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8-24 08:04:18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824/1724457859365_0.jpg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的:

1.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春雨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春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春雨的特点和作用。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是后鼻音。

洒: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春雨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点红染绿唤醒淋湿庄稼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春雨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春雨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春雨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春雨的声音。

如好像。

树梢树的末端。本课指树枝。

柳芽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这是春雨的特点。

飘飘洒洒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春雨的样子“细如牛毛”。接着讲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好处: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最后讲了春雨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春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

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

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

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

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

四、课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

《湘教版语文二上《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什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