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docx
202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分)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2.(3分)“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3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3分)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3分)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6.(3分)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3分)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3分)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9.(3分)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10.(3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3分)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2.(3分)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3.(3分)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
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14.(3分)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15.(3分)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A.托管制度B.“大国一致”的原则C.安理会投票程序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二、本部分共5 题,共55 分。 16.(10 分)南学与北学 ㅤㅤ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ㅤㅤ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
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ㅤㅤ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17.(11 分) 致敬!致远舰! ㅤㅤ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 年9 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 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材料二 (致远舰)被1 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 年) 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 ㅤㅤ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ㅤㅤ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ㅤㅤ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 年) 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18.(12 分)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 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20 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 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 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 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19.(12 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 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 年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 1923 年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 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 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 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 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20.(10 分) 柑橘与《橘录》 材料一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