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昨天 16:03

2020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暨2021年备考建议

2020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暨2021年备考建议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学情,2020年河南中招《道德与法治》试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彰显德育特质,关注河南发展,彰显家国情怀,必将对引领学科发展、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试卷在命题理念、试题题型、试卷结构、难易程度、语言风格、卷面格调等方面均保持了近年来河南省中招《道德与法治》学科命题的优良传统,力求稳中求新、不断提升。

一、试题分析

(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刘向《说苑•建本》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下列格言,诗句中与这句话蕴含道理最为一致的是【】

A.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B.玉不,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D.凡人之学,不日进者则日退。一王守仁

该题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察,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形式和分值分布上没有变化,是客观题的常规题型,内容贴近双基,背景材料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

该题平均分1.65,得分率82.30%

2.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与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下列行为中不利于国家安全的是【】

A.小清发现一化工企业向地下偷排工业废水,立即举报

B.中学生小良无意间把自己的QQ密码泄露给网友

C.有人在黄河滩涂放生巴西龟,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D.小明劝阻朋友上传我国军事设施图片到网络

该题通过考查国家安全,培养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该题平均分1.29,得分率64.36%

3.下边漫画《不该的例外》提醒我们【】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9/1726733037422_0.png

A.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才能提高准确性

B.果皮垃圾投放得是否准确无关紧要

C.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加强情绪管理

D.文明无小事,要注重提升公德意识

该题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作为社会小主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该题平均分1.80,得分率90.01%

4.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国将为国际社会共同抗疫提供的援助措施。这说明我国【】

A.抗疫已经取得了最终胜利

B.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是全球取得抗疫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所倡导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已形成

该题结合当今社会热点抗击疫情考查学生的责任担当、国际理解、国际认同,考查学生的语言判断能力。

该题平均分1.71,得分率85.65%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对其中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对其中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对其中三项者得2分,选对其中一,二项者均得1分)

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石榴籽密心里红,新时代要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就必须【】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C.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差异

该题旨在增强学生的坚持党的领导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该题平均分1.92,得分率64.12%

6.下列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发展成就,观察图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9/1726733037422_1.png

A.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B.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该题利用这种图文交融的形式,考查学生收集、分析、读取信息的能力,从客观的数据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该题平均分2.39,得分率79.55%

7.因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读研究生的女儿巧用著名的清代“六巷”故事,劝父母将围墙往后退让80厘米,留出了一条可通行人的“三尺巷”,受到广泛赞誉,河南偃师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

A.说明处理各种纠纷都必须宽容退让B.为新时代邻里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

C.是宽容谦让的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D.说明凡人小事也能折射出道德光辉

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考查人际交往中宽容美德的传承,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礼仪。

该题平均分2.39,得分率79.73%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后,同学们积极响应,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下列同学的想法中值得肯定的有【】

A.小明:一定要学会生活自理,再也不要妈妈给洗衣服了

B.小刚:我的学习成绩超级好,在班级和家里都不用劳动

C.小涵:坚持定期跟看外婆学编织手艺,做个非遗传承人

D.小敏:在校劳动要积极,其他地方就算了,又没人看到

该题着重考查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自立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该题平均分2.85,得分率95.17%

二、辨别与分析(10分)

9.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他自己却在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听从党和政府的指挥,全国十几亿人“宅”在家里,而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却不计生死逆行出征疫情引发了同学们对生命的思考。请你辨析以下观点

生命宝贵,我们要珍爱生命!

既然要珍爱生命,为何还要逆向而行?

该题从形式上看,延续多年的两人对话模式,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两人观点既有聚焦,也各有立场。该题思路清晰、辨点突出,以疫情防控战中的钟南山院士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中的最美逆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既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有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和高尚情感的训练与养成等等。

该题平均分5.85,得分率58.46%。

相比往年,本题分值得分有所提高。

三、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崇高的责任意识和无畏的担当精神,在长期扶贫脱贫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有300余个县甩掉贫困帽,占贫困县总数的90%;贪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实现了95%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党中央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说明了什么(至少三个方面)(6分)

该题通过对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了解,以民生为本,引领学生在感悟中提升情感,增强爱党意识。

该题平均分5.24,得分率87.26%

(2)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请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谈谈我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至少两个方面)(4分)

该题与教材中的人权知识点相结合,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考查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生编硬凑答案。注重审题,注意限制词。

该题平均分2.23,得分率37.1%

11.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河南省渐川县80.3%的区域被列入生态红线以内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通水5年来,川县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取缔水上餐饮、网箱养鱼、畜禽养殖入低了是小事、南水北调是大事,浙川儿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管污,守住水质达标这条底线,确保一清水永续北送守山守水,不能守穷面临着富民增收艰巨任务的川人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观光示范园;建成多处人工湿地;创新多元融资,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以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同频共振…川县走出了水源区绿色崛起的新路子,也交出了一份后调水时代转型发展的完美答卷。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如何看待淅川人民的巨大付出?(至少两个方面)(4分)

该题结合我省省情和国家南水北调重大工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体现了淅川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该题平均分2.04,得分率50.97%

(2)淅川县后调水时代转型发展的完美答卷,为南水北调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至少三个方面)(6分)

