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共10篇)
1篇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田启航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第一部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概述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1.618,这个数值在建筑、管理、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经济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单独列出黄金分割(goldensection)词条:“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这就是黄金分割问题。”黄金分割数是一个无理数,通常用Φ表示,它的前20位为1.6180339887498948482。与黄金分割相关的一个例子就是斐波那契数列:l,l,2,3,5,8,13,21,34,55,89,144,···。有趣的是:这样2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的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比0.618。斐波那契数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数列中任一数字都是由前两个数字之和构成。(2)数列中前一数字与后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一固定常数,即0.618;后一数字与前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1.618。(3)1.618与0.618互为倒数,其乘积则约等于l。除能反映黄金分割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1.618以外,还有0.236、0.382、1.236、1.382、2.618、4.236等。0.236是0.618的三次幂;0.382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项与其后第二项的比值的极限值,也是0.618的二次幂,同时也是1与0.618的差;1.236是0.618的两倍;2.618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项与其前第二项的比值的极限值,也是1.618的二次幂,同时也是1与1.618的和;4.236是1.618和2.618的积,也是0.236的倒数。斐波那契数列的发明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珠算原理》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黄金分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黄金分割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3毕达哥拉斯。相传毕达哥拉斯有一次从一家铁匠铺路过时,发现铺子中发出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似乎隐匿着什么秘密,于是他走进铺子,测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寸,惊奇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和谐的关系。回到家后,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成两段,在铁锤和铁砧尺寸比例的启发下,他最后确定把一根线按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
而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黄金分割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根据欧德莫斯在《几何学史》中的记载,他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应用了分析法。黄金分割的系统论述,最早见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由华罗庚提倡在中国推广。第二部分:现实生活中的黄金分割(一)人体中的黄金分割4一些数据的陆续发现,表明人体其实是世界上最美的物体。德国美学家泽辛对人体做了大量的计算,发现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竟然有四处,即为肚脐、咽喉、膝关节和肘关节。就人体的整体结构而言,从脚底往上量,人整体身高的0.618处正好在肚脐附近。而在中医中,人体中两个个重要的穴位:“气海”(又称“丹田”)、“命门”都在这个位臵附近。
肚脐以下与一个人整体身高的比为0.618:1,就构成了黄金分割,这样的比例会给人以舒服、优美的感觉。除此之外,人体上还存在3处黄金分割。一处是咽喉,是肚脐以上部分的黄金分割点。咽喉至头顶与咽喉至肚脐长度的比为0.618:1。另一处是膝盖,是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膝盖至脚后跟与肚脐至膝盖长度的比为0.618:1。再有一处是肘关节,是上肢部分的黄金分割点。肩关节至肘关节与肘关节至中指指尖长度的比也为0.618:1。如果一个人这四处结构的比例都符合黄金分割律,那么这个篇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世界近代史上三大数学猜想——费尔马大定理现在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以学习的学科,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认为数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科,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的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的观念主要有:(1)学数学主要靠记忆、模仿;5(2)学数学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学数学就是要会做数学题;(4)学数学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运算能力;(5)学数学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信念说明了现在的多数高中生的数学观念不够健全和科学。而数学史对改变学生的数学观念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有帮助。
1、学习数学史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的本质。2、学习数学史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4、学习数学史有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5、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第二部分世界近代史上三大数学猜想):①接下来我们就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数学史中最有名的理论或人物。首先请三位同学来说说“世界近代史上三大数学猜想”,第一,费尔马大定理②接下来,讲讲第二大猜想———四色猜想。(第5-6页)6③下面我们说说第三大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第7-8页)(第一部分的小结)现在大家对三大猜想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觉得数学也有很多有趣的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呢?希望大家今后多注意简单的问题,多从简单的问题深入思考,说不定你就是第四大猜想的发现者哟! (第二部分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我们现在每天学数学都在跟一些数字打交道,什么数字呀?(同学回答:阿拉伯数字),那你们知不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来的呀? 下面我们说说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第9-10 页) (第三部分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是必修 2 的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那大家知不知道解析几何是谁创始的吗?下面我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部分历史。请宋嘉彬同学来给我们讲讲这里的故事。(第11-12 页) (第三部分小结) 解析几何是我们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大家对解析几何有一个更全面一点的认识,从而加强对这一部分的学习。 (第四部分 菲尔兹奖)7 大家知道数学上最高荣誉奖是什么奖吗?不知道吧?下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我们介绍一下。(第13 页) (第五部分总结)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明白数学并不是你们现在所想的那样枯燥无味,在这块领域里要好多感人的有趣的故事,更别说它对其它学科的渗透力。所以希望今后大家能多了解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从而能更全面的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世界近代史上三大猜想之一:费尔马大定理 费尔马大定理,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3 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
终于在 1994 年被安德鲁·怀尔斯攻克。古希腊的丢番图写过一本著名的“算术”,经历中世纪的愚昧黑暗到文艺复兴的时候,“算术”的残本重新被发现研究。 1637 年,法国业余大数学家费尔马在“算术”的关于勾股数问题的页边上,写下猜想:对于任意大于2 的整数n ,不可能有非零的整数a,b, c 满足。此猜想后来就称为费尔马大定理。费尔马还写道“我对此有绝妙的证明,但此页边太窄写不下”。一般公认,他当时不可能有正确的证明。猜想提出后,经欧拉等数代天才努力,200 年间只解决了 n=3,4,5,7 四种情形。1847 年,库木尔创立“代数数论”这一现代8 重要学科,对许多n(例如100 以内)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是一次大飞跃。 历史上费尔马大定理高潮迭起,传奇不断。其惊人的魅力,曾在最后时刻挽救自杀青年于不死。他就是德国的沃尔夫斯克勒,他后来为费尔马大定理设悬赏 10 万马克(相当于现在160 万美元多),期限1908-2007 年。无数人耗尽心力,空留浩叹。最现代的电脑加数学技巧,验证了400 万以内的N,但这对最终证明无济于事。1983 年德国的法尔廷斯证明了:对任一固定的 n,最多只有有限多个a,b,c 振动了世界,获得费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
历史的新转机发生在 1986 年夏,贝克莱·瑞波特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丰—志村五朗猜想”之中。童年就痴迷于此的怀尔斯,闻此立刻潜心于顶楼书房7 年,曲折卓绝,汇集了20 世纪数论所有的突破性成果。终于在 1993年 6 月 23 日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的“世纪演讲”最后,宣布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立刻震动世界,普天同庆。不幸的是,数月后逐渐发现此证明有漏洞,一时更成世界焦点。这个证明体系是千万个深奥数学推理连接成千个最现代的定理、事实和计算所组成的千百回转的逻辑网络,任何一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怀尔斯绝境搏斗,毫无出路。1994 年9月 19 日,星期一的早晨,怀尔斯在思维的闪电中突然找到了迷失的钥匙:解答原来就在废墟中!他热泪夺眶而出。怀9 尔斯的历史性长文“模椭圆曲线和费尔马大定理”1995 年 5月发表在美国《数学年刊》第142 卷,实际占满了全卷,共五章,130 页。1997 年 6 月 27 日,怀尔斯获得沃尔夫斯克勒10 万马克悬赏大奖。离截止期10 年,圆了历史的梦。他还获得沃尔夫奖(1996.3),美国国家科学家院奖(1996.6),费尔兹特别奖(1998.8)。
下面我就来说说世界近代史上第二大数学猜想: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 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 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1852 年 10 月 23 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 1865 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1872 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10 的大会战。1878~1880 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11 年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