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省考12次,大龄女青年分享国考上岸经验
就快到北京工作了,4年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在原单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卧薪尝胆,终于在2012年实现梦想了。我从北京奥运会考到了伦敦奥运会,从党的十七大考到了党的十八大,从24岁硕士应届的青春年少考到了28岁眼角细纹斑斑……下面我介绍一下4年来我的公考历程。多次笔试都在电脑保存了成绩页面,个别考试成绩实在记不清了。另外08年国考调剂面试那次笔试成绩用的是当年国考笔试成绩,所以如果只算笔试一共12次,算上这次面试是13次。
我的情况:84年剩女,08年重点大学小硕毕业,原单位是一个离北京较近城市的地方普通高校(我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在这个城市上的大学),做行政工作,事业编制,一个小破基层单位(当然小破基层也有它的好,政审考察的时候再谈)。
以下是应届时考的:
1、2007年9月,省考秋季考试(当时没有联考,省考每年分2次考)。某区区委办公室,笔试125.8(行测应该是75+,申论50,记不清了)笔试第1,招2人,6人进面,面试挂。
2、2007年12月,国考,国务院行政机关某局,行测73.1,申论50,总分123.1,笔试第4,招1人,5人进面,面试挂。
3、2007年12月,省考选调,某区人事局,综合知识72.6,申论68,总分140.6,笔试第2,招2人,6人进面,面试挂。
4、2008年1月,上海市公务员,当时外地应届研究生可以报上海的,上海是先考试再报单位,成绩不记得了,反正笔试没过线。
5、2008年3月,国考调剂面试,某部委下属单位,笔试第2,招1人,3人进面,面试挂。——因为此次笔试成绩用的是当年国考笔试成绩,所以如果只算笔试一共12次,算上这次面试是13次。
6、2008年3月,省考,某局,笔试120+(大概吧),笔试第2,招1人,3人进面,面试挂。
以下是在职考的:
7、2008年11月,某部委,行测60.8,申论55.5,总分116.3,没进面。
8、2009年4月,省考(此时省考已改成每年一次了),政协,行测58.8,申论55.5,总分114.3,没进面。
9、2009年11月,国考,中央党群机关,行测49.1,申论54,总分103.1,没进面。
10、2010年4月,省考,某局,行测75.3,申论52,总分127.3,笔试第2,招4人,13人进面,面试挂。
11、2010年12月,国考,国务院行政机关某局(鬼使神差似的报考了当年应届时报考的那个局),行测54.3,申论41.5,总分95.8,没进面,打死我都记得那年“黄河精神”的申论真是坑爹啊。
12、2011年4月,省考,某局,笔试125(大概),笔试第1,招1人,3人进面,面试挂。
13、2011年12月,今年国考,国务院系统非大牛单位,行测65.6,申论54.5,总分120.1,笔试第1,招1人,5人进面,面试过。
至此,长达4年的公考,终于圆满结束了。原本做好了从24岁考到35岁的准备,而今提前7年实现愿望了。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说我有多么不容易,我只想告诉坛子里的考友们,尤其是在职考友们,只要有恒心,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管其他人怎么看,就一定能考上!
大龄剩女在职公考上岸经验谈
从应届到工作后,每年参加国考和省考,一共考了4年,12次,今年国考终于上岸。下面总结4年12次的经验和教训。
【笔试篇】
笔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门槛,通过不了笔试,你就被彻底挡在公务员的大门外。尤其是在职人员,复习时间有限,笔试就更难了。关于报班,我应届考的时候报过笔试班和面试普通班,行测稍有收获,其他的可以不报,在职考的这几年没有报过班。
行测:
总体经验、教训和启示:
1、复习资料:一定要买一本系统的书来复习,一定要有历年真题,模拟题有精力的话可以也实战点。不要光做题,因为系统的书有题型介绍,数量关系题和逻辑图形题就靠题型来解题了。而且国考是不公布标准答案的,因此每个版本的答案和解析未必都一样,我们寻找的不是答案,而是解题方法。
2、复习时间:这里主要说在职的考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我的时间安排是,买完复习资料一定有计划,我就写在目录上,某天到某天大概几天完成。前段复习先看系统的书,前一天晚上看系统的书看到那天的计划范围内,系统的书上肯定有题,就自己盖着解析先做,如果不会或做错就画上记号同时要把不熟悉的题型和公式之类也画上。第二天中午吃完饭,由于我有地缘优势(在学校工作),我去学生的教室上自习,别离单位太远,因为中午太困,自习就只把前一天画记号的所有内容都抄在活页纸上(5大题型都单独分本,复习的时候方便),机械劳动。后段复习就是做真题(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做模拟题再做真题),前一天晚上计算时间2小时内做一套真题,就像考试一样,坛子里有答题卡可以打印,2B铅笔做,做完对答案,把错题都画上记号,计算自己的整体正确率和各部分正确率,哪差补哪。第二天中午同上把错题都抄下来。根据自己情况等离考试还有一两周的时间,每天晚上和中午就是反复看自己的5个错题本。不过最近我身边的公考朋友都不用纸笔和手表计时练习了,而是使用在线题库做题、计时、测分、分析、在针对错题讲解学习,比我当时一个人孤身奋斗要好的多。
3、做题顺序:因人而异。我按资料、数量、言语、逻辑、常识的顺序做的。我是看一题有答案就网答题卡上涂,不在卷面写答案再誊写到答题卡上,反正我觉得这都是因人而异的事,看个人习惯吧。
