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3 11:03:44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人教部编版.docx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一)附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法律保障生活”这一框题,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继续认识法律和生活的关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特征。本课通过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共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本框题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在整套教材的法律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四、说学情初一的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却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

五、说教学学法本节课将抽象的法律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设问的思考提升学生认知。其次,通过“识法律”进而“析法律”,最后进一步提升“悟法律”,层层递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到认知提升成就感。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识法律环节二:析法律环节三:悟法律通过听法律故事,引入“法律”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初步体会法律是有尊严的。这一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接点明了本课主题。(一)环节一:识法律通过“一句话分享法律感受”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交流分享。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自主得出对于法律基本特征的共识和作用,基于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授课会更有针对性。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从产生方式、调整的对象、范围三方面来比较法律、道德、校规校纪的不同。结合真实情景,分组讨论法律、道德和校规校纪的不同,得出法律的特征。(二)环节二:析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加深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创建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通过情景2、3,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法律的作用: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三)悟法律通过拓展空间,总结本课内容并提升学生的认知。为学生搭建自由发言、分享观点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七、板书设计走近法治天地-------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识法律析法律悟法律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八、教学反思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2.课堂活动较多,以后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举例时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活动和举例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没有时间讲解知识点,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于肤浅。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二)附教学反思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法律保障生活》,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一、说教材(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的内容。第四单元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既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通过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共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本框题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在整套教材的法律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地位,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心理特征,我指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四)教学重点、难点1、本框的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法律的特征”是本课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都起着决定性作用。2、本框的教学难点是:①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学生对这三种规则容易混淆,因此,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三者的区别。②法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设置情景和案例故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身边生动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力求突破难点。二、说学生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制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能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的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也有的学生违反法律就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很片面。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学生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引导青少年树立法制意识、规则意识”这一角度看,本节课的学习相当重要。 与道德教育相比较,法律教育知识性较强,法律术语较多,内容抽象。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法律知识,可能会感觉难度较大,一时难以适应。三、说方法结合以上学情分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教法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本节课我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学生身边的所见贯穿始终,特别注意把知识观点溶入通俗、生动的感性事例中去讲解,便于学生接受。 2、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 3、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分析法,鼓励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辅之以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

2、合作探究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议的优势,法律、道德、纪律的区别,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3、情境体验法:选用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违法和侵害合法权益的现象,这样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在思考、讨论中达成共同的认知。从而很好的贯彻了“学以践行”的教学理念。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用“共享单车”作为线索设置情景,以七年级学生小秦和共享单车之间发生的几个小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线索清晰,重难点突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入新课】: 用新兴事物“共享单车”激趣导入。 设置情景一:小秦将放学路上看到的很多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现象告诉家人,引发家人议论。由家人议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生活需要规则”。 【讲授新课】: (一)、法律的特征 这一部分,我设置了两个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团队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并多次强化关键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活动一:分门别类 结合小秦家人的不同观点(家人分别从道德、纪律、法律三个角度进行了评价)和教材内容,请学生合作探究三种行为规范的区别,并完成教材第90 页上的表格 活动步骤: 1、4 人小组合作完成,3 分钟。 2、任选其中1 种或多种社会规则探究。

3、合作完成本组所选规则的相应表格。 4、全班交流,相互纠错。活动二:“法律特征”知多少 教师选取多个能说明“法律特征”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判断:事例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个特征?设置这个活动既是对上一环节知识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重点。 活动步骤: 1、教师课前准备典型事例,将事例以序号形式呈现。 2、学生团队选题,代表答题。 3、其他团队质疑,补充。 4、教师补充,小结。 (二)、法律的作用 这一部分,我设置了两个情景,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身边生动的案例故事,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1、法律的规范作用 设置情景二:小秦上学快要迟到了,骑共享单车逆行并闯红灯,让十字路口执勤的交警拦下„„ 启发学生思考:交警为什么要拦下小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出示相关新闻“市民骑自行车逆行、闯红灯被罚款”和相关法律规定条文,请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感悟。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并列举法律条文相关规定,启迪学生要知法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充分感悟法律的规范作用。

2、法律的保护作用设置情景三:小秦放学,体验新款摩拜单车却遇到了“扫码木马”,支付的押金被骗子盗走。 设置思考问题:小秦该怎么办? 学生集思广益,教师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同龄人小秦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尊崇法律、自觉维护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学生先谈收获,教师再利用板书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本节课我使用树状图的形式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便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 【作业布置】: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关法律的相关知识。课后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法律”、“法律在我们身边”任选一题,写一写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五、教学反思 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课堂活动较多,以后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举例时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活动和举例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没有时间讲解知识点,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于肤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人教部编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