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整理倒装句是指为了强调、修辞或语法规则的需要而改变正常词序的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整理,欢迎大家分享。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7/1726549550796_0.jpg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3、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是为了强调宾语,通常出现在否定句、疑问句、动词为“之”字结构或带有“惟”、“唯”等词的情况下。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意为“忌不自信心”(《战国策》)。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意为“有何陋?”(《陋室铭》)。
“之”字结构中的宾语前置:如“不吾知也”,意为“不知我也”(《论语》)。
2、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是将修饰名词的成分放在名词后面,以达到强调定语的作用或使句子结构更紧凑。常见于形容词、数词、方位词作定语时。
如“马之千里者”,意为“千里马”(《韩非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是将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等的状语放在句子末尾,这种结构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有时是为了使句子更流畅或符合韵律。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为“青色,从蓝草中提取,比蓝草更青”(《荀子》)。
4、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通常是出于强调谓语或使上下文衔接更加自然的目的。常见于诗词、骈文中,有时也用于散文中。
如“甚矣,汝之不惠!”意为“汝之不惠甚矣”(《左传》)。
5、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常常后置于动词之后,如“于斯二者何先?”意为“何先于斯二者?”(《孟子》),这里的“于斯二者”就是后置的介宾短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整理】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11-09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10-10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12-08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12-02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被动句03-16
文言文固顶句式02-10
文言文特殊句式03-16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较句式11-06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09-28
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12-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