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6 17:06:11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从德育的内涵和价值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德育是一种涉及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传承文化等多重功能,其中德育功能尤为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德育内容,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诸如:人身观、价值观、民族观等等,这对培养综合性社会所需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还需秉持着“立德树人”、“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渗透德育内容,拔高德育教育效果。

一、选择生活化、具体化、情感化的道德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高效渗透德育教育,还需在教学中,选择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符合、与小学生生活情境相契合、与小学生生活需求相满足的道德内容。在选择这类道德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要强加过于抽象或复杂的道德概念和规范,而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和语言来传递道德信息。此外,还要基于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小学生学习道德相关内容的兴趣。如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其次,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态度,不要仅仅关注道德认知和技能,而要通过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来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如唱歌、画画、朗诵等。在选择这类道德内容时,还可以选择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内容,如家庭、友谊、环境、公共场所等。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内容,也可以让小学生更有机会将道德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行为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道德内容,如名人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容易记住和模仿道德内容,也可以让小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去追求道德内容所体现的品质和价值。

例如,教师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理解“饮水思源”这一道理后,厚植感恩、奉献、付出等优秀的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激发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意,还能将其中蕴含的美好品质厚植于心,进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塑造高质量语文核心素养。

二、选择主题鲜明、时代现实、内涵深刻的道德内容

选择具有鲜明而积极的道德主题、具有明确而正确的道德观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涵的道德内容,能进一步将“德育”生动且形象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得到文章中心思想的讯通,进而不断学习其中的美德、品质,打造自身高质量的品德规范。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内容时,还应该注意突出道德内容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导向,不要模糊或淡化道德内容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而要明确地提出或引导小学生发现并理解道德内容所要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要体现道德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并而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小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来展示道德内容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再次,在选择这类道德内容时,还可以选择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能够认同和接受道德内容,也可以让小学生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践行道德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将其中蕴含的强烈的、正面的道德理念传授给学生们。尤其雷锋同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勤劳创新、忠诚革命的高尚品格、道德品质灌输给学生们。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懂得乐于助人,并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辅助到行动上,继承、发扬雷锋精神。

三、选择启发性、情感性、实践性的道德内容

兼具启发性、情感性、实践性的道德内容,能让小学生在实践当中,进一步启发德育思维,提升自身对道德品质的理解、感悟。在选择这类道德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要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或引导小学生对道德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如提问、回答、评论、评价等;要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格品质,尊重或引导小学生对道德内容进行情感性体验和人格性塑造,如赞美、感激、责任、勇气等;要促进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支持或引导小学生对道德内容进行行动性转化和社会性应用,如模仿、实践、合作、服务等。还可以选择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道德内容,如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道德故事和人物等。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能够接触和了解道德内容所反映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现实,也可以让小学生更有思辨性和判断力去评价和选择道德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分享日常中能够让他们充分感受父爱的小事。这样一来,“父爱”这个词在学生们的心中就会更加具象、更加立体。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为父亲捶捶背等。这样身体力行的方式,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思想情感,进而不断提升自身道素养,进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总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尤其新课改背景下,将德育内容高效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道德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呈现和传达道德内容,结合实际而创新的教学实践来检验和评价道德内容,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既能传授知识技能,又能培养品德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贡献。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雷雯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读与写,2020,17(35):55.

李莉.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神州,2020,(27):84.

张艳玲.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考试周刊,2020,(79):45-4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