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法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
道德与法治学科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一)请 输入
“本质”“实质”类
请 输入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5.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最”类
请 输入
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2.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效力、法律权威的法律:宪法
3.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
5.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是:刑事违法行为(也称为犯罪)
6.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
7.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1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1.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员会
12.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13.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所采取的措施: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4.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15.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6.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7.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
18.精神最为富足的人,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是:奋斗者
道德与法治学科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二)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9/1726689747829_0.webp
【“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4.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2.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13.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14. 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15.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
16.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1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
19.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20.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
2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2.监察委员会的基本职权:监督、调查、处置。
2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9/1726689747829_1.webp
【“基础”“基石”“标志”类】
1.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3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
4 .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5 .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6 .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
7.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8.实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9.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
10. 国际竞争的实质: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1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
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8.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前提、关键”类
1.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
2.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3.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4.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国策、政策、制度、方针、战略、方略”类
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①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关键作用(政策:巩固和发展)
②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鼓励、指导和帮助)
③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鼓励、支持、引导)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
12.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13.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原则”类
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8.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9.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体现、表现”类
1.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
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
4.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创新精神的表现: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目的、目标”类
1.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保证、保障”类
1.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3.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
4.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5.自由的保障:法治。
“重要、地位”类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2.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5.诉讼的地位: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途径—— 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
“最、第一”类
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2.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
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5.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6.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7.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人民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权)
8.我国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 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权)
9.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国家司法机关—— 司法权)
10.我国最高检察机关(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权)
11.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 审判机关—— 审判权)
12.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特征、特点”类
1.法律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
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7.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8.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数字”类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两个阶段”战略安排: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四个尊重”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8.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9.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0.根据违法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②行政违法——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③刑事违法(犯罪)——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关系”类
1.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6.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8.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①科技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②法治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