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
教 育 德育教育 7 2017 年 年 5 5 月 第 第 9 9 卷· 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叶贵源 福建省南平市夏道中学,福建 南平 35301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引导国民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治观念,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想要培养人们的法治意识,首先应让人们内心普遍形成对法律的尊重与认可,最终达到法律意识与自身行为的知行合一。本文简要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法制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B82-0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24(2017)9-0021-01引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时期,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法治意识淡薄。学校是青少年获得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改变当代初中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加强法治意识培养问题已是弓在弦上。 1 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社会成员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法治的思想观念的总称。法治意识在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由于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治意识建设任重而道远 。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之希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学校法治教育,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成为共同声音。法治意识不会自发形成,要提升中学生法治意识,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培训,初步形成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 2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2.1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制教育课是中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视法制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教师要摆正文化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法治教育目标不在于提高成绩,而在于学生能否发自内心的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在实际的法治教学过程中,一些同学认为法治教育课程枯燥、乏味、空洞;学生在课上经常无精打采,普遍抵触法治教育课,如何才能使法治教育课堂充满生机?个人认为应改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力量。
学生对法治课程的学习有浓厚兴趣,促使他课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紧跟老师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兴趣比智力更为重要,天赋异常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同样不会很好的掌握一门课程。反之,学生将缺乏动力,没有学习劲头甚至厌恶学习。总的来说,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减轻学习带来的疲劳感,使学习时间延长。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感染力的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无法摆脱自己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一味的让学生跟着自己预定好的课堂方向走,却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情感变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自己则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积极的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 。 2.2 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生活化教学为初中法治教育提供生活问题情境。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听到、感受到的法治问题带入课堂,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在初中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巧妙的将学生的思维正向迁移到教学目标中,达到从问题入手,使法律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已有信息中去探究结果。例如:教师应教育学生在同犯罪分子斗争时,应尽量采取策略智取犯罪分子,势单力薄时要避免同犯罪分子展开正面斗争。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契机。在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多听到的内容产生共鸣,内心受到震撼,教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看法。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与道德意识的升华。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类似的法治宣传的影片。 2.3 在自身行为当中培养法治意识除了在学校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自身行为中培养法律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阅读有关法律的文献,提高对法律专业知识的了解;或者观看与法治有关的电视节目(如 CCTV《道德与法治》),尝试性的根据自己业余时间积累的法律知识对案件作解释,再与专业人士的结论相比。
同时,学生应通过实时的新闻报道,增加对法律条文的感性认识。 每个公民都要深刻认识并尊重法律的权威,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相信法律,信奉法律,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不失时机的反省自身行为,及时更正自己的过错,积极参加到普法队伍中去,进而帮助他人提高法治意识,努力做一个“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3 结束语青少年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中学生经过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有利于青少年加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法律的应用意识,将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邓映婕.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2016. 何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28-129. 刘凯.初级中学法治意识教育的效果、问题及改善途径研究.贵州大学,2016. 牛森.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