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命题思路大方向:解题淡化套路重应用能力,考验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
试题从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中提取与化学有关的素材,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将书本里的知识转变为身边真正可以运用的科学。例如:第3题主要取材于空气质量报告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参与到空气污染问题的讨论和治理当中。第4题着重讨论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化学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机体运行中的独特作用,树立合理摄入营养元素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第5题落实课程标准“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的要求,通过讨论家用燃料组成、食物调味、餐具清洗原理、养育花草等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用化学”,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建立遇到实际问题要懂得运用科学原理去寻找对策的意识。
二、传承民族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从我国古代工艺技术成果和当代科技成就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感受国家科技进步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例如:第1题取材于广东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彩、广绣、扒龙舟、广东剪纸;第16题取材于我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关于金属冶炼的描述,针对不同性质的金属,当时的人们能合理运用符合科学原理的不同技术进行提炼和分离,让人无法不感叹技术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第17题创设了从天然盐湖水中获取重要盐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古代化学技术;第9题以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选择为背景,讨论传统燃料和新能源的利用;第15题取材于广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讨论了汽车储能电池的原材料问题。
三、浸染生态文明、强化使命担当
试题基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时事背景,设置了多个与生态保护相关的问题情境,如空气、土壤、水的污染防治,废水的无害化处理,金属资源回收等,大力宣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资源循环利用观念,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绿美广东从我做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方面的巨大贡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第2题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旧金属,研发和使用更加低毒高效的农药,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他们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第19题将课外学习小组如何正确处理实验活动后的有害废液的真实经历转化为中考试题,让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环保实践中获得启发。今后不论是从事哪一行,都能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视为责任使命。
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在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生态建设等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负载知识点考查,用内容形式创新来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考查方式灵活,传递正面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将化学用于生活,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四、凸显科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试题通过创设真实的学科探索情境,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完全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解决真实化学问题,从而实现考查并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着力避开简单刷题训练得高分的模式。
例如:第8题、第19题均取材于我市初中学生“我与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真实案例成果,一个是某校活动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另一个是某校活动小组的重金属影响植物生长研究报告,这些活动蕴含了丰富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和工程技术,是核心素养获得良好发展的集中体现。
建构和运用模型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面,在试题中有大量涉及,第17题通过解决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获取硫酸钠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建立和运用物质分离探究模型、物质制备探究模型;第19题考查了学生建立和运用对比实验模型、物质检验探究模型。第14题、第18题和第20题着重考查了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能力,14、18题以教材典型实验为背景,20题以教材实验向工业生产的拓展性实验——铁矿石的还原为背景,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带着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勇于提出合理的见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并培养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思维能力。
化学试卷综合性大题区分度较大,解答对科学思维的要求较高。例如第19题,以初中学生所做的一个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命题背景,考查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就能解答这个题,解题思路是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方法,浓溶液是5%,要稀释为3%、1%,根据溶质质量不变,100*1%=a*5%,因此a=20,根据总体积为100,b=80。另外根据对比实验设计方法,为了实验结果更加严谨,需要设计空白实验消除水本身的影响,因此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离子的实验,即直接用100g水做浇灌试剂。
又如第20题,以课本上的一个化学反应(铁矿石炼铁)为探究的起点,逐步深入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生成物种类的影响,考查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其中最后一问难度较大,但解答此问也只是用到初中基础知识,再加上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是:试题中明确学习小组实验检验出的固体成分含Fe3O4和Fe,但分析工程师作出的研究发现,600℃的反应温度下,固体成分应该是Fe3O4和FeO,不会有Fe生成,考生就要思考Fe的可能来源,根据元素守恒的基本观念,再结合题目的提示,发生了一个分解反应,因此可以大胆猜测是FeO分解为Fe3O4和Fe,并可以从各物质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这些基本定量视角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合理验证。
