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3 天前

初中道德与法治_《法律保障我们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法律保障生活【课程标准】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教学内容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与生活》的第二个项目。本课内容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体上阐述了法律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的初步认知。然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来源的特殊性,并辅助“国家公职人员****贪污受贿受法律审判一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珍惜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从而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法理范畴,理论性较强,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案例,同时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新闻或网络等渠道能够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第9课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学习过程中对法律已有接触,这都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授课中教师需充分利用这一点。

但是由于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局限,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更多的只能想到法律的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甚至缺乏法律意识,因此,本节课教师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七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渴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法律特别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具备的基本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社会行为规则,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内化本节课知识。【教学目标】2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法律特殊性,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保护作用。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法律的特征,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了解法的特征能有效区别法与其它规则之间的不同,促进学生对法这一规则得理解,并为后课的教学起铺垫作用。其次,加强法律基础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再次,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是青少年发展的需要。法律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一概念是比较严格的法理范畴,理论性强,严谨度高,而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法律意识,并未真正认识到法律是为何物,所以要将学生对法律懵懂的认识上升到严格的理论水平,需要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为学生创设法律情景,在探究中升华和深化对法律的认知。【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设问:生活中除了使用手机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进行通讯?学生活动:微信、QQ、陌陌、支付宝群聊等教师追问: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并追问:多种网络通讯软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绝大多人能够自觉的文明使用,但是仍然出现一些不文明使用地情况,这该怎么办呢?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为减少破坏单车现象提出建议。3师生总结:正常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纪律和道德规范,更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约束。我们只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善用法律,信仰法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序,更和谐。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取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新兴事物软件通讯,列举通讯工具的便利,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继而通过分析解决微信等通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谐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纪律和道德规范,更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约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欲望。

出示课题: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项目二:法律保障生活讲授新课环节一:追溯法律来源多媒体展示:教师追问:这些道德规范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活动:分享交流教师总结: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称的、自发形成的。4教师设疑:那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怎么来的呢?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过材料学生活动:共享交流。展示自己课前通过浏览网络、阅读资料等方式查找并记录的一部法律的产生过程。教师追问:每一部法律的产生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国家机关在作用其中,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哪个国家机关?师生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国家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因此,法律的一种产生方式就是由国家制定法律。多媒体展示:“常回家看看”歌曲学生感悟: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想要传递的尊老爱老的思想。教师联系新《老年人权保障法》的规定,解释“国家认可法律”。师生共同总结: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自然就要体现国家意志。教师设疑: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必然要求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可是社会上一些身份特殊的人违法犯罪是不是可以被法律网开一面呢?教师出示:****、李代沫两人的身份,追问学生这样身份的人违法犯罪要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生活动:阐明观点,分析原因。多媒体展示****受审视频及李代沫受处罚的材料师生总结:国家公职人员、明星违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学生活动:分享自己知道的身份特殊的人违法犯罪受处罚的案例师生总结:任何人不管他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星光有多璀璨,财富有多少,违法犯罪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用一句法律来概括,这就叫做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利用漫画,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认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产生,同时与法律的产生形成对比。通过学生交流课后自己阅读、调查、记录的一部法律的产生过程,形成对法律来源的初步认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中更直观的理解法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国家制定法律。“常回家看看”联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选取了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解释国家认可法律,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通过学生分享交流身份特殊的人违法犯罪的案例,感受到法律最强大的约束力和最广泛的约束范围,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视频:5教师设问:1.老赖想赖账能不能赖得了?为什么? 2.视频中是哪个国家机关在保证法律的强制实施? 3.除了法院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国家暴力机关在保障法律的实施吗?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教师总结:人民警察执法为民,英勇无畏,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捍卫法律尊严。人民军队钢铁之师,打击暴恐,捍卫和平。监狱限制自由,惩治、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公平审判、公正审判,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律正是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这些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教师追问:些国家暴力机关存在有什么目的? 学生活动:分析解答 教师总结:法律的强制性一方面制裁了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还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设计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国家强制力在法律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热爱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情感和觉悟。 师生总结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规定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学生活动:盘点收获 多媒体展示:道德、校规校纪、法律之间的异同点 环节二:透视法律作用 多媒体展示:退学风云(1) 教师追问:1.小峰是不是想退学就可以退学?为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分析 师生结合《义务教育法》规定,总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6小峰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不能退学, 教师追问:1.我们的受教育权要珍惜,那别人可以随便伤害我们的身体,对我们拳打脚踢吗? 2.人们是不是想纳税就纳税不想那纳税就可以不交啦? 3.我们买到假货就只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了吗? 学生活动:交流分析 教师总结:结合《刑法》、《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总结法律在内容上既赋予了我们权利,同时又规定了我们需履行的义务。所以法律在内容上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告诉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违法要承担的后果。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出发,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和法律误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迁移,理解人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树立基本的权利义务意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的突破了法律在内容上的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多媒体展示:退学风云2 教师: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你认为小云地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小云又该如何做?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分析 教师总结: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侵犯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设计意图:通过承接退学风云1,变换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公民地生活,保护公民地合法权益。 结束新课: 看到大家收获满满,老师很欣慰,看到大家积极地表现,自信的脸庞,老师很幸福,更是收获满满。同学们,法律因为来源,内容,实施保障上的特殊,使其成为了兼备庄严与人文关怀的特殊行为规范,因为法律的庄严社会更加安定,因为法律的关怀人们更加幸福,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从现在开始你我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7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中教师的结束语,既有对本课知识的总结提升,又有对学生成为守法小公民的期待。在优美的配乐下,老师的话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情感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法律与生活 项目一法律: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来源特殊 法律内容特殊 实施保障特殊【设计特色】 1.课堂还给学生,思维还给学生 本课通过围绕法律特征和法律作用进行设计,使本课的教学思路明确呈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都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认识法律。在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追溯法律的来源”这一环节首先利用漫画,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去认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产生。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课后自己阅读、调查、记录的一部法律的产生过程,形成对法律来源的初步认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中更直观的理解法律的产生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国家制定法律。 2.贴近实际,服务生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本课的设计秉承了这一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取材,渗透正确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养成终生学法、用法的素养。例如在导入环节,选用了摩拜单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感兴趣的新兴事物,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摩拜单车使用乱像的过程中,认识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纪律,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在“透视法律内容”这一环节选用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受教育权问题,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再现的平台,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分析理解初中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符合思想品德课实践性的特点,也充分考虑了思品课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情分析8本课内容属于法理范畴,理论性较强,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案例,同时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新闻或网络等渠道能够初步感受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_《法律保障我们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