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总结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梳理总结生物是初中要的一门新课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需要记忆大量的的知识点,那么你有哪些知识点是还没有掌握好的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中生物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3、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页图6、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15、一位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4、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5、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7、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8、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9、眼球的结构 书81页图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1、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1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3、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14、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 甜:舌尖 咸:舌尖 苦:舌根15、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
另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16、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17、耳的结构: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链)内耳: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18、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19:外分泌腺有导管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如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内分泌腺无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19、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能促进生长。 幼年: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性激素由性腺分泌,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不足→呆小症(智力低下),成年: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缺碘导致合成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胰岛素胰岛降低血糖浓度分泌过少——糖尿病20、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
“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21、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小症。传染病及人体免疫1、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3、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1)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5、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则是易感人群。6、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免疫种类形成功能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7、免疫的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