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精华)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6/1726498981330_0.jpg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决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一招 (关键抉择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我国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必要性:①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④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的需要。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8.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10.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2.科技发展现状
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挑战(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3.教育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完善创新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⑤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5.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6.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社会主义民主特点: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①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8.参与民主生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9.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0.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4.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义务: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6.国家机关
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27.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8.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2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0.公有制经济
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1.非公有制经济
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①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3.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5.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
36.民族精神 内涵:爱国主义 (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0.重要国情
( 1)人口国情: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基本特点 )。③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新特点 )。
( 2)资源国情: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放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 3)环境国情: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41.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2.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乡协调: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协调: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等
4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4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5.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6.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7.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8.反对分裂
原因: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法: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50.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5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2.中国梦 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3.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4.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56. 要实现中国梦的原因: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57. 如何实现中国梦?
58.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9.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来源: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特点: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
60.开放互动的世界
61.当今世界的国家关系:①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只有合作互惠,才能共同发展;国家之间又相互竞争,每个国家都希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②国家关系复杂多样。
62.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3.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4.当今世界和平态势: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65.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6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意义:①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④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繁荣发展。⑤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做法: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⑤坚持绿色低碳,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67.中国的地位和作用:①中国正在以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②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68.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为我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挑战:①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②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③“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等应对: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使发展再上新台阶。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树立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69.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70. 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
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5.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77.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8.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79.“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0.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的“三个尊重”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90.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1.法治的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92.“四个尊重”的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93.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9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5.在国家的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 根本 ,政治建设是 保证 ,文化建设是 灵魂 ,社会建设是 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精神力量。
97.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98.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99. 法律的三个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
100. 法律的最重要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01. 犯罪具有三个特征:①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是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0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的危害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犯罪的必然后果:刑罚当罚性。
103.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04.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105. 保护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国家保护。
106. 民族进步之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107.在现代化建设中,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教育
108. 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109.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人身自由
110.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11.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12.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3. 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14. 少年的梦想的特点: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115.实现梦想的途径: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努力,需要立志、坚持、方法。
116.正确认识学习:①学习是我们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②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可从一切经历中学习。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117.学会学习:①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18.正确认识自己(意义):①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119. 认识自己的内容:①生理。②心理。③社会。
120. 认识自己的途径: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
121.做更好的自己:①要扬长避短。②主动改正缺点。③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122. 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影响) 利:①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 要。弊:①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12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③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 苦用心。④对待老师的表扬,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124:化解亲子冲突:①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②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③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 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134.成亲社会行为(意义):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5.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36.合理利用网络: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137.诚信(意义):①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项民法原 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38. 承担责任(表现):按时完成作业、约定守时、信守承诺、认真做事。
(意义):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发掘潜能,承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②只有人人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幸福生活。
(做法)①不言代价与回报。②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139. 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途径: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140.规范权力的运行(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141.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4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之相违背。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43.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144. 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青少年 角度)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145.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 识产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