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和中显本质,在稳定中求创新——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读及教学启示
2023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试卷的命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考试价值导向,践行全面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回归学科本质,助力“双减”工作,加强教考衔接,同时突出选拔功能,服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一、2023年高考全国化学试题整体评析
2023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化学试题依据高考评价“一核四层四翼”体系,呈现“无价值,不出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化学试题结构和难度与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一)注重试题命制的基础性,体现高考“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考教衔接,以考促教,以教促学
化学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遵循高中课程标准。突出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繁、难、偏、怪”试题,从而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同时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内化方法、举一反三,有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情况。
如第7题就是一道传统的化学与生活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类型,选项均取材于生产实践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思考其蕴藏的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第8题有机化学基础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核心知识,如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命名和有机物空间结构等;第9题考查了必修教材中的基本实验,这类习题在近年经常出现,实验装置学生都比较熟悉,注重对细节的考查;第10题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是高考典型题之一,该题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为载体,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周期律、半径规律、化合价规律等知识;第26题实验题,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本实验就来源于教材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35题物质结构选做题对电负性、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与物质熔点等的关系、晶胞的有关计算等,均是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命题,突出化学主干知识,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型和创造性,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化学试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广泛选材,创设情境,围绕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材料、环境、能源与生命等领域,巧设角度,考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在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同时将化学与材料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有效关联起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化知成智的信心与能力,很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
例如,第12题电化学考查了化学家最新研发的“钠离子”电池,电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池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化学储能也是关系能源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题以一种新型低成本、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的结构为载体,考查放电和充电时的电子、离子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的书写,以及新型电极材料的作用等,体现了化学在能源领域、储能行业等的广泛应用;第27题以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为线索,考查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常见试剂的作用和优缺点、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和计算以及绿色化学中的原料循环使用等基础知识,题目体现了化学在能源及材料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绿色化学精神的渗透;第35题“祝融号”探测发现火星上橄榄石矿物分析,考查了价电子排布、电负性、化合价、熔沸点比较、杂化类型、空间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等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从中体现了化学在材料领域的重要作用;第36题“奥培米芬”的全合成,在考查官能团、结构简式推断、有机物命名、核磁共振氢谱、同分异构体书写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体现了化学在生命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立足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实际,关注学情,以“平和”的命题风格和“似曾相识”的试题方式呈现,科学调整试题难度
试题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试题情境的新颖性、问题设问的角度及开放性、思维的层次性、计算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增加基础题数量,适当降低个别压轴题思维深度,既保证了区分度,又保证了试卷的整体难度。
如第13题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题,只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未涉及多类型平衡体系,同时指明了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种类,在试题分析上降低了难度;第26题第(3)问,干燥管中试剂的选择,通过给出备选选项,降低了试剂选取的难度;第28题,焓变的计算只让写出数据表达式,减少了复杂的数值运算,大大减轻了学生在考场中的心理压力。
(四)通过综合性习题的考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主观性试题的设计体现了“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真实情境是实现“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重要载体,强化在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上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化学规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增强探究性,将考查的重心放在学生思维品质上,聚焦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有效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潜能。
