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5 05:02:14

中考历史超纲题、教材没有怎么办?

都说24徐汇历史二模超级难

难在哪里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0.png

超纲❓

书上没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png

真没有么❓

徐老师为大家精析这套试卷‼

看似难

还是基于教材

只是题型风格在变化

对学生的教材熟悉度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2.png

理解能力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3.png

要求确实是越来越高了

一起和徐老师一起看门道

一、观影识史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4.png

下列场景、台词出自电影《大决战》,阅读后回答问题。

1. 蒋介石回忆:“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此中“先总理”与“清帝”当是( )

A.袁世凯与宣统

B.孙中山与宣统

C.宋教仁与雍正

D.孙中山与雍正

【解析】根据题干中“蒋介石回忆:“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称为先总理,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 下诏退位,B项正确;题干中的先总理是指孙中山,不是袁世凯,排除A项;雍正已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蒋介石称曾在民国十六年“亲率十万健儿”征讨孙传芳、张宗昌,并在“二十年前”再次北伐,使版图“归于一统”。上述言谈中涉及的征伐目标是( )

A. 满清政府 B. 伪满政权

C. 侵华日军      D. 北洋军阀

【解析】根据题干中,蒋介石称曾在民国十六年“亲率十万健儿”征讨孙传芳、张宗昌,并在“二十年前”再次北伐,使版图“归于一统”。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D项正确;满清政府已经在辛亥革命推翻,排除A项;伪满政权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排除B项;侵华日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3.蒋介石哀叹:曾经“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而现在“这里(徐州)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么?”。这段台词,应出现在剧中哪一场景( )

A.辽沈战役爆发前

B.淮海战役爆发前

C.北平和平解放时

D.渡江战役结束后

【解析】根据题干“蒋介石哀叹:曾经“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而现在“这里(徐州)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么?”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1月,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辽沈战役爆发前不符合题意,徐州不在东北地区,排除A项;北平和平解放时,不符合题意,徐州是淮海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战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 从“民众竭诚欢迎”到走向“葬身之地”,台词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这场“大决战”胜负的关键。运用史实对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境遇变化做出解释。(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可以列举国民革命时期,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逐渐失去人民群众支持的的史实:

①: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

②:抗日战争中,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本题答案】1. B 2. D 3. B

4. ①.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 ②.抗日战争中,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5.jpg

二、读表析事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4.png

“GDP”指的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本题图表均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绘制。观察图表,回答问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7.png

5.表一中的“折线A”与“折线B”代表西欧与中国的人均GDP。根据图中信息,描述11—18世纪西欧与中国人均GDP的变化态势。

【解析】变化态势:根据图示信息,观察11—18世纪西欧与中国人均GDP的变化态势可以得出:中国人均GDP增长缓慢到14世纪开始停滞不前,且逐渐下降,西欧人均GDP增长迅速,且从14世纪开始拉大同中国的差距。图表题的解题方法:①两组数据先分别叙述单组数据的变化趋势;②一定要对两组数据对比,哪一个阶段A大于B;哪一个阶段A小于B

【答案】5.变化态势:中国人均GDP增长缓慢到14世纪开始停滞不前,且逐渐下降,西欧人均GDP增长迅速,且从14世纪开始拉大同中国的差距。

6.19世纪,西欧与中国人均GDP可能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在下图灰色作图区域做出标注,并结合史实加以解释。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8.png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西欧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之工业革命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人均GDP继续增长;中国由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在西方国家的入侵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均GDP继续下降。

但其实本题借鉴了高中考题,降低了难度,考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的两次工业革命时间,应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1860/70年的时间点上,做一个折线的处理,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GDP和经济的推动力更大。(见下图)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9.png

【答案】发展态势: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西欧完成了工业革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西欧与中国人均GDP可能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是:西欧增长,中国下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0.png

7.有学者试图以表一信息解释1000—1820年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变化,但是视角单一且不完整,更不能以此简单说明当时中西方所谓“强弱”态势。根据提示,完善以下回答。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1.png