数学
突显学科特色
顺应新课标稳中创新
202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呼应2022《新课标》提出的“素养为纲、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课程理念,很好地将数学学科特点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全面考查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四基”“四能”和“九大数学核心素养”,展示学科价值,发展学生能力。
一、减负提质,贯彻改革精神,
落实双减要求
202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双减”政策要求,发挥中考命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试卷排版美观大方,表述简洁无歧义,试题根据多维度科学编制,结构稳定,易、中、难题分值比例兼顾学业水平与选拔功能,做到简单题舒服,难题有区分度,由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了2022《新课标》的要求和有关评价理念,顺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
二、遵循课标,重视活动体验,
突出数学本质
试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第7题以航海中方位角和距离问题为情境,以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提炼成题,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试题设置遵循新课标要求,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强调学习活动中的探究体验与思维形成,感悟数学的本质。
三、回归教材,夯实运算功底,
强化基础知识
试题大部分题目可以在教材找到原型,这些题根据教材上的定理、例题、习题或数学活动等进行改编,例如,第9题的命题素材源自教材“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三角形内切圆的习题。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试卷从数的运算到整式、分式、根式运算,从方程求解到不等式求解,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到二次函数问题求解,无不渗透着对运算基本功的要求。试题设置淡化模型与套路,重视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四、强化作图,发展思维品质,
促进初高衔接
试题强化作图能力的考查,形式更多样,层次更丰富。第23题用尺规作图方法旋转一个三角形难点在于理解作图依据、推理作图步骤;第24题二次函数综合题侧重画出函数草图,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函数图象与性质;第16、25题是几何图形的动态过程中的探究问题,须动手作出新图形,再分析新图形。试题引导学生养成作图习惯,通过作图促进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与抽象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达成,发展高阶思维品质,促进初高学段衔接。
五、开放创新,体现应用意识,
引导探究能力
试题增强开放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第20题不再以常见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思路设问,而是先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通过因式分解去达到分式化简的目的,突出了学习因式分解的价值和意义。第21题用学生很熟悉的打乒乓球作为情境,通过计算概率来说明规则是否公平,设问方式比较新颖,体现了学习概率的价值和意义。第24、25题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中考数学试题的选拔功能,引导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形成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实现数学学习方式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总之,中考数学试题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广州特色,面向未来,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也引导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思维的提升,注重作业的精准设计,重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道德与法治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应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和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2023 年中考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中考,也是 “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次中考2023 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下简称“试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理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从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知实际出发,坚持“五育融合”,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引导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试题突出考基础知识和学科大概念,语言平和,形式多样,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国家统编教材,努力让考生有获得感、让老师有成就感。
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思想,注重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命题高站位立意
2023 年中考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中考,试题把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展示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成果、学科独特价值和教育意蕴,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一是聚焦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热点问题,力图减轻考生负担。二是减少阅读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书写时间,全卷文字量较 2022 年和 2021年中考试题均略有缩减,三是整卷主观题设问友好,让学生有带入感,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让每-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分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五育融合”,体现思政课关键课程特色
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发挥统编教材作为铸魂育人最佳教学载体的作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充分体现学校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特色和要求,试题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生活化情境; 试题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难度适中,内容不超课标范围,难度不超课标规定;试题地域特色明显,让学生有亲切感,广府文化入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例如第 2 题就是以广州青少年熟悉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作为考查对象; 试题共有 4 处情境出自教材原文,如第 19 题的素材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7 页“运用你的经验”这一栏目;第12 题考查了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 17 题把新修订的体育法对学校的相关要求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试卷以漫画、工笔画、卡片等方式给紧张答题中的学生以美的感受; 非选择题试题开放,书写量小,各小问的难度层层递增,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让每一位考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学业水平。
