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3 02:03:35

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0.jpg

学习教育部试题分析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png

全国卷最明显的改革就是减少题量,相对北京新高考,从20道题增加1道变成21道的变化来看,北京高考和全国高考有一些区别。要知道,高考试卷经过多年的沉淀,即使是1道题的变化,都要冒着不小的挑战,关系到知识点的安排,甚至是教学节奏的变化。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2.png

全国卷多选题赋分方式的变化,这个北京考生不用关心,还在探索尝试之中。北京卷,据传,2025年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不定项选择/多项选择,将细化得分标准,但是传言是针对有三个选项的,如果答案是两个选项怎么办,并没有说。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3.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4.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5.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6.png

这里说的,是题目顺序,北京高考的顺序很固定,前三道解题题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三角函数可能在第1和第2的位置,立体几何可能在第1或第2或第3的位置,概率统计只能是第2或第3的位置。

导数和解析几何,谁在前谁在后,不确定,但是一定是倒数第2或第3的位置。

全国卷的魄力是真大,北京高考要不要打破这个“惯例”,目前没有任何消息。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7.png

这个超纲学、超量学,老薛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内容需要引起注意:

一方面,是课程标准有的,比如统计的部分内容,但是北京高考近十年来从来不考,这个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学校讲、考,甚至高二下的区统考也考。一直都困惑,很奇怪,高考要是不考,讲也白讲(当然,真爱的那种除外),简单粗暴直接从教材删除,毕竟对高考的考生家长和考生来说,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这么严肃的事情,遮遮掩掩的,不科学。

另一方面,是大学内容,这个也很奇怪,结合学情来看,对于很多考生来说,120分都难,这个时候大讲特讲要给高中生讲大学数学,甚至不厌其烦地讲,不合时宜。那些高考平均分超过120分的学校,或许也不用大师操心教学质量,指导如何教学备考。某些自媒体赚取流量刷存在感,宣传大学数学高中化,感觉应该提高站位悲天悯人普度众生,把精力放在平均分不及格的大多数考生身上,而不应该普度尖子生,告诉平均分120分以上的大牛校老师如何讲大学知识。

这里讲个一个小插曲,就事论事,纯粹是高考备考的讨论。几十年前某杂志发表了两篇页码挨着的文章,前一篇是教育部老师(全都知道吧)的文章,大意是说,不要给高考生讲大学知识,这不是高考命题的初衷,也不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谆谆告诫,没有必要,南辕北辙了。紧接着下一篇,大意是用大学知识研究高考题。这么严肃权威的顶流杂志,把两位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发表,公然呈现这种“拱火”行为,可能是编辑老师有意为之,一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内心的撕扯与矛盾,从侧面也揭示了高考数学研究现状的扭曲程度之严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8.png

逻辑推理,这个概念好理解。

创新思维,从北京中考就开始强调这个概念,但是很多人可能就是不明白,到底指什么思维。弄不懂这个概念,直接影响最后三道解答题的备考。

批判性思维,无论是语言文字自身的顺序,还是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可能都要放在这三个词语的第三个位置。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9.png

北京高考解析几何注重“解析和计算”,比如2023年的解析几何,都反映计算量大。解析几何不算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坐标计算是与生俱来的,一定的计算量恰恰是学科素养的体现。现在全国卷这个定调,可能是对之前命题的反思与“否定”。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1.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2.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3.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4.png

“避免钻研套路和机械训练”,可能对应不同的题型。比如,导数解答题的某些类型,简直是“又臭又长”的题型,恶心程度令人发指!可以看成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回字的四种写法”的流毒,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背景下,绝对不可能要求考生去研究这种题型!

还有一个题型,就是解析几何,也可以吐槽一下,各种数学杂志上铺天盖地的拓展与挖掘,从椭圆到双曲线,再到抛物线,几何性质一网打尽,这些结论在实际的生活与生产中,可能根本用不到,即使用得到,可能也不是高考老师应该关心的内容。又或者各种方法罗列一遍,大招绝招秘籍秒杀,可能忘记了解析几何解答题考查的初衷,更没有结合具体学情。这种文章,纯粹就是为了发表而发表,挖那么深,不明觉厉,银样镴枪头,X用没有。(这里也要自我批评一下,以后咱也多加注意)

教育部的这段文字,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文章最后的点睛之笔——“使得一些套路无用、模板失效”——吹响了高考命题改革的号角!

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5.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28215416_16.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