如第27题工艺流程题,由菱锰矿制备LiMn2O4,体现了化学应用性的核心价值,以操作线和物质转化线为载体,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等化学核心知识以及守恒观念,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的检验;第36题以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药物(奥培米芬)的合成路线为载体,将高中阶段有机反应和新反应相结合。综合性习题将基础和创新融于试题,设问由浅入深,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现代与经典相结合,在文献中挖掘素材,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近年来,化学试题的情境多取材于最新的权威化学期刊,尤以电化学为重,展现了我国化学家在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化学反应原理大题中对平衡的分析也大多取材于文献报道,保证实验结果和数据的科学性。
如第12题的电化学就取材于我国化学家的发明专利;第28题第(1)问,硫酸亚铁晶体在氮气气氛中的脱水热分解取材于2018年发表于瑞士期刊metals中的一篇文献Thermal Behavior of Hydrated Iron Sulfate in Various Atmospheres,试题只选取氮气氛围进行考查,降低难度,第(3)、(4)问取材于1927年发表于德语期刊Zeitshrift fü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中的一篇文献。该文献结合1905年的文献报道,通过实验研究测量了真空中硫酸亚铁晶体分解过程中压力变化,试题中氧气分压的表达式就出现在文献中,同时将文献中图象坐标由1/T改为T,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分析数据,可以说这是一道跨越百年的试题。这些基于文献的命题,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更能从中学到化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命题角度、题型不固化,体现出命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试题的呈现方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核心,以不同的情景素材呈现,优化问题考查角度和设问方式。我们广大教师在复习和考练中要回归学科本质,提醒学生不要机械刷题,更不要迷信押题猜题卷,以防方向走偏。
如第11题,以常见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不拘泥于简单的方程式正误判断和物质推断;第9题结合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是对学生实验评价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检验;第13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电解溶液的相关知识,不局限在某一平衡体系上,而是以灵活开放的试题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二、对高考备考和复习的思考和建议
1.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尤其是必修一和有机化学基础内容。教师要突出单元引导和单元学习任务,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在教之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无机化学核心概念,还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转化关系等,必须落实到位。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活动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在课后要以默写的方式检查和巩固知识,也可通过价类二维图或者物质转化图将知识网络化和条理化,不能只以练习题的正确率来检验学习效果,要注重课本知识尤其是核心考点的扎实掌握和融会贯通。必修二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单独复习,也可结合物质结构整体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抓住核心知识点,以典型、较简单习题进行巩固练习,不能过早拔高难度,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在二轮复习时逐步加大题目的复杂程度和图像难度,层层推进。
2.二轮复习时,教师要精研高考真题,分析试题特点和难度,结合学情整合资料,以典型习题为载体进行深度提问、思考、讨论,从而巩固核心考点,传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变式训练让学生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实现能力的提升。学生要避免毫无目的地做题和机械刷题,而要在做题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薄弱点,专题突破,逐步掌握高频考点的解答方法,进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水平。
3.关注学情和学生心理动态。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激情和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复课效率。在学生的倦怠期,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较简单的试卷增强学生复习信心;在学生的浮躁期,教师要及时敲打学生,使其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在竞争中燃起斗志。
4.从一开始的练习中,教师就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图表识别能力、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科思维的养成,因为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5.讲解、练习、纠错反思、再巩固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有始有终、高效,尤其要重视纠错和反思环节。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张自己的双向细目表,不断消灭知识盲点。
6.以特色试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不同阶段的提升:基础薄弱学生可以采用保分卷,持续加强基础知识和较易试题的巩固,提高准确度,能力突出但粗心的学生要加强易错题和压轴题的专题训练;以专题卷检验复习成果;二轮复习阶段可采用6+1+1(+2)试题结构,限时训练,巩固复习成果,提高做题速度;尽早进行理综卷的训练,摸索答题顺序和策略,适应高考节奏,保证会的能做完,做的能得分。
7.高三阶段考练频繁,必须上好试卷讲评课,教师要做好试卷分析和评价,学生要自查和自纠,同伴间能做到提疑互助,讲解后能做到拓展迁移。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做到有所取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学生也要结合多次考练的答题情况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同时要完成满分卷批注,注重化学用语及文字描述的严谨性,培养规范的答题习惯,减少甚至消灭非智力因素的丢分情况。
高考改革是稳中求变的渐进过程,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命题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探索新形势下的高考备考策略,又要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确保备考效率,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应遵循教学规律,在平时的复习中不断加强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不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一切水到渠成,学生必然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工作单位】
渭南市瑞泉中学
——《新课程》杂志(节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6/1726452329390_3.png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赵文静编排:孙守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