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高中生在这栽了跟头,高考化学复习必须避开的5大坑……
离子方程式书写不可忽视的五大型1. 过量型
①按照组成比例写出不足量物质参加反应的离子形式。
如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中Ca2+与HC 的比例一定是1∶2与不足量物质Ca(HCO3)2中Ca2+和HC的比例相同]。
②过量物质的离子满足不足量离子的需要,OH-的化学计量2,满足2HC 。综合起来可得离子方程式:Ca2++2HC+2OH-CaCO3↓+C+2H2O。
2. 定量型
书写的关键是参加反应的离子与给定的量的关系保持一致
如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与明矾溶液反应,Al3+、S 、B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显然OH-不足量,然后按照以少定多的方法写出离子方程式:2Al3++3S+3Ba2++6OH-2Al(OH)3↓+3BaSO4↓。
3. 目标型
先写出能达到目标的主要离子方程式,然后用设“1”的方法使其完善。
如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写出溶液呈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先写出H++OH-H2O,再设NaHSO4为1mol,因NaHSO4Na++H++S ,Ba(OH)22OH-+Ba2+,所以当溶液中的H+被完全中和时,只需加入0.5mol的Ba(OH)2即可,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2H++2OH-+Ba2+BaSO4↓+2H2O。
4.条件限定型
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限定条件不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不同。
如N 与OH-反应,不加热时生成NH3·H2O,而加热时有NH3产生;再如书写澄清石灰水或石灰乳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所用的符号不同,前者用离子符号表示,后者则用化学式表示。
5.先后顺序型
一种物质与多种离子都能发生反应时,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
如氯气与FeBr2溶液反应,①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②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防踩坑攻略
(1)熟悉电解质的强弱,物质的溶解性及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与事实相符。
(3)拆分要恰当。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且各物质的化学式书写要正确。
(4)所用的反应符号和物质状态符号要书写正确。
(5)符合题设条件。题设条件中往往有“过量”、“足量”、“少量”、“适量”、“恰好完全反应”、“滴加顺序”等信息,解题时要特别留心。
(6)质量、电荷要守恒。
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解答盐类水解题目时要做到“一个明确、两步书写、三种比较、四个式子”。
1. 一个明确
即明确“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盐类水解程度很小,只有双水解反应才能趋于完全。
2.两步书写
即书写盐中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包括N )水解的方程式和水电离的方程式,以防遗忘由水电离出 。
3.三种比较
能准确定性或定量地比较不同盐中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能准确比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能准确比较同一溶液中各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及不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4.四个式子
①电荷守恒式,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Na+、H+、HC 、C 、OH-,根据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必存在关系:c(Na+)+c(H+)=c(HC )+c(OH-)+2c(C );
②物料守恒式,如K2S溶液中 、HS-都能水解,故硫元素以 、HS-、H2S三种形式存在,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c(K+)=2c( )+2c(HS-)+2c(H2S);
③质子守恒式,质子守恒的关系式可以由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推导得到,如Na2S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可表示为c(H+)+2c(H2S)+c(HS-)=c(OH-);
④离子浓度相对大小比较式,如Na2CO3溶液中c(Na+)>c(C )>c(OH-)>c(HC )>c(H+)。
防踩坑攻略
判断由水电离出的c(H+)或 c(OH-)的2个要点:
(1)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2)酸、碱、盐溶液中,易混淆c(OH-)或c(H+)的来源。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有 机基本结构的共线、共面判断
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是否共平面时,要结合最典型有机物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1)甲烷分子中,一个碳原子和任意两个氢原子可确定一个平面,即甲烷分子中最多有三个原子共面,因此,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CH3,则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
(2)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当乙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取代时,则取代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确定的平面内。
(3)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当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取代时,则取代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苯分子确定的平面内。
防踩坑攻略
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面、共线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特殊规定
另外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如“碳原子”、“所有原子”、“可能”、“一定”、“最少”、“最多”、“共线”和“共面”等。
同分异构体的不重不漏书写
同分异构体书写与判断的2个不要:
(1)不要违背“价键数守恒”原理: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价键数为4,氧原子的价键数为2,氢原子的价键数为1,不足或超过这些价键数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
(2)不要忽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识别与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关键在于找出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可通过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判断同分异构体书写是否重复。
防踩坑攻略
快速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可采用的方法:
(1)草船借箭法:
用于确定烷烃的一元衍生物数目,将烷烃的一元衍生物看作R-A(-A代表-OH、-X、-CHO、-COOH等),则R-A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烃基数目(乙基只有一种,丙基有两种,丁基有四种,戊基有八种)相同,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四种。
(2)相对位置法:
常用于确定芳香烃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当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时,它们在苯环上的位置关系有相邻、相间、相对三种;当有三个取代基时,则这三个取代基有“连、偏、匀” 三种位置关系(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取代基不同时,则它们的相对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异构体的产生(当有两个取代基相同时,有六种同分异构体;当三个取代基均不相同时,共有十种同分异构体)。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设计
我们在复习化学实验时,可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综合题的复习,我们可将其“化整为零”,分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从而进行逐一突破。平时,要多注意总结易错易混的地方,不懂就去问老师。
防踩坑攻略
1、气体除杂原则:
①不损失被净化气体,即被净化的气体不能与除杂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且不溶于除杂试剂中;
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
③除杂在密闭装置内进行;
④通常先除去易除去的气体。
2、对探究性实验方案评价时易忽视的5个角度:
(1)实验原理、仪器连接是否正确。
(2)装置是否较为简单,操作是否方便。
(3)药品是否价廉易得,现象是否明显或产率是否较高。
(4)实验过程是否安全,污染物处理是否得当。
(5)实验过程是否 “排除干扰”。“排除干扰”是指反应条件的控制,尽量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以及防止物质的挥发性、溶解性、颜色等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3个问题:
(1)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2)实验操作的顺序一般为装置的选择与连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3)实验室使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吸水、潮解或水解,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化学好教师汇聚国内一线初高中化学教师,每天提供化学知识总结、学习技巧、中高考资讯、学科资源。
<p><pre ng-bind-html="message.MMActualContent"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letter-spacing: 0.544px;caret-color: rgb(0, 0, 0);color: rgb(51, 51, 51);visibility: visible;"> <sectio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font-size: medium;letter-spacing: 0.544px;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widows: 1;color: rgb(0, 0, 0);visibility: visible;"><section class="mp_profile_iframe_wr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font-size: 0px;text-align: center;visibility: visible;"><mp-common-profile class="js_uneditable custom_select_card mp_profile_iframe js_wx_tap_highlight" data-id="MzIyOTYxMjMxOQ==" data-pluginname="mpprofile" data-headimg="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DgoNqxCSu3p20OJ4NicpeSib4bOA9jndEnziaspGYMcTAO0xXKQRbMRMW7I0ydChrjcJeMDqadVuI78RNVfHyINw/300?wx_fmt=png&wxfrom=19" data-nickname="化学好教师" data-alias="hxhlsh" data-signature="化学好教师精选初高中化学知识,每天免费分享各类化学实验、试题、课件等资源,帮助更多化学老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data-from="2" data-is_biz_ban="0" data-weui-theme="light" data-origin_num="18" data-isban="0" data-biz_account_status="0" data-index="1"></mp-common-profile></section></section><span class="js_jump_icon h5_image_link" data-positionback="static"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vertical-align: bottom;user-select: none;line-height: 0;width: 677px;">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1726657485495_0.gif</span>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1726657485495_1.webp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color: rgb(136, 136, 136);font-size: 14px;letter-spacing: 1px;">来源:<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0.51px;">网络</spa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pan>
</pre></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