该题考查学生结合教材与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发展理念。

由于学生审题能力、阅读材料能力不足,导致全市学生平均分3.53,得分率58.9%。

四、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为让同学们切身体验民法典在生活中的作用你班就如下民事案例举办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应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案例:李女士见到何某骑车时将4岁女童撞倒在地后试图离开,于是上前阻止两人发生言语争执,何某情绪十分激动,结果引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何某的配偶和子女认为李女士应对何某的死亡承担责任,将李女士告上法庭,索赔50万元。

(1)要办好这次模拟法庭活动,应完成哪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2分)

该题让学生置身到模拟法庭的具体场景中,具体考虑准备工作和需要的各种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该题平均分1.31,得分率65.46%。

(2)同学们对模拟法庭审判长这一角色竞争激烈,你认为一名合格的审判长应具备哪些条件?(2分)

该题让学生深入角色,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法治意识。

该题平均分1.26,得分率62.82%。

(3)就上述案例,模拟法庭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判处李女士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原告索赔的请求被依法驳回。请你谈谈这一判决结果的积极意义。(2分)

该题的设问是弘扬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该题平均分1.47,得分率73.56%。

(4)参与本次模拟法庭活动,你在增强法治意识方面有哪些收获?(4分)

该题的设置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提升公平公正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该题平均分2.01,得分率50.25%。

该题的设置既延续了对法律这一重点的考查,又有创新性的改变,引入具体案例,以模拟法庭为载体,设置4问,4问之间有前期准备、意义、感悟,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13.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能够穿越历史长河的风烟,成为连接过去、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根本的自信,作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你班准备举办一期主题为“中国何以文化自信”的黑板报,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五个板块的创作任务:

(1)自信源于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的自信之根。请你举出一位中国古代知名人物姓名及其所著的一部经典作品名称。(2分)

示例:司马迁《史记》

该题从历史史实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该题平均分1.66,得分率83.24%。

(2)自信源于浴火淬炼。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领导人民坚定信念,历经磨难,浴血奋战,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为中华文化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请按照上述精神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四幅图片的序号。(2分)

该题选取了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以典型的图片场景让学生能够按照时间排序,重温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族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该题平均分0.96,得分率47.85%。

(3)自信源于开拓奋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非凡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请你举出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及其标志性特征。(2分)

示例:铁人精神艰苦创业

该题从建国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手,让学生举出民族精神及其标志性特征,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该题平均分1.28,得分率64.08%。

(4)自信源于抗疫实践。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抗疫的坚固防线,为坚定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请你举例说明抗疫实践是如何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2分)

示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体现了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后继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新困难下更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学生亲身经历了抗击疫情,对抗疫精神体会更深刻。促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国家认同、责任担当、社会参与、科学精神。

该题平均分1.47,得分率73.67%。

(5)自信扬帆新征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必然会促进中国人民增强、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该题以填空的这一独特形式考查学生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时政知识,但是学生得分率较低,说明学生没有注重时政知识的积累,老师教学中也存在漏洞。

该题平均分0.33,得分率16.55%。

五、教学思考与试题建议

(一)教学思考

今年中考前,不少老师研判中考命题过往风格,尤其是去年中考试题,来判断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命题走向,结果是事与愿违。“中考游戏规则”不会为某地某人去改变,我们只有积极适应规则,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工作领先一步。纵观2020年中考道法命题虽稍有不足,但是方向非常明确,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编写的主要意图就是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培养家国情怀,关爱他人及社会,增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感,这次考试的主题思想是符合国家统编教材的核心的,试题突出了对学生自身修养、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也给我们指明了以后我们老师在教学和复习的一个大方向,只有立足于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才会有生机,中考是风向标,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需要大家特别重视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中招备考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解析与检测找依据。《考试解析与检测》的内容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主要备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考试解析与检测》对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评价要求作了阐释,三个能力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前提。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识记能力的要求,认为“开卷”考试,识记不再重要;也不能忽略理解运用能力的要求,认为它是虚的,不好做到。识记能力是达到后两个能力的基础和起点。理解、运用能力层次的要求与“开卷”考试的整体要求相统一,代表了考试发展的方向。

2、夯实基础找联系。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中考《道德与法治》虽然是考查学科的核心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之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找联系,找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地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3、知行合一重实践。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要结合时政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中考增加的活动探究类试题,就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心自我成长,让课本的知识和理论进入实际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善于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认识、分析、评价社会生活,增强生活体验,丰富生活经历,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要注重教材中活动课的内容和《课程标准》中活动层次的要求,这些内容和要求往往是命题的重点,有条件做到的一定要亲自实践,暂时没有条件的也要模拟实践,将活动的目的、主题、思路、方法等内容一一列出,体会生活的意义和过程,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训练方法。许多同学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词不达意,不能正确使用政治语言恰当表述;分析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答案照抄照搬参考资料。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第二,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并自己作答。第三,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第四,对往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自己先试着作答,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

5、拓展思路求创新。近年来《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命题开放性越来越强,强调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的答题创设了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坚决杜绝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平时学习中不要一味的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要有探究的勇气,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做题时要敢于创新,不满足现成的“标准答案”,多角度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答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试题建议

1、希望试题继续保持稳定,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依据。

2、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定,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希望能把阅读量和书写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3、希望出题人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暨2021年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