初中采用通史体例,中国史、世界史分编,基本按照从古至今的时序,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而高中则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模块+专题的体例。这种体例跳跃性大,时序颠倒,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
2.课程内容的编排: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内容编写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而高中课程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当;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占一个模块,三足鼎立;内容偏深、偏难,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可读性不强。这样的差异和跨度,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一新生来说,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一旦由此产生畏难情绪,则十分不利于历史教学的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成为高一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二、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一,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师在面对高一新生时,要对初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中考的范围等都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知晓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第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高一新生历史知识零碎,缺少知识结构的状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尽量将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空间中联系。比如在讲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整理一个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表,接着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三个方面,把必修三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构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全貌。同样,对于某一个单元甚至某一课,我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拥有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复习,还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基本还是沿用初中那一套,习惯于机械背诵,总以为读读背背是拿高分的法宝。其实,高中历史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初中大的多,知识结构也更复杂。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保证学生学习各个环节的科学、正确,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比如在做笔记环节,可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和一些相关的说明,而不是全盘记下。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将笔记记在书本空白处,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
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第3篇
一、明确历史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一旦目标确定,将会产生学习动力。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基本教学目标贯穿始终。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有爱国思想的学生会不断学习历史知识,积极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英雄人物事迹。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典型的历史事件中体现着明显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在近代史虎门销烟部分,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集中体现着爱国主义情怀。同样,一般的历史事件中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如,“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优化导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马克思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就要巧设教学情境。而导语设计是巧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优化导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三国鼎立”这段历史时,首先播放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主题曲,并让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谈感受。通过这段导入内容的听和说,把学生带入“三国”的情境中,仿佛一个个历史人物浮现在他们眼前,一段段历史故事呈现在他们面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即将下课的检查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已经深刻理解并记住了。
三、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同通俗的生活故事结合起来
将史实融进故事中,将历史知识生动形象化,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初中阶段的历史内容,主要是一些历史线索和梗概,针对这种教材特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把历史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记得在讲述马克思出生的大事年表时,笔者是这样讲述的:“马克思‘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一巴掌又一巴掌”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这一常见现象同马克思的诞生时间结合起来,就很容易记住。“呜呜地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这一现象同马克思对资本家的揭露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对资本家揭露的深刻。这样把枯燥的历史事件同通俗生动的生活故事相结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容易记住历史事件,也记得牢固,理解得深刻。
四、把历史事件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讲起时事就来劲。笔者意识到,时事政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将历史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结果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爱听讲了,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记得在讲《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这一内容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台湾的现状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疑问:现在的台湾是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学生显然对这一时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没有。”时机成熟了,于是笔者便因势利导,开始讲割让台湾这一历史事件。这样把历史知识和时事政治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两能一有”;趣味教学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学好历史应该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实际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历史课一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历史教学的初中老师,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历史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角色有个定位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复读机”,不顾及听课者的感受,就怪不得学生上课睡觉打盹。笔者认为,历史是鲜活的,历史课要变得生动有趣,历史老师也要变得“鲜活”,具体来说,要做到“两能一有”。
1.能说: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演讲者、评书人
当我们面对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时,很容易被他的情绪感染,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他的思想。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位历史老师上课时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背诵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哈姆雷特》,他投入的神情特别吸引学生,让枯燥的外国文学史一下子变得非常有魅力。历史课中有的事件特别适合演讲的形式。比如,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拒绝逃走而被捕,他临死前做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诀别诗。笔者在课堂上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演讲式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为理想赴死的大义凛然。
