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揭秘|你必须了解的考研问题
本文针对准备考研大白整理,从了解考研到准备考研再到复试上岸的一个整体进行梳理讲解,针对很多共性问题将提炼出来。一、为什么要考研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22考研人数457万,20%的增长率,意味着23考研人数基本会达到530万,甚至更多,二战的考生比重早在19年就已经达到了近50%,这一两年的疫情、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二战人数肯定是远超50%了,单从人数层面上来看就已经非常庞大了,就业环境、个人能力的提升等等因素皆是我们考研的原因。
但是归因到个人层面,你是否需要考研就更需要谨慎考虑,因为一旦你决定了考研,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毕竟同一张卷子超过半数的人已经比你多复习了一年甚至两年三年了。
为什么要考研,从本人的就业环境,未来的职业规划(学历的重要性比重),甚至于很多想考公考编的硬性条件(如应届生身份等),早做决定,提前准备
二、考研的内容有哪些
两门公共课(英语、政治)、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英语:英一、英二
政治:马原 +毛中特+ 近代史+ 思修法基+时政
数学:数一、数二、数三
专业课:各学校不尽相同,查看往年院校的招生简章可知
需要注意的是,
三、跨考应该注意什么
三跨考生是指跨专业、跨地域、跨高校,难度肯定也是最大的,因为你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你需要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别人三四年的学习内容,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跨考的学生还是非常多的,比较集中在会计、法学、金融、教育、心理学等偏文科类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的特点就是需要背诵理解的内容多,不像理科专业对数理化的要求较高,因此也造成了这些专业的分数稳步增长,居高不下。
一般选择跨考都是对本专业毫无兴趣,但是还有“目标”的同学,这个目标可以分为“兴趣目标”和“利益目标”那选择学校专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可以说是兴趣也可以说是驱动力,要时刻相信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会在这个专业有所建树,个人职业发展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向上的❤,兴趣是推动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这里的利益目标是指“仅为了获取硕士文凭”“未来职业道路已被安排需要按部就班”“想到高薪热门行业中大展身手”等等,如果是这种目标的话也很好,能够明确自己想要的就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人了。
重点是不要在乎别人跨什么专业,热门专业排行对个体来说没有意义,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搞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要好高骛远,像什么双非本科三跨985,除非你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能承担足够的时间成本,不然还是脚踏实地为好。
四、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有什么不一样
选择“非全”之前一定要以就业目标为导向,关注该专业或者是就业岗位对于“非全”的认可度,不论是国企上班还是互联网大厂就业,一定先做好功课。
学习方式:非脱产,疫情期间很多甚至都是线上授课
学费:贵,1-3w不等,少数管理等专业达10w+
奖学金:非全一般不享有奖助学金
毕业证书:标注“非全日制”
住宿:不提供学校宿舍
除此之外下面几点是我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复试未通过时,部分院校会告诉学生可以由全日制调至非全日制,跟全日制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但是所有的待遇全部按照非全执行,这时就需要同学们额外注意了,要不要这么做,是选择调剂,还是二战,还是以非全的名义继续学习呢?务必慎重选择!
这一点对于非全的学生还是比较友好的,部分地区已经在逐步放宽报考的要求,相信国家政策引导下,非全在这方面的优势会逐步与全日制看齐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0/1726841389773_0.webp
五、专硕和学硕有什么不一样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0/1726841389773_1.webp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有些坑需要大家去深入了解,比如:
教育学的教师资格证是免试直接发放的,但是,仅限于下述几个专业方向,别搞错了,跨考的学生务必注意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0/1726841389773_2.png
其他要求可查看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六、考研的流程节点
关键节点:
时刻关注这些考研的关键时间节点,因为疫情期间很多政策会有变化,比如复试期间是线上面试还是线下面试等等。
七、报考条件:专科与本科的报考条件内容是否一致
专科生考研现在也是很多选择的渠道,但是专科生考研还是有一定门槛和难度的,专科生考研有两条路,一个是通过专升本后以本科身份考研,第二个是以专科毕业两年后的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关于同等学力考研需要注意下面2点
注意不是毕业两年后才能报名,而是读研上学的时间要距离专科毕业差2年
如:22年6月毕业,最早可在23年9月报考研究生,24年上岸9月份就读
根据专业及院校的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很多高校甚至需要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
总之同等学力报考的同学切莫好高骛远,如真想考到非常好的院校院校建议通过专升本先考一个好本科再向上读研。
八、考试地点:应届与非应届的区别
应届考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就读学校的所在省市的报考点
已工作:可报考工作所在地,但需要工作所在地的社保证明
未工作:一般需要回户籍所在地考试
实际情况要根据考点的实际要求来报名,部分报名点对于一年内未工作的学生条件较为宽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报名。
九、初试的报录比、复试的复试比
初试阶段:
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该专业在目标院校的报录比,需要查阅历年的报录比来把握难易程度,竞争力度
报录比=录取人数/报考人数*100%
复试阶段:
重点关注的就是进入复试后,面试通过的比例,意味着复试的难易程度,根据自己的排名即可大致掌握自己上岸概率
复试比=录取人数/复试人数*100%
以上只是考研的前期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最核心的还是学习,怎么学习怎么做计划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点只要按部就班的顺利执行下来就可以了~
同学们要是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下方留言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