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形式效果分析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31/1725037307214_0.jpg教学形式,即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自然要符合高中生的特点及教材实际内容,注重实际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方面,我们要适当追求形式的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坚守讲授法
高中地理教学必然要牵涉到大量的地理术语和原理,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或提示,以节省学生自学的时间。有的地理原理只要教师点拨或适当讲解,学生就可以迅速掌握,比如地球运动中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关系,富有经验的教师借助板书关系图就可以三言两语地阐述清楚,而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学,当然也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却可能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所以,传统的教授法有利于集中时间、集中空间、集中传授学生知识模块,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节奏里,很难有精力应对大量的知识梳理,甚至很少去思考地理学习方法。这时,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编辑出各种形式的整理知识的地理学习资源,则极大便利学生的使用。可见,教授法以严谨有序、成批量的组织形式能够快速地向学生传递预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无论哪一种教学形式多么先进,恐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教授法依然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笔者教授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章节内容时,一方面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在教授如何处理协调发展问题时融进去,学生接触了大量的实例,切实感受到人类———环境———发展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以教学设计中的地理思想影响他们,明确地传递这样的讯息,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人类行为必须融于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善待经济的理念。充分准备的教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凭借,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巧用新形式
教授法如果占据课堂全部的时空则必然出现另一种极端,即挤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势必会造成学生过度的依赖性,无法充分释放自身的激情和潜能。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地理教育延续初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这种大原则指导之下,我们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1.引入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就具有了保存性、随机使用性和反复研究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偶然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还可以有这种神奇的样式来完成,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学生的咨询服务,帮助后进生。比如以微课的形式讲解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配送必要的地理图示和动画演绎,学生就比较形象地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不同程度的学生即可决定观看的次数和强度,提高了各自的学习效率。
2.适当翻转。翻转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指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笔者指导学生到学校微机教室在指定网页搜索资料,利用网络学习平台阅读教材,明确重难点,尝试解说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学生从未浏览过充满当代技术信息、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的界面的网站,初次尝试这种方式,感到新鲜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笔者在巡视时提醒他们围绕预设的自主学习提纲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要迷恋界面的美丽和外在的形式。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中所提供的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学习方法,饶有兴趣地展开学习。随后的课堂交流中,笔者以检测的形式督查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果,令人感到分外惊喜:学生们不仅顺利地梳理了基本知识,发现了地理疑问,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提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建议。
3.用好课件。事实上,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无法做到堂堂都能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也不可能经常性地进入微机室或者在家里使用电脑等工具,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作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自觉开发务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比如制作好课件。笔者为了让学生明白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利用课件播放了四幅图片,即水稻种植、捕鱼、放牧、采茶,这就快速地提供了学习资源,随之提问:为什么同一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这就引出对农业区位因素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形式同样能够帮助学生从地理现象到地理原理的认知。其他诸如动画演绎地理活动过程、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可以借助课件制作软件中的动画设计。从教育的客观现实看,教师最易采用的教学形式就是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组织好课堂交流和各种活动。至于“慕课”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没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没有氛围浓郁的文化感”“没有现场碰撞的思维感”,况且物质条件尚不具备,所以,现实的教学形式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适当引入媒体技术,以紧扣新课程理念、体现高中地理教学规律为第一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