评书很多都是历史故事的演绎,想想我们为什么会迷恋听评书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生动又有悬念。历史老师也可以把历史课设置的比较有悬念。在很多课堂上,笔者尝试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讲到夏商周时,为什么禅让制在启时就结束了?讲到西汉那段历史时,刘邦本是一个市井无赖,为何最终能建立大汉王朝呢?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当然,评书人的语言魅力、手势动作、面部语言都是可以学习的技巧。
成为优秀的演讲者、评书人,需要积累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平时多练习朗诵,多看相关视频,当然还要有在学生面前表达的勇气。
2.能演:历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扮演角色
百家讲坛讲师在谈到历史教学中说道,学生之所以爱听他的课,原因之一就是他喜g把自己变成历史人物。笔者也尝试过这种方法。比如讲三国历史时,设置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一场戏,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扮演诸葛亮,取得不错的课堂效果;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劝说抗日的一幕,老师也可以生动地再现出来,同时把必要的知识点融入进去。
3.有墨水:历史老师要知识渊博,方能游刃有余
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储备知识,做一个学生眼中学识渊博的人,这是一种很有磁场的个人魅力。通晓古今中外历史,但又不能限于专业知识,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哲学、政治、地理甚至文学、艺术都应该涉猎。著名历史老师袁腾飞就是一个典型,他各方面知识都很丰富,历史课旁征博引,讲得特别生动。
具备了“两能一有”,历史老师还应该短时间内抓住学生注意力,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听课状态。有研究表明,一个事件开始的前两三分钟是人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历史老师应该好好把握这关键的几分钟。
二、借鉴“趣味教学”的技巧
1.在电视剧、电影中学习历史知识
笔者在讲完唐代历史,对盛唐经济、文化、服饰进行全面解读后,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片段,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点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融入进去;讲北宋历史时,则以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画面细节去认识北宋的方方面面。这种直观的影像、图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点也容易记忆。《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好素材。
2.让学生参与到历史剧的表演中
初中生具有孩子的心理,他们对历史小故事有较大的兴趣。为了迎合这种心理,笔者尝试选取比较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参与表演。比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节中,笔者鼓励学生编排一个历史剧,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到海战到割地赔款,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等历史人物。通过半个小时的历史剧,学生既记住了相关知识点,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有趣的形式解读知识点
有趣的表达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容易记忆,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利用诗词、讽刺或者幽默的形式。革命思想家章炳麟在描述慈禧太后对于晚清统治的行为时,作诗一首《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言简意赅地勾画出慈禧卖国求荣的一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自设情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陆续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介绍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程度时,笔者用了“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则扒了房”来进行解读,使学生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危害了然于胸。
借鉴其他学科术语,使历史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可引用正弦(或余弦)函数在某一特定区间递增的性质。政治学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物理中的振幅、相对论,化学中的催化剂等都可以应用到历史课的讲授中。
参考文献:
臧嵘.历史教材与教学纵横谈.课程・教材・教法,1987(7).
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第5篇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历史教师,才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教师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此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者形象,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清晰明了的解答。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博学多闻,要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魅力、富有情感的历史课堂。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并不在于教师外表有多光鲜亮丽,而是在于内在。只有内在丰富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尊重,才能征服学生;学生自然也会对教师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在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内容提前大致了解一下,在教师讲解之前就要明确自己哪里懂,哪里不懂,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自己听课的重难点,这样在课上就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了。教师在上新课前,可以让学生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认真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把他们不太理解的或者有疑问的句子圈画出来,有些什么想法或疑问也可以写下来,等上完课再去问老师。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对于做某事有了明确的目标,努力起来就会觉得非常有劲,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盲目地学习,就会觉得很茫然,没有动力。当然,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这一学科时也是这样的,只有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哪些知识,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这样就相当于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为他们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学起来就会特别集中,非常积极。然后慢慢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制定计划和提出问题。在笔者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四、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记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一边听课一边记下历史教师所讲的重点和自己不是太理解的地方,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课下再去解决问题,也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教师也要适当地监督学生做好笔记,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把所讲的要点、线索、历史年份等记在笔记本上,让学生留出相应的位置,然后课下再去补充完整。这样,通过手、眼、耳和大脑等多方面的刺激,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初中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循环复习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遗忘规律的,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得特别快,但是忘得也特别快,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有效地复习,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都变成长久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上完课后给学生留一定的课下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了,然后每周可以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一下这一周所学的内容,然后月考、段考和期中考再系统地进行复习等,如此反复循环地进行复习,就能降低学生遗忘的程度,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