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文本解读策略——以《百合花》为例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文本解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能够大大加强阅读教学的深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百合花》为例,从紧扣“一个中心”、梳理“两段故事”、寻找“三个人物”以及解读“四个细节”入手,指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明确文本主线、理解文本主题,并深度辨析文本中的细节。通过以上方式,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思想主旨的理解与感悟,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本解读 《百合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本解读的方式,能加强阅读教学的深度,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主旨,并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和逻辑结构。因而,教师要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让他们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主要内容、逻辑结构等,有方向、有目的地解读文本,并深入地理解文本。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激扬”为单元主题,选编了诗歌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百合花》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向新媳妇借被子及救援担架队员的故事,展现了特殊年代背景下纯洁、高尚的人际关系,赞扬了小人物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通过解读此篇课文,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能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一、紧扣中心,把握主旨
“中心”,即文章的思想主旨。当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在解读文本语言、文本内容时就会更有指向性。因而,在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中心”,把握住文本的思想主旨。《百合花》的故事背景为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故事以小通讯员送“我”到包扎所、向刚过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体现了人性中至高、至善的一面,赞扬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的精神品质。
小说中小通讯员为了救担架队员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军爱民”思想。而担架队员不顾个人的安危在战争前线抢救伤员,以新媳妇为代表的后方力量慷慨奉献、救护伤员,这又是“民拥军”的一种表现。作者通过塑造小通讯员、新媳妇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情感和特殊年代人们之间的质朴情谊,也彰显了普通人物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恰如“百合花”一样纯洁、典雅、沁人心脾。
在明确“中心”的基础上,学生要紧扣“中心”深入研读文章的主旨,当确定主旨后再解读内容,后续的一切活动便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二、梳理故事,明确主线
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下,学生已经确定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聚焦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的线索,还原文本的基本框架。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要线索。比如,针对小说类的文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梳理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线索;针对诗歌类的文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理顺意象的组合方式、明确诗歌的抒情线索;针对议论类的文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寻找论证思路、理清论证逻辑……总之,根据不同文本的体裁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明确文本的主线、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
《百合花》是一篇现代小说,依据其文体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梳理文本中的“两段故事”,明确文本的叙事线索。
第一段——“我”与小通讯员的故事。小通讯员奉命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并与“我”一同完成借被子的任务。这一段描写了“我”与通讯员之间的互动,表现了小通讯员与“我”之间的战友情。
第二段——“我”与小通讯员、新媳妇的故事。这一段虽然直接描写了“我”与新媳妇之间的故事,但是也从侧面展现了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重点表达了军民之间纯洁深厚的情感以及高尚的人情美、人性美。
以上两段故事,围绕“百合花”这一意象,体现了“军爱民”“民爱军”的思想主旨。而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故事的主线,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绘制情节导图,直观地展现小说的叙事主线,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铺垫基础。结合《百合花》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按照下图1所示的形式绘制情节导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87535246_0.png
结合图1,学生理清了小说的故事线索,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将两段故事合为一体,从整体上梳理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文本的叙事线索愈加清晰,学生的文本解读深度自然会不断加强。
三、寻找人物,理解主题
《百合花》是一篇小说,人物是小说中的关键要素。要想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自然要深度辨析人物。为此,依据《百合花》的实际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寻找“三个人物”,从人物的言语、行为等角度入手,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美好品质,继而以人物为载体,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题。
在《百合花》中,“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整篇文本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而“我”仅仅起到串联故事的作用,显然不是文本中的主人公。新媳妇是文本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缺少了新媳妇这一角色,故事的情节将不再完整,小通讯员的形象也不再鲜活,但是新媳妇的出现,是为了衬托小通讯员的鲜明形象,也是为了烘托文章中的军民情谊,更是为了展现人物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至此便可以明确,小通讯员是整篇文本的核心人物。
在研读文本主题时,不能忽视这一人物,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与小通讯员紧密相关。
第一,小通讯员这一人物贯穿了整篇小说。从故事开端小通讯员为“我”带路,到小说的最后小通讯员英勇牺牲,他始终为故事情节中的核心人物,贯穿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第二,小说的主题与小通讯员的形象紧密相关。在解读文本时学生不难发现,小通讯员这一人物形象与文本的主题息息相关。从小通讯员的身上,可以看出淳朴的战友情、军民鱼水情。从为“我”带路和陪“我”借被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小通讯员与“我”之间淳朴的战友情,从他奋不顾身扑向手榴弹、保护担架队员的情节中可以窥探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由此可证,小通讯员是整篇文本的核心人物。
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梳理,学生明确了小说的核心人物。在此基础上,围绕小通讯员这一核心人物,对其主要事迹进行分析,便可理解小说中“战友情”和“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四、解读细节,深度辨析
文本解读讲究的是精、细,不仅要关注文本中的主要元素,还要聚焦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所以,当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明确文章主线、理解文章主题后,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解读《百合花》中的“四个细节”,引领他们展开深度辨析,挖掘细节中感人至深的情感。
其一,小通讯员肩膀上的“破洞”。小说中曾先后四次描写了小通讯员肩膀上的“破洞”。第一次是小通讯员抱被时因为过于慌张而不小心将衣服刮到了门钩上,导致其衣服破了一个洞,这一处细节表现了小通讯员腼腆、憨厚的性格,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正是因为他的肩膀上有个破洞,才让新媳妇在众多伤员中认出他;第二次是在“我”的回忆中,表达了“我”的遗憾与愧疚;第三次是小通讯员牺牲时,“我”看到了他军装上的洞,照应上文,表现了“我”的无限歉疚和伤感,同时也彰显了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第四次是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为他缝补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他的牺牲的悲痛。
其二,小通讯员在枪筒里插了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综合上下文语境以及小通讯员的性格特征可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象征着蓬勃的生命,体现了小通讯员是一个热爱自然、用心生活的年轻人,在他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生命的活力与热情。此外,从这一细节也可以看到小通讯员的从容镇定、积极乐观。
其三,小通讯员给“我”干硬的馒头。这一细节也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小通讯员陪“我”借完被后,“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细心以及他对“我”的战友情、同乡情;第二次是在小通讯员牺牲后,“我”睹物思人,想起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次任务中,此时“我”的内心充斥着悲伤与怀念之情。
其四,“百合花”被子。这一细节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三次描写意义十分重大。作者通过对“百合花”被子的描写与勾勒,展现了新媳妇与小通讯员之间的军民之情,彰显了特殊年代下普通个人的高尚品德。“百合花”被子从第一次出现到“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贯穿了文本的始终,体现了普通人民对革命英雄的爱戴与拥护。
从文本的四个细节入手,学生深度辨析了文本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主旨辨析能力不断加强,由此可见,以细节描写为文本教学的主要素材,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深度。
五、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紧扣中心、梳理故事、寻找人物以及解读细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文本主旨、明确了文本主线、理解了文本主题,也深度辨析了文本的细节,他们的阅读深度、理解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如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也能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寻欣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类文本解读探究.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5):33-34.
刘玉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策略.新课程导学,2021(23):91-92.
李 骥.绽放的百合青春的底色——《百合花》教学主题指向略谈.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06(6):77-79.苏丽英.《百合花》:细微之处见精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3):55-5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