三、以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为抓手,注重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应用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成果,科学编制多维命题细目表,用心设计试题情境、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题以简单和一般良构方式,基于真实生活创设试题情境。非选择题创设了相对复杂良构的情境,以灵活开放的进阶性设问,考查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均基于小学和初中共九年来的已学内容和基础,体现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试题通过考查学科大概念,减少细碎知识点的设问,有效避免“背多分”现象,呈现出“不记考不了,只记考不高”的命题导向,减少教学的模式化和套路化。
例如试卷第 23 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撰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以本届学生亲身参与的真实生活案例、真实学习生活要求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实现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认可、认同、认定,从而听党话、跟党走、担责任,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试卷第 21 题涉及到学法、守法、用法,这一内容既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对这一内容也会进一步深化,命题从这里入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
四、以稳为主,稳中求进,注重引导教学,设计好“最后一堂思政课”
整卷呈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求进态势。试题的题型与难度与前两年保持相对稳定,但又有创新。试题素材选取和呈现形式重视学科实践教学,落实党中央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让真正按照广州市思政课建设指导意见开展活动、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思政学科实践教学的学校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赢得更多分数,拥有更多获得感。试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充分发挥中考作为“初中最后一堂思政课”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
例如,第 21 题第一问,以连线方式考查学生对“厉行法治的要求”的理解,形式简洁但又符合教学实际;第 22 题第二问,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权;第 23 题的卡片内容来自广州市近年来正在开展的活动以及市教育局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把这些素材和学生经验入题,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真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历史
坚持学科素养导向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2023 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具体言之,试题呈现如下特点:
一、善用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
试题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州本土历史资源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用凝练平实的语言,向学生娓娓讲述了一个个中国故事,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中华文化认同感。如试题用尧舜禹的传说,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用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交融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如试题通过林则徐靖海门销烟、1949 年广州人民护厂护校斗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历史,了解广州的文化,理解广州人民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试题选用典型的历史照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试题更是通过鲜活的中国故事,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巧用学习场景,解决真实问题
历史试题以素养立意,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日常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素材,采用多种材料类型,除传统文字材料外,还有文物、遗址、壁画、历史照片、演讲提纲等,形式活泼多样,情境丰富鲜活,内容贴合学生实际。试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任意选择两幅历史照片,找到其中的联系,自拟观点并进行解释论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选择、概括和阐释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历史事件、现象放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运用可靠史料认识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再现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探究性试题以“科技与人类生活”为主线,巧妙创设了学校举办科技节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完成科技成就的资料整理与表格绘制、构建科技发明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历史认识等一系列学习任务。试题洋溢着人文气息,设置的情境生动活泼,选取的材料简洁明了,设问的方式开放多样,非常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与理解,实现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科技向善”的认识,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
三、妙用中外关联,拓展国际视野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变局,试题选用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素材,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明晰当代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应担负起的责任。如古代史中,通过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考查学生对汉代中外交流现象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货币与贸易这一视角,将晚明时期的中国置于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中,考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不同时期的中国对世界进步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与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近现代史中,通过各国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战争与和平、科技与人类发展等方面,考查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2023 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既继承了往年的命题特征,又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在新一轮的备考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试题在考什么,更要关注试题在问什么,怎么问,怎么来回答,不同的问题指向不同的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程的目标导向,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巧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进一步迁移应用,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厚积薄发,蓄力前行。