4、考行测的时候可以在卷本上写草稿,这样省草稿纸,当然也可以多打几份准考证,用背面。
5、考行测可以带一个多功能尺,我那个还是当年高考的时候学校发的,半圆仪、抛物线等都在一个大尺上,虽然我考了这么多次也没用上过,但还是建议带着。
6、平时上网积累国家大事常识一定要准确。这次考试我就吃亏了,十二五那题,我就选成“蛟龙号”了,就是因为看着蛟龙号很眼熟,选完自己还挺美的以为对了,后来发现弄错十一五和十二五了。这就告诉大家,国家大事一定要记准确。
7、惨痛教训,数量题一定要熟练题型。这次我很惨痛,有道等差的题,我计算过程中算出d是负的,想了半天也不对,意识里面的d只有正的没有负的(脑子当时肯定是进水了啊~~~),后来瞎选了一个,都写完后剩点时间接着算,还是负的,当时已经快交卷了,突然想起来,负的也是等差啊,就是数列越来越小呗,可是已经没有时间接着往下计算了
下面就按我做题的顺序来分类说吧。
1、资料分析: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个说,它是重中之中,听说它的分数最高,具体我也没有考证过,反正我每次做题都先写资料部分,我虽然是文科生,但是数学还不差,所以一般资料纯计算的我还可以多拿分。
经验:多做题,提高效率,把理论知识搞清楚,比如环比,同比等,平时工作上有机会就自己计算,别用计算器,在网上多看看统计表什么的(可以在复习申论看新闻的时候有意识的看),增加点感觉。
2、数量关系:我第二项就做数量题,还是因为一是听说这部分分数高,二是对自己的数学有点信心吧。这部分不太好拿分。
经验:一般都是奥数题,计算不会太复杂,一般都是有题型和有技巧的,平时要多积累题型和技巧,还是要多做题,而且要非常熟练,题目一出来,一眼就要看出是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做,考试时要挑会的简单的自己知道技巧的题去做,没有思路的题就随便选一个,等全篇都答完了有时间再做。
3、言语理解:我第三个做这项。因为把所谓分数高的部分做完了,自己心里就有底了,而且,资料和数量都属于数学题,也就是说你会基本就能对能拿分,你不会基本就没戏,大概上面两部分能对多少心里也有数了,下面就开始做这些不能从会不会来看能拿多少分的题了。文科生语文这种题我还可以。
经验:填词的题,很多参考书会给出许多词义辨析,平时要多看,不能突击,每天看一遍就行,看有名的报纸或者上网看名站新闻,看文章都用什么词,一般那些文章都是没有漏洞也不会用错词的,也不用特意看,特意记,毕竟是母语,复习申论的时候就看了(后面申论会详细讲上网看新闻的事),这样语感提高了,考试的时候可以凭语感就选了。语句理解题,这题比较难,一定要分清“XXX意在说明”、“主要内容概况”等问法的区别,有的选项是正确的,但是问法不同选项就不同。
4、逻辑题:个人认为逻辑题除了类比题之外,其他都是考智商,我智商不高,所以这部分对我来说很难,丢分也最多因此把它放后面做。图型难度近年加强,我实在没有太好的方法,也是看题型吧,定义判断就是死扣定义,推理我做坛子里推荐的MBA逻辑题练习,类比相对容易些。
这部分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因为逻辑这部分我也很弱,只是图形题能有题型(但考试也不太记得住),推理做MBA题个人认为还不错。
5、常识题:我没复习常识,这部分面太宽,范围太广,也没法复习,就是看平时积累,看运气了。
申论:
我不是申论高手,每次申论不跑题情况下都是50+而已,谈不上什么高手经验。我平时从未完整写过任何真题和模拟题,只是看看问题题型,总结一下题型。
总体经验、教训和启示:
1、申论建议不要做题。因为这种作文性质的东西,答案也未必对。
2、一定要上官方知名网站。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以不看国际新闻那块,其他的都可以看看。千万不要把上网看新闻作为复习的负担,就是像平时看娱乐新闻一样,不用刻意找时间去看,上班时间就可以看了,上班一般都可以上网的,你看这些网站,领导保证不会说你,不敢说你,党政喉舌的网站,大家懂的,所以上班时间大胆的看,合理利用上班时间。上网还可以顺便看看新闻里的统计表以便熟悉资料分析,看新闻的时候可以看看语句熟悉言语知识,无形中复习了行测。这其实也就形成了在职人员虽然在职工作,其实每天都在复习的状态,平时不要放过任何跟公考有关的内容,上班时间看新闻复习申论,中午抄错题看题,晚上做题,一点时间没耽误都利用起来了。
3、申论写作方面,我半月评论。看看他的语句结构,找找语感,好脑瓜不如烂笔头,而且现在都用打字了,好多字都提笔忘了,要多练字多写写,不用刻意,这个也可以上班写,领导也不会说,理由同上。
4、平时多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党政的重大会议(尤其是行政方面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尤其是考前9、10月份开的大会。一般我会把重大会议、重要讲话都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其中只要有不太清楚的地方细节,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等,还有尤其是一些简略语,例如什么是二为,就百度把他彻底弄明白了,并标注在讲话上。正好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中将该年重大的会议考点与原文增补,我就把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的那个报告非常认真细致的读了很多遍,最后自己把9个方面写成提纲,把提纲背下来了。最后考的就是其中的小方面,道德方面的,这方面的理论报告里有了,材料又大部分在网上看到过有印象,申论就轻车熟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