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2 06:02:47

专家呼吁理性“围观”高考英语降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2/1726956167503_0.jpg

“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北京市推出2014年至2016年中高考改革三年“路线图”,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做法受到众多关注,其力度之大,对各方都是震撼。山东、江苏等地也拟推出以降低英语权重为内容的高考改革方案,一时间众说纷纭。

下面总结了各界人士对这次改革的评论,以期这些思考能启发我们的再思考,一起为高考改革寻找一条均衡、公平又高效的人才培养、选拔之路。

以平常心看待高考英语改革

■刘海峰

近日,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引发人们的热议,赞成者占大多数,担心者也有之。我认为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是大势所趋,不足为奇。

英语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并非一成不变。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规定考语文、数学等4个科目,各科都为100分,除报考外语专业外,不必加试外语。1978年外语列入高考,但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且规定没有学过外语的可以免试。1979年高考外语考试成绩,报考重点院校的,按考试分数的10%计入总分;报考一般院校的,暂不计入总分,录取时作为参考分。1980年高考,外语分数按3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仍可作为参考分。1981年高考,外语成绩本科按5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是否计入总分,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高考,外语成绩本科按70%计入总分。从1983年高考开始,外语成绩本科按10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是否计入总分或作为参考分,仍然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可见外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英语已经成为“准世界语”,其他语种的比重日益减少,高考中的外语基本上就是英语。1999年高考开始推行3+X科目改革之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各占150分,英语的分值与一向最高分的语文、数学同等,高于其他科目,中国的高考进入有史以来最重视英语的时期。

现在学生的英语水平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学生高许多,这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但是,高考高度重视英语,导致全民过度学英语,也出现一些消极的后果,例如:学校过度学英语,从小学到高中,英语占用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实际上是第一主科,其重要性已超过语文和数学。这种高度重视英语的现象,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延伸到大学教育和硕士、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一直到晋升教授的职称考试。在各级招生考试中,英语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英语不够好是万万不能的。

一方面是全民都花费人生中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拼命学英语,甚至与英语完全无关的工作和研究,也要求进行英语考试。另一方面是许多人考完就忘,或者是学成了“聋哑英语”。

“英语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导致相对不够重视母语学习,不利于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由于女性在语言方面天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许多省份的高考中,女生英语科平均分明显高于男生。英语在高考中所占权重过大,加剧了学生中性别比的不平衡。男性和女性在一些职业中各有优长,特别是某些部门和单位要求有一定比例的男性,因此高等教育最好要有基本的性别平衡,在高考改革中也应考虑到性别方面的公平。现在许多大学女生数已超过男生,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问题是“阴盛阳衰”发展过于迅猛,连一些工科专业女生比例也增加很快。大学的“入口”与“出口”差异过大,是导致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高学历人群中男生过少,是致使女大学生找对象困难的原因之一。现在,高考降低英语分值或改革高考英语科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男孩”、减少“剩女”。

还有一点,过度重视英语不利于城乡公平。由于中国存在相当大的城乡差别,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特别是英语科的师资水平远不如城市学生,实际上英语分数权重越大对农村学生越不利,在高考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降低英语分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导致的英语成绩差异,有利于城乡公平。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还会逐渐增加。改革英语考试科目不等于英语不重要,而是还原英语学科的本来面目,该重视的院校和系科更重视,不必那么强调英语的院校和系科就实事求是地降低一些要求。除了涉外专业,高职高专对英语就不应有过高的要求。

总之,高考英语科目改革不足为奇,我们还是应该用平常心看待,不必作过度的解读。(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学好英语与学好语文同样重要

■张丽军

据报道,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发出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各省市酝酿的高考方案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重点,其方向也基本上都是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和重要性。这种“不谋而合”的高考改革方向,可以说是体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界、学术界对高考改革走向尤其是英语语言教育改革的一个共识。适当降低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分数比重,有助于打破一味追求英语应试成绩的填鸭式、哑巴式教育,回归英语教育的语言工具本位,即把学生从十几年的英语语言应试学习中解放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看到,有的省市在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分数比重的同时,加大了语文在高考中的比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体现了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保护和重视。具体而言,语文多出来的分值比重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汉语语言的学习。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肇始的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是百年以来中国人学习和生活的文化环境中,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古代典籍却处于阅读障碍和语言断裂状态之中。无法接续、难以传承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无疑是极大的缺失和遗憾。像鲁迅、胡适那样学贯中西、打通古今的学术大师在当代已经绝对是凤毛麟角,这或许就是钱学森之问——当代为什么缺少大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传统国学的缺失。因此,适当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和古代汉语教育,是迫在眉睫又功在千秋的事情。显然,这绝不是简单复古或保守思潮的回归,而是出于对中华文化、文明传统的理性自觉。所以,无论是高考还是新的语文教材的编写都应当尽量保持对传统专制文化的警惕和对典雅优美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继承,让中小学生在文学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中感受来自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言、思想和情感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呼吁理性“围观”高考英语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