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8-31 04:02:53

站在高中回头看:鸡数学的上中下三策

有一句话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普娃和学霸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数学。

数学的差距,是按年级从低到高逐渐拉大的。在小学阶段,校内数学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95分以上几乎是标配;到了初中,数学开始出现差距,但由于中考题目普遍简单,所以差距也不太大;到了高中,数学成了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学霸140+,普娃连90都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31/1725048173442_0.jpg

有人说是天赋,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天赋的差距真不应该这么大,即便是天赋一般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和足够的练习,把高考数学考到120。

最大的原因还是学数学的方法不对,小学初中太过急功近利,只专注眼前的分数,没有注意打好数学的底层基础。

小学数学比较简单,尤其是校内数学,模式化、套路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只靠背诵套路都可以把数学考到高分。

某非著名的鸡娃自媒体,宣称自己用学文科的方式带着四年级孩子学数学,一路靠背,结果孩子期末考试接近满分。许多人都说这个博主在鬼扯,但是在小学阶段,我相信这个自媒体博主说的是真的,因为小学校内数学确实可以靠死记硬背得高分。也不知道初高中之后,这位博主会怎么说?

初中数学虽然难度增加了,但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少,而且中考难度也不大,所以靠着机械刷题和背套路,还是能够把数学考到高分。

到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大量增加,难度也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几年高考数学越考越活,今年高考改革之后更是题量减少、难度增加,基本不可能靠机械刷题和单纯背套路取得高分。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小学初中的源头开始,优化鸡娃方法,从小就打牢数学的底层基础。切记:鸡数学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分数,得着眼高考需求。

从对高考的加成作用来看,鸡数学有上中下三策:

鸡数学的下策是背套路外加机械刷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情况在各种培训机构比较普遍,因为机构老师总是需要靠快速出成绩来吸引家长续课,而且许多家长花钱报班之后也希望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双方一拍即合,就忘记了从长远考虑。

举个例子,对盈亏问题,某著名机构有口诀是“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除以分配之差,题目完美解答”。

比如对题目: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按照口诀,一盈一亏因此先是4+2=6,然后再计算分配之差是7-5=2,最后孩子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是(4+2)/(7-5)=3个小朋友。

只要孩子学会套口诀,然后再刷上几道类似的题目,那以后同类问题都可以轻松搞定,考试成绩也会很好。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只是让孩子熟记了套路,看似提高了成绩,但却急功近利,根本不能提升思维,对初高中数学没有一点帮助。

鸡数学的中策是把原理掰开揉碎讲让孩子听懂,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比如对上面那道盈亏问题: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负责任的老师会给孩子讲原理:比较前后两次分苹果的过程,因为每人多分了两个苹果,结果苹果数就少了6个,这说明只有6/2=3个小朋友。

等孩子理解透彻这个原理后,只要再刷上十来道同类题目,孩子就能彻底掌握盈亏问题了。

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有很大改善,但因为原理是老师直接讲述的,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记忆式理解,思维提升幅度有限,对初高中数学的帮助也有限。

鸡数学的上策是全程使用启发式,目的就是让孩子悟出来。

同样以上面那道盈亏问题为例: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7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高明的老师会先把题目难度降低,让前后分的苹果数差1个:把一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2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4个,问小朋友有多少个?

这时候,启发式教学就开始了:先引导孩子思考前后苹果数的差距和小朋友个数的关系,再引导孩子独立完成题目。

经过一番引导和思考,即便是普娃也能得出当每个人多分了一个,苹果就从多2个变成少4个,差距是6个苹果,因为小朋友的个数和苹果的差距数一样多,所以总共只有6个小朋友。

等孩子能够把降低难度以后的题目彻底理解并举一反三之后,老师再把上面那到原题给孩子,略微提示一下,孩子就能自己悟出解题方法。

在上面这三种方法之中,效果最好的是上策,但因为孩子的悟性总是有限,所以许多时候都只能上策与中策并行。

我的建议是:如果逼不得已采用了中策,那就让孩子学会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费曼学习法在这个时候最管用。

顺便说一句,上策和中策都属于见效比较慢的方法,刚开始教起来会很痛苦,而且培训机构老师一般不愿意使用,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大有好处,到初高中就能看出差距了,所以强烈建议所有家长自己尽量采用这种方法。

不要寄希望于校内老师或者机构老师,鸡娃这种事,总归还得靠自己。

推荐一套科普好书,《藏在语文课本里的秘密》:这是一套专为小学生打造的跨学科启蒙阅读科普读物。

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出发,讲述课本中那些跨学科的知识,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共五大学科,每个学科一本。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31/1725048173442_6.webp

语文课本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舒适区,而跨学科的科普知识则属于可探索区,从熟悉的区域出发进入可探索区,非常符合美国密歇根商学院诺尔教授提出的学习三区理论:学习最关键的是尽量停留在可探索区,但每一个新知识的引入都应该从舒适区开始,也就是从孩子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开始,这样才能让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顺便说一句,这套书价格也很诱人,全套5本共49.9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非常划算,强烈推荐。

思考题(4星半难度):

圆周上均匀分布着2026个点,在这2026个点中挑选出n个点,使得以这n个点为顶点的凸n边形的任意两条边都不平行。问:n最大是多少?

欢迎把您的解答写在留言区,如果没有人给出正确的详细解答,明天我将给出答案。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的公众号。星标具体步骤为:在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感谢您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站在高中回头看:鸡数学的上中下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