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1. 引言
2019年11月,国家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将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次提上日程 。思想政治课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关注核心素养,全面强化爱国教育,是培养高中生爱国情感的主要场所,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内国际的形势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随之改变。例如,网络世界的丰富、利己主义的思潮,淡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特殊德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探究,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再次强化,更好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此外,高中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他们肩负祖国繁荣强大之重任,未来的时代应由这一代人书写。因此,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的。
2. 爱国主义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在《纲要》中,从以下八个方面概括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思想先行,发扬先进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梦想引领,同创“中国梦”,共塑“个人梦”,要明确祖国与每个人之间命运的联结。第三是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充分了解国情,了解是认同的前提。第四是弘扬民族精神,并为其注入时代内涵。伟大的抗疫精神就是当下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第五是历史教育,从各个时段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如党史、国史、改革史、开放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可以此为机遇,发挥历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性作用。了解历史,既能够照亮现实,也能点亮未来。第六,文化塑人,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不能弃、不能忘。第七,团结教育。只有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环境中,个人才能安定,这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第八是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我们虽处在和平年代,但要引导人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渠道,在《纲要》中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强调,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内在的统一性。在校园中,思想政治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高中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他们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越来越辩证,爱国主义的情感也越来越复杂。针对高中生这一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认知等特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不断优化和完善,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形式对高中生实施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
3.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内容多样,生动活泼。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存在只注重理论教学和应试教育的现象,教师往往对教学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把握不足,教学内容枯燥,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深度挖掘,脱离生活,无法将教学内容为生活所用,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大量死记硬背的内容,大大削弱了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不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树立。
3.1. 对形式和内容关系把握不足
教学内容与形式是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缺少形式,内容无法更好的呈现;内容匮乏,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二者在本质上,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一方面认为“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笔者在见习中真实感受到了“形式大于内容”这一问题的存在,部分教师认为“课改”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但绝对不是转变了教学方式就是课改。笔者在观摩黄州某中学教师示范课中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整节课四十分钟,授课教师讲述《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三次大规模讨论,占据了大部分的课程时间,看似“热烈”,但教师缺乏对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更谈不上通过知识认同深化为学生爱国情感的认同。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然而就背离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只在招式上做文章,却没有深入思考真正要“教什么”,这是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忽视了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即忽视了“怎么教”的问题。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无法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截然分开,不同的内容对应各异的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课堂当中的各个要素无法有序串联,便无法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更无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种错误导向都未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无法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3.2.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这是开展教学的根基和关键。在开展爱国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真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度挖掘不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自主性和系统性,部分政治教师在课堂中习惯于泛泛而谈,缺少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是空洞的或是口头随意的表达;二是政治课程未能与其他课程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只专注于政治教材,但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单线条的,不能仅仅依靠某一学科完成 。政治教师缺乏对“大思想政治课”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知识结构固化,知识面相对狭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接触不多,甚至完全不了解,难以实现各门课程的融合与贯通。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教育的本质并未改变,都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活力;三是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拓展不足。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政治教师拘泥于教材,缺少对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及横向、纵向的比较,缺乏对教材知识的追溯和延伸。例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教师往往缺少古今中外的对比,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也难以帮助学生从对比和变化中真正体会到中国的经济社会的特色与进步之处,难以与学生共情。
3.3. 内容与生活场景的结合不强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这进一步要求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扭转内容与生活脱离的现况,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现有的及不断变化着的生活、实践场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往往流于口号、标语,与生活场景的结合度不高,教学内容“伟大、光荣、正确”,缺少生活中的榜样,缺乏模仿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容易出现机械、简单地回避生活中的负面信息这一问题,未能将生活中的“负面”素材发挥其“正能量”的教育作用。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负能量”,往往会回避,或有意减轻其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少部分教师会有意放大生活中的“负能量”素材,未能恰当拿捏这个“度”成为教学内容选择中的一个困境。同时,在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的结合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两种倾向,这些问题不利于帮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生活,难以帮助学生对社会产生理性的认知,不利于爱国情感的增进和爱国行为的养成。
4.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优化对策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须要持续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处理好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吃透政治教材,拓展课程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线索,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与生活性。
4.1. 优化二者关系,重视内容根基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不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教学理论上,都是辩证统一的,也必然走向统一,关键问题在于不断优化二者关系,克服错误观念,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形成合力。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根基作用,坚持“内容为王”,否则就容易变成舍本逐末。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强化对教材的解读。一是要整体解读,高屋建瓴,从顶层把握;二是单元解读,领会单元的内在逻辑及关键问题,包括对单元综合探究的解读和运用;三是框题解读,包括教材中的引言、正文、名词点击、专家点评、插图、案例、思考问题、名人名言等,都对教学内容的填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师要“与课标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时代对话”,要深入分析“教材说了什么”、“教材为何这么说”、“教材还能够说些什么”等问题,只有充分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处理教学内容。
