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超详细的经纬线判读和分析方法
关于经纬度问题,一直以来是都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做起来感觉最头疼。而它又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
为了帮同学们拿下这个难关,颜老师这次整理了经纬线的知识点,以及两道经典的例题分析,如果认真看的话,一定能够学好它!
经纬度知识点
01
一、纬线和纬度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0.jpg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1.jpg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2)东经、西经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西经20度以东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东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西是东半球
(5)低、中、高纬的分界线:30度纬线和60度经线,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
(6)五带的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四、判断经度和纬度的口决
(1)判断纬度看横线(上的度数),北大北纬,南大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2)判断经度看竖线(上的度数),东大东经,西大西经;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180度经线以西为东经
(3)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北纬属于北半球,南纬属于南半球
(4)判断东西半球看经度,西经20度以东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东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西是东半球
(5)判断低、中、高纬看纬度,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
(6)判断五带看纬度,回归线和极圈
从题看经纬度
02
一、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见下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2.png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A点位于C点的_____方向;B点位于C点的_____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 ,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 。(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四季分明的是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 。
答题说明: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经纬网地图,概括了所有和经纬度有关的题目。
(1)第一步(题):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如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3.png
做法:箭头指示法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4.png
图示说明: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A:140°E、80°NB:140°W、40°N
C:140°E、20°ND:140°W、20°S
第二步(题):判断方向
方法:
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
如图可以看出,A点在C点的N坐标方向,即A点在C点的正北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第三步(题):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难点: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答案: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A、B、C,位于南半球的是D,位于东半球的是A、C,位于西半球的是BD。(填代号)
第四步(题):关于五带的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判断依据:根据纬度判断五带: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度为寒带。
答案: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C、D,四季分明的是B,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二、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读
读下图,完成下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5.png
面对这样的地图,最关键的是方向或南北极的判断。
判断依据: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半球上空俯视)
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逆时针方向
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
反过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也可以判断该图是北极还是南极为中心。
第一步(题):标出自转方向。该题是北极,故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标的时候建议在箭头首尾标出方向,如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6.png
顺延:这是非常有用的箭头,面对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延长这个箭头判断东西方向,箭头指向始终向东,反方向为西,进而成为解题的依据。下面根据这个箭头解决第二题。
第二步(题):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断。
(1)经度的判断:图中已有0度和180度,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很容易就可以填出度数,如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7.png
(2)东西经的判断:这里就要用到地球自转的箭头了,我们继续应用例一的技巧,按照经度从小到大的方向绘制箭头,如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8.png
左边箭头逆时针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重合,说明指向东,应为东经,右边自然就是西经。
(3)纬度的判断:北极点90度,最外围为0度,中间两个纬线圈的度数分别为北纬30度和北纬60度。如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1/1725166895756_9.png
经纬度判断完毕,我这里又写又画,花时间好像很多,但你做的时候,一会就可以完成的。
(3)答案:A:90°E,60°NB:45°W,30°N
解题技巧
1. 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经纬度及代号。
2. 面对极地为中心的地图:关键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判断经纬度及代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