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前天 23:04

张志勇: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备考?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2022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去向将更加关注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思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着重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方面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思政学科铸魂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如何更好地应对2022年中考备考,作为长期参与一线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此就如何提升备考素养提几点建议。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1726671883997_0.png

一、答题方法指导

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基于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即排错法、排异法(题肢与题干要求不一致)、排除语言绝对法及与事实不符法,要注意核实逆向思维题还是正向思维题,同时要选择最佳选项,排除模糊选项,注意语言陷阱,以防前对后错或前错后对,题肢要读全,切忌马虎。

材料分析题分为问题情境题和材料背景题。针对问题情境题要注意找出情境中的“主体、问题、影响”,基于不同的主体及行为表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角度组织,以确保问题解决的全面到位;针对材料背景题要梳理出背景信息中的聚焦点,基于聚焦点构建知识思维图,确保知识全面梳理出来。材料分析题务必明确问题类型,确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是综合性的“辨析类”“评价类”等题型,根据题型选择组织知识,同时要学会看分数答题,根据分数权重确定答案要点,以防答少,丢失分数。

二、分类指导策略

后期复习,因学生学情存在极大差异,要减少集中讲解试题,以免浪费优秀生学习时间,可进行巡堂“面点”,鼓励学生主动问题,创造学生主动发问和思考的学习氛围,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复习的最高效。

三、知识重构策略

中考备考复习切忌死记硬背,要学会知识的组合重构,建立专题知识“概念库”,基于共性热点问题,梳理出不同类型题目的“学术语言”思维导图。基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对知识概念进行优化重组,转变为契合题目要求的学术语言。例如知识概念“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务”。转变为意义类型的表述为:有利于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务,更好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转化为措施类型的表述为;我国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概念虽一致,不同的语言建构,解决的题型不一。

四、后期复习要做到“五性”

时政信息的敏感性。应对道德与法治中考,学生要多涉猎近期时事热点,增强对时政信息的敏感性,可关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民生热点、地方特色等相关话题,提高自己的时政素养。

知识嫁接的关联性。中考考查学生知识贯通素养,学生复习要学会关联知识整合,做题答案要点组织要符合逻辑,语句顺畅,且有针对性。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归因分析和治疗方案要多角度,根据题目要求可实现主体多元、措施多元,但要做到主谓身份契合,不可混淆。

语言陈述的重组性。有了“面粉”,需要何种“面食”,要根据需求去做。学生要根据材料背景和试题类型,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杂糅,进而实现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目的。

组织内容的正向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政治性强,学生备考要培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素养,组织答案要符合素养指向,从而保证内容的正向性,以免偏离育人导向。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学科素养乃至学科间贯通素养的培养日益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让学生真正站在高处,走向阔处。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1726671883997_1.png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素养教学不是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只要我们心向往之,在教学中不断变革,主动担当作为,师生素养就会越来越高,中考应对那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志勇: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