深度剖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要注重加强和改进教学形式,探索“如何教”、“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听得进去才能接受,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模块中,可运用黄冈本土案例,包括湖北黄梅戏、大别山精神、革命文化等,运用可观、可感、可思的教学形式,激活优秀文化基因,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爱我们的祖国,就是要爱我国五千多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去理解和感悟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如何将其继承、弘扬、创新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根基,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线上线下多渠道、课内课外多举措、理论实践多方式,增强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4.2. 吃透政治教材,深度拓展课程资源
综合性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一大特点。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打开思路,吃透政治教材,深度拓展课程资源,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内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及内容,以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有三个单元,分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一脉相通,相辅相成。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主法治,明确政治生活中各主体间的作用与关系。因此,在《政治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政治常识和法治知识,在知识学习中增强政治认同,增进爱国情感。以《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为例,通过对国体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国家。以美国大选为例,通过中美之间民主的比较,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的民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通过学习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尤其是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事务,培养主人翁精神,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感受我国的政治生态,增强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进而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
此外,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想政治课”的理念,实现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同频共振。例如,在历史学科中,教师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梳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的相关知识,运用历史知识进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学生对一个事物的情感和热爱,往往是先从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认识出发的。例如,在地理学科中,我国的疆土、资源、地貌、文化风俗等,可与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感受到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祖国。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重塑爱国主义的文化认同根基,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树立建设好伟大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立体的、建构的、有美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4.3. 依托生活视角,捕捉相关教育线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具有实践性。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生活性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配置要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凸出学科核心素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第一,选择生活化榜样。榜样的树立在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榜样是资源、是旗帜,代表着方向,也凝聚着力量。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选择生活化的榜样,或许他们没有那么“高大”,但在平凡的小事中同样孕育着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越是细微处,越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具有模仿性和操作性。例如,在讲解“必修四”关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时代背景,选取在抗击疫情中贡献力量的平凡故事,可以是火神山医院的一名施工工人,亦或是身边的一位社区民警、白衣护士等等,越是平凡且细节,越能波动人心。思想政治教师也可以以学生心中的偶像为抓手,将偶像们的流行歌曲纳入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例如,易烊千玺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有我》、张杰的《少年中国说》、李宇春的《少年中国》等。偶像明星热心公益事业的义举、为梦想奋斗的不服输历程,也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题材,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进一步深化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为梦想奋斗、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拼搏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二,坚持多元化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异彩纷呈的,大到可以容纳国际政治、航天科技、世界杯、地区冲突、全球治理,小到生活中的购物消费、言论自由、网络舆论、影视作品等等。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依据教材的同时,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在克服说教式、成人化倾向的同时,表达明确的立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气息 。例如,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中,可寻找生活中充满智慧、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学生从哲学高度理解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的信仰在学生心中萌芽、成长。
第三,善用生活中的负面素材。思想政治教师要善用生活中的负面素材,而不是一味的回避或弱化。“美”与“丑”相互衬托,相对应而存在。“正能量”与“负能量”也是如此,在双方的互衬下,“正能量”会更具力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通过正反的强烈对比,发挥负面素材的反衬力量来打邪气、树正气。例如,在讲述《政治与法治》党和政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应当简单回避现实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而应当理性解读其产生的原因,认真分析,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处理,切不可用简单的“对”或“错”,“该做”与“不该做”来评判,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多面性,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总之,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政治教师要依托生活视角,善于捕捉教育线索,实现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5. 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高中生爱国情感的主阵地,教师通过挖掘与爱国教育相契合的素材、寻找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扩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利于达成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增进学生政治认同感,是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在全球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迫切且必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生接收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职责与目标。本研究从优化教学内容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办法,以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以本次研究为契机,努力把此次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继续反思并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并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文章引用
胡友,王基家.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
Optimization Study of Teaching Contents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riotic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399-7404.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2. 董向前, 万海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65-7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 北京: 人民教育社, 2020: 2-3.
4. 向小琴. 加强高中思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德育, 2020(3): 41-43.
5. 严秀英.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民族教育, 2021(1): 45-47.
6. 潘燕华. 让爱国主义成为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底色. 生活教育, 2022(8): 122-12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