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0 23:02:48

过来人分享:高考如何“动”出地理高分

地理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说,地理很令人头疼,要学好它既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感知和记忆,又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与理解力。而那些看似繁杂无序的空间定位和较为晦涩的地理术语更是让人无从下手去复习。那么,高三的地理复习究竟应该如何着手呢?以我的经验来看,主要就是六个字:勤动笔,勤动脑。

一、勤动笔——多写,多练,多画图

1.多写

地理说到底是属于文综的一个学科,所以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而记忆这些知识点的最好方法就是记笔记。笔记并不单纯指一味地抄老师的板书或课件,也不是机械地抄书,而是按内容,按章节把重点有次序地记录下来,最好是记成树状图或是表格的形式,这样会更加清晰,更便于记忆。例: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举例:四川盆地地势低,热量充足,可供柑橘生长)

气候:(举例……)

土壤:(举例……)

水源:(举例……)

社会因素

市场需求:(举例:欧洲畜牧业发达,消费者有消费乳品的习惯)

人口:(举例……)

政策:(举例……)

尤其是对于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这样的整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整合知识点,夯实基础,只有平日里有有条理的笔记,考试时才会有有条理的答案。

2.多练

做题是提高应试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地理学科来说也不例外。然而地理学科和政治、历史学科最大的不同点是,它往往不需要你写大段的文字来阐明你的观点,只需你用少数文字概括你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不断地、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这就需要平时做题时多思考,整合答案,提高自己的做题效率。

另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会用地理学科术语来答题。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性术语,地理学科对专业术语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高考时,能否运用专业术语来答题是判断你是否有较高的地理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a.大气层的存在有利于缩小温度的日较差

大气层的存在能使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的温差减小

b.冬至日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日时,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长

如上面的两个例子,上面一句为专业地理术语,下面一句虽然表达的含义与上一句相同,但是语言不规范,这会直接导致高考判卷时的失分或是降低在判卷教师心目中的印象分,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怎样培养自己的地理语言规范性呢?最重要是要多练。每次做完高考真题或模拟试题,都要仔仔细细地研读标准答案,学习答案上的标准术语,把常见的术语或概念(如“日较差”,“逆温现象”,“荒漠化”,“国际产业转移”等等)抄在笔记上,经常翻阅,这样慢慢培养出答题的规范性,从而在高考中交出完整而标准的答案。

3.多画图

读图是地理学科的一个特征。在全国各地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你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图,如行政区划地图、地形图、洋流示意图、自然带图、气候图、气压图、日照图,还有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角形百分比图,十字形百分比图,各种数据分析表等,这些图往往花样百出,种类繁多,而且可以与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出题,且难度都较大,可谓是考生们不得不重视的“陷阱”。

文章纠错

投稿指南

所属频道:文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来人分享:高考如何“动”出地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