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7 09:09:38

开学了,面对高中语文新教材,该如何规划教学呢?

又到了开学季,很多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对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应该是比较迷茫的?如何高效作计划,有效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每一个老师拿到一本教材后要思考的问题。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为例,我简单讲讲我的规划思路。

拿到必修上册语文书,我首先会做的是看整本书的目录。根据艾德勒和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理念,把握书的框架和理念有助于我们迅速了解一本书,并作出阅读规划。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教材的把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7/1726535378955_0.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7/1726535378955_1.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7/1726535378955_2.jpg

我们可以看到必修上册语文书共有八个单元+古诗词诵读,这么多的内容要用一个学期完成。心里就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好的规划可以事半功倍。

我的做法通常是先从教授第一单元开始,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阅读新诗和小说,趣味性更强,可以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而且,国庆即将来临,学校或年级一般都会需要搞一些庆典活动,诗歌朗诵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活动,这个单元可以把诗朗诵的技巧融合进去,教学效果可以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有获得感。

然后国庆假期比较长,适合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授完第一单元后可以进入第四单元的前情知识告知,活动策划和方法教授。第四单元是家乡文化生活,有三个任务,一个是记录家乡的人和物,需要写人物或风物志,要实地考察和访谈才行;第二个任务是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也需要学生走访调查,查找资料等,要写调查报告;第三个任务是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个任务是建立在前面调查访谈基础上的,针对家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写建议书。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任务如果要扎扎实实地完成,都是需要深入实践的。很多学校的老师对这块重视不够,有些甚至不讲,辜负了编书人的良苦用心。这是题外话。完成这个单元的任务,学生要有比较长的自主时间和需要一定的电子设备,国庆假七天,正好适合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那就需要在10月1号前完成基本知识的教授和要求的布置。

第五单元是整本书阅读。阅读也是一个不能玩花架子的事,如果老师直接授课的话,可能很多学生都不会去看,尤其我们这种小县城的孩子,阅读趣味并不高,更何况这种学术作品。所以需要在开学初就强行布置下去,并且要求学生梳理框架,画思维导图,列好阅读进度。学生至少看完一遍后,老师再花5-7节提升一下,考试的时候再多考与之相关的内容,那基本上这本书就等于落实了。

然后就可以进入第三单元的授课,古代诗歌的阅读,经过前面的早读,估计也背得差不多了,在学生能够背诵的基础授课,效果会比较好。然后第二单元,第七单元,古今文章交叉进行,让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得到转换。

由于授课时间一向偏紧,其他读背篇章的诗词,我们可以以考带讲,把它放入平时的考试中,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定点复习,这样一举两得。

第八单元的教授可以与期末复习结合,编制学案和练习,也是一举两得。

我觉得书本是最好的素材,所以建议教材上的文章都最好用心教授。有些老师,平时上课比较随性,喜欢的文章就多上几个课时,不喜欢的文章就跳过,比如逻辑单元太难了,不上;比如《乡土中国》,我自己都不爱看,不教;比如那几篇政论文,有点枯燥,读不下去,不想上;比如外国小说《百年孤独》这种,自己都看不下去,不想上,我觉得这样是很不好的。我觉得自己不喜欢的文章更要去钻研,去学习,是你的难点痛点,焉知不是学生的呢?有可能它也是学生讨厌的,而编书人就是要通过这些来补齐学生某块思维,训练某种能力,毕竟语文不等于文学,我不能只交文学。所以这反而是老师和学生的成长点,更要重视,更要努力教好。

做事有章法,教学有规划。如此,不负学生不负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学了,面对高中语文新教材,该如何规划教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