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9 20:05:49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立足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推动数学教学走向人性化、快乐化、高效化发展,积累科学有效的好方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践行教学改革

教学氛围能够对初中生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而教学氛围自然就要成为立足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工程。

1.开展游戏化教学,活跃教学氛围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能够投其所好地为初中生提供认知活动,以此提升初中生对认知活动的注意力与关注度。游戏是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至爱,游戏活动融入数学课堂自然能够对初中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驱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初中生的主体喜好、娱乐偏好以及认知需求,为初中生营造开放自由、轻松愉悦的良好活动氛围,给予初中生积极主动的人文诱导,并以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新课标理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些关于“有理数的乘除法”的练习题,并将这些练习题整理到硬质卡片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游戏活动时,让学生按照空间位置分布实行8人一组的活动方式,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题卡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并以卡片上的练习题为挑战内容,如果学生全部做对,则开启下一轮的随机抽取活动。如果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则丧失再次挑战权,由下一名学生进行挑战活动。在此游戏过程中,其他学生并不是无事可干的看客,而是成为评价学生计算对错的裁判,自然也需要一起进行计算活动,从而使所有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角色与能动空间。因此,游戏化教学极大地弱化了“教”与“学”的活动痕迹,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表现中快快乐乐地参与游戏活动,开开心心地进行知识学习,实现教学创新。

2.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化教学氛围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趣味性与诱导性,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初中生的认知关注度牢牢锁定在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深奥性,因而需要初中生强大的生命活力支持,才能够实现初中生的高效认知与快乐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以及人文思想,借助开心快乐、有趣生动的教学氛围催发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表现主动性,有效释放生命活力,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加速器。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画轴对称图形”的趣味化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在网格纸上展示“半只红蜻蜓”,然后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对称点”,并快速将“半只红蜻蜓”身体边缘的主要“对称点”都一一标出来。再借助一个会移动的红色光标将所有“对称点”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一个完整而美丽的“红蜻蜓”,“轴对称图形的绘画演示”也完成了。接着,教师为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张网格纸,且每一张网格纸上都有“半只花蝴蝶”,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画出另外“半只花蝴蝶”,以此巩固学生对画“轴对称图形”的主观认知效果。这样,“半只红蜻蜓”与“半只花蝴蝶”为学生提供了趣味认知、主体实践、激发能动的好机会,因而推动了课堂创新的深度发展。因此,教师借助“红蜻蜓”与“花蝴蝶”两个较为美观的动物图片来承载“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设计出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灵光、生命律动与主体能动,为数学课堂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与鲜活的主体支持。

(二)创新教学过程,践行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是初中生信息获取、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满足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实施要求。

1.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情境性与体验性,能够借助良好的教学情境去感染初中生的认知情绪、主体心理以及精神状态,有效刺激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表现主动性。情境教学能够推动初中生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心理愉悦以及精神饱满之中,因而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优化初中生的认知环境与人文诱因,在认知过程中为初中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驱动力,切实激发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教学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的生活化教学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平移现象”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数学教材中的“平移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此生活实例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平移现象,如抽屉、拉链、推拉门、电梯、汽车运动、电动伸缩门、旋转木马等。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的帮助下将“平移”科学地理解为“某个物体或图形在位置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实现引入生活实例的目的。为了提升探究过程的愉悦性与生活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冬奥会的精彩图片,如冰壶运动、滑雪活动、滑板比赛、花样滑冰的图片等内容,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也是“平移现象”的生活化体现,推动学生去探究更多更好的生活实例,借助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与集体讨论去有效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的主体理解与切身感悟,提升学生的认知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创设一个亲切自然、熟悉有趣的认知情境,实现初中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认知,以此焕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对“平移”的快乐认知,积极推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创新。

2.开展直观化教学,激发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与科技性,能够将最新教学手段应用于数学课堂上,有效弱化数学知识对初中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认知要求,顺应初中生乐于进行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主体习惯。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等形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直观信息展示数学知识的变化性、规律性、推演性,切实优化初中生的认知过程,有效化解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规律性、抽象性与深奥性,借助教学过程的直观化实现教学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直观化教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知识包”,需要初中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很多,尤其是“三线合一”这一知识点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只能依靠理论验证与数据推理,难以给予初中生直观可信的视觉刺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满足初中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初中生深度掌握“等腰三角形”这部分的相关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先展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使用多媒体设备做出顶角的角平分线,然后将顶角处的两个“小角”标上相等符号,再将腰以及角平分线上全标上相等符号,最后将“等腰三角形”的一半向另一半进行折叠,所有相等的元素都完全重合,底边被一分为二形成“中点”,角平分线与底边相互垂直,形成两个直角,即垂直关系。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以前的“理论推演中的事实论证”转变成“真实可见的既定事实”,以此优化初中生的直观体验与认知效果。因此,电化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趣味性、简易性、先进性与有效性,能够有效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初中生提供一个科学、高效的认知过程,从而实现教学创新。

(三)创新教学思想,践行教学改革

新课标理念是教师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改革使命的行动指南,因而教师要创新教学思想,拓展教学思路。

1.开展主体化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新课标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突出的主体性与互动性,能够让初中生在动眼看、动脑想、动嘴说、动手记中充分焕发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切实推动初中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认知主人。这样,初中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都会在实训化认知中获得有效提升,高质量地推进初中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切实优化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科学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借助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主体化教学中,初中生在小学时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数学知识,因而本部分内容非常适合开展主体化教学。为此,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每组选派两名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担当“小先生”兼组长,负责引导本组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学习活动。在“小先生”的领导下,学生能够迅速发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是小学时期学习过的“正方形与长方形”,两个知识区域具有较高的重合性,自然很快掌握了“正方形有四个等角、四个等边、对边平行、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而“长方形有四个等角、对边平行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等知识。这样,“小先生”在主体化教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代替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良好的帮助,展示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改成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先生”成为初中生进行主体认知、友好互助、整合发展的催化剂与加速器,更成为初中生群体内部挖潜、释放活力、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因而能够成为教师激活数学课堂、展示主体能动性的创新支点。

2.开展自主化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初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因而教师可以给予初中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话语权,以此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翻转教学、分组教学、支架教学、对分教学等自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为初中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互助成长的生命乐园,推动初中生兴趣满满、情绪高昂、心理愉悦、精神饱满地进行课堂认知,充分释放初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在数学课堂上催发灿烂的认知灵感与生命律动。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的自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翻转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进行辅助预习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进行自主预习活动,切身感悟“直线与圆相交,形成割线”“直线与圆相切,形成切线”“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视为相离”。而且,学生还能够借助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去判定“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与相离”,更能够探究出“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关系以及圆外一点引出的两条切线之间相等”这些知识。因此,学生在课堂交流与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认知所得全部展示出来,也会将自己的认知疑惑说出来,得到同学的集体讨论与热心帮助。学生就会借助集体智慧的力量快速解决自己的困惑,完成自主探究任务。

【工作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甘肃 庆阳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 复审:李琴芳 终审:郝二军

校对:陈鲜艳 编排:郭美艳

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

淘宝店:新课程杂志社

【】

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

【】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