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 09:01:25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docx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二、沉淀:初中化学中出现的沉淀有:氯化银(AgCl),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OH)3),硫酸钡(BaSO4),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硫酸铜(CuSO4),氢氧化铝(Al2(SO4)3),氯化银(AgCl),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三、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铁显二三碳为二。四价硫变价,铜汞一二,单质元素价为零。四、常见元素符号:C碳H氢O氧N氮P磷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五、空气成分口诀:空气成分要知道,主要气体不可少。氮气大约占78%,氧气约占21%。六、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一、地理位置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2、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是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3、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二、地理分区1、根据地理区域划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北亚。2、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这里属于寒冷气候带,有西伯利亚平原和蒙古高原两大地形区。3、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大地形区。4、亚洲中部,有三大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高原;三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5、亚洲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6、亚洲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8、亚洲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与印度边界上。9、亚洲最高峰——昆仑山脉,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上。10、亚洲最高峰——天山山脉,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界上。11、亚洲最高峰——祁连山脉,位于中国与青海省边界上。三、人口分布1、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数量占亚洲总人口的大部分。2、亚洲的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从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内陆和北部的荒漠地区,人口密度逐渐降低。3、亚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4、亚洲的主要民族和文化包括汉族、印度斯坦族、阿拉伯族等。5、亚洲的主要宗教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与纬度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成一个圆圈,叫纬圈。2、纬度:赤道为零度,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2、经度: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其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各为180度。四、地球的自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即24小时。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我们看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感受昼夜的更替,这就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五、地球的公转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即365天或366天。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我们感受四季的变化,观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些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六、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2、世界气温的分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世界气温最热、最冷的地方: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南极洲。4、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最低的地方: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5、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洋流因素等。6、北半球一月份30°N—35°N的海平面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南半球相反。7、一月份0°—30°N的海平面等温线与等高线基本平行,7月份则相反。8、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9、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较差大;极地气候:全年寒冷。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4、《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5、《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还有《茶馆》《四世同堂》。6、《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收集了他的十篇散文。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8、《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作家笛福,主人公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度过了28年的时光。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在药理学的学习中,掌握必考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将总结药理学中的一些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一、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是学习药效学和不良反应的前提。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药物直接与机体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如抗癌药物直接杀伤癌细胞;间接作用是指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而发挥作用,如利尿药通过促进尿液的排出而发挥利尿作用。二、药效学药效学是药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效学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药效学时,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四、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 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药物的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解热镇痛药等。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需要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不良反应。 五、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是药理学中的难点之一。治疗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生理状况、药物的作用特点等因素。治疗方案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调整。在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中,需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充分掌握必考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教育学的概念与性质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它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二、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1、教育学的历史: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现代化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是政治的重要手段,政治制度对于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对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教育投入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教育也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关系 1、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于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目的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性质制定的具体培养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课程与教学理论 1、课程理论:课程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科内容和实施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理论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2、教学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品德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理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 七、德育理论与实践 1、德育理论: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理论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 2、德育实践:德育实践是指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德育实践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八、教师与学生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2、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组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2、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淡水、海洋等;海洋生态系统又分为浅海、深海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维持生态平衡;而草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平衡容易受到破坏。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会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