英语
聚焦培根铸魂 推动语言发展
2023 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突出学科育人导向和核心素养导向,服务“双减”政策,全面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
1.选材立足时代背景,传递核心价值,聚焦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选材内涵丰富,始终给予考生积极正向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试题使用了多个优质素材,情感表达丰富,立意高远,实现育人意图。例如:
成功励志故事一一笨鸟先飞。语法选择题选材为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笨鸟先飞”。先天体弱的幼鸟,凭坚强意志,刻苦锻炼,最终成为兄弟姐妹中最早会飞的小鸟。故事说明了后天的努力能够改变先天不足的道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逆境,自强不息。
少年成长故事一一新生交友。阅读理解B篇讲述的是每位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都经历过的故事。新生艾米在迎新破冰比赛中和队员们群策群力,最终虽然只拿到第二名,但收获了彼此的友谊。故事鼓励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倡导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和谐共生故事一一鲸鱼救人。完形填空的语篇讲述苏珊在应聘鲸鱼训练员,参加潜水比赛时,突然腿部抽筋,险些溺水,所幸鲸鱼米拉及时相助,得以脱险。故事引导学生关爱野生动物,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工匠精神故事一一词典编撰。阅读理解D篇介绍了过去词典的编撰过程: 阅读文献,抄录词卡、卡片排序,定义词汇......一部大词典的编撰,常意味着编者数十载孜孜不倦的耕耘。学生做题时不但了解了历史,还领略了工匠精神,获得了一次职业启蒙。
2.主题语境内涵丰富,五育并举特色彰显,情境创设真实适切、且有新意
试题内容体现五育融合,情境真实,源于生活。身边人、身边事入试题,真实自然亲切,学生做题时有亲切感、代入感和体验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描写身边人,抒我感。阅读理解A篇高度仿真青少年杂志的“问题与建议”栏目,版式活泼,插图生动。栏目分享了三位青少年在交友、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以及针对性建议。学生做题时,对同龄人的烦恼不但能感同身受,而且还能学到待人处事,解决现实问题的好方法,例如,朋友间坦诚沟通,养成及时整理的劳动习惯以及乐观看待不顺心安排等。
记录身边事,叙我事。完成句子题以广州某项目式学习案例为情境素材,通过项目学习,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优化了飞镖技能,并获得省赛冠军。试题体现了跨学科与跨育融合理念,不但考查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基本句型和短语的能力,而且通过文章作者“利用数学将画画得更好”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效仿,运用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体现爱国主义情怀,扬文化。考试当天适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语篇填词题选择“端午和龙舟文化”为话题情境,非常贴心。文章由端午节的背景谈起讲到作者的村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谈及龙舟文化,以及年青一代以成为龙舟队员为荣的事例,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关注保护环境,渗透主人翁意识。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填空题的语篇介绍了绿色理念的源起及其对大国和小家同等重要的作用,并聚焦阐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三要素: 选材、使用者需求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文章倡导绿色理念,启发学生积极运用绿色思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力。
用英语完成真实任务,齐行动。书面表达题要求学生以学校志愿队队长的身份给交换生写电邮,介绍主题为“健康你和我”的志愿服务活动安排。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志愿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自主设计志愿活动方案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深入思考,有助于志愿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强调问题解决,题目设计有温度,很落地
试题各语篇难度呈现明显梯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容易题与中等题占比大,突显基础性。试题注重素养立意,在真实语境中全面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引导教学聚焦于培育和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模式,落地课堂,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
多模态展示问题情境。例如: 阅读理解A篇的问题与建议杂志专栏,B篇故事人物比赛时使用的地图,以及书面表达内容提示中的志愿活动安排表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文本模态,为学生的答题创造了真实的情感与过程体验,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思考的脚手架。
多维度考查语言技能。试题设计体现沉浸式、体验式阅读的理念不但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而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例如: 阅读理解B篇31题,要求学生参与到故事人物的比赛中,学生必须读懂文本描述和配图,才能推断故事隐含的核心信息。阅读理解D篇第38题,通过对词典编撰过程示意图的排序任务,考查学生理解文字与图片的关联,实现图文转化,建构结构化新知的能力。
多层次测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C、D篇聚焦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突显区分度。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科学家对机器人是否应该有张“真人脸”的不同看法及理由,有助于考查与促进学生多维度看待问题、评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阅读理解D篇则要求学生基于文本精细阅读理解,准确判断作者对词典编者的角色评价,以及对日常交际选词的建议等。
多话题检验表达能力。书面表达题通过开放、互动、综合的写作情境,考查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再现生活经验、融合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的高阶思维能力。任务对应教材关于志愿服务、运动与健康等多个单元的话题及学习内容,实现了教考衔接。学生有话可说,但仍需要联系个人经验,学创结合,学以致用。
总之,2023年中考英语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水平测试与选拔功能,引导教学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教一学一评”一体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