表二信息只能说明当时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变化可能是因为______所导致的。除此以外,以16至18世纪为例,_______也可能是西欧的人均GDP进一步超过中国的原因。

【解析】①根据表二“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比较”说明表二信息只能说明当时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变化可能是因为:人口因素;

②根据所学可知,16至18世纪世纪,西欧国家通过新航路开辟,进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欧的人均GDP进一步超过中国的原因有: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①.人口因素;②.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

三、正朔之辨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4.png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朝廷官方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崇祯年间,经皇帝准允,礼部尚书徐光启聘用龙华民(在华外国传教士)等人,大量参考17世纪初的西方天文学成果,在1634年撰成《崇祯历书》,大大校正了当时历法的偏差。

8.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推论的正误。(正确的填涂A,不正确则填涂B)

①徐光启所任职“礼部”隋唐时隶属于尚书省,是为“六部”之一。( )

②徐光启能够入朝为官,可见其应通晓八股并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 )

③徐光启任职礼部期间,听闻沿海地区奏报郑和船队远航归来的消息。( )

④十七世纪初西方天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因为工业革命的爆发。( )

【解析】①本题考的很细致,难度大。唐朝三省六部制属于政治制度,因此从单元结构分析,应该到第二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的小注重找到,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徐光启所任职“礼部”隋唐时隶属于尚书省,是为“六部”之一,故原题正确,填A;

②本题较为简单,明太祖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徐光启能够入朝为官,可见其应通晓八股并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故原题正确,填A;

③本题有难度,属于分析题,明崇祯皇帝明朝灭亡的最后一位皇帝,郑和船队远航是明成祖时期,明早期间。徐光启任职礼部期间,听闻沿海地区奏报郑和船队远航归来的消息不符合史实,故原题错误;

④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十七世纪初西方天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因为工业革命的爆发不符合史实,故原题错误。

材料二:早在明万历年间,徐光启就曾因与西人合修历法而遭保守势力抨击。他们称此举是变乱中国“纲维统纪之最大者”。即使在《崇祯历书》修编期间,保守势力的攻击也未停止。徐光启死后,声讨声浪愈盛,以致此书“竟未施行”。

9.材料二中“保守势力”的身份当是( )

A.儒生 B. 道士

C. 僧侣         D. 教士

【解析】本题基础题,属于场景还原题,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带来严重的危害,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因此,材料二中“保守势力”的身份是儒生,A项正确。

材料三:明清之际,西洋教士汤若望将《崇祯历书》保全下来献予清廷。清初曾有人上奏恢复明初《大统历》,遭顺治拒绝。后经日食观测,汤若望所进历法“纤忽不差”,遂成钦定历法,赐名《时宪历》。顺治甚至封汤若望掌管钦天监,并称自己得此“贤人”相助并非偶然。

10.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推测顺治推行《时宪历》的原因。

【解析】本题难度很大,有一定方法,需要从清初政治(王朝统治合法性、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外交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成因。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巩固自身的统治,所以不沿用明朝的历法,是为了维护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维护统治。

同时,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

根据材料三“汤若望所进历法‘纤忽不差’”概括西方历法较为精准这一客观原因。

【答案】原因: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统治合法性,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一统,巩固自身的统治。同时,因为西方历法精准。

材料四:清代学者梅文鼎曾对这段历史反思到:“今之为《授时》法者,辄疑(动辄质疑)西说;而尊西术者,往往欲抹杀古人……彼此既不相通,遂鲜持平之论(少有没有偏向的论说)。唯徐文定(徐光启)下语,犹有斟酌。”

11.徐光启曾写下“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的诗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如何看待明末至清初历法变迁的实质?

【解析】本题难度很大,首先没有教材支撑,有古文阅读的阻力。明末至清初是西方文明传入中国,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碰撞、融合、交融的时机,历法变迁是体现了西方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争论,体现出科技之争、文化之争、生产方式、社会性质之争。

同时由徐光启的“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大理念可以推断出,本文是启发型、启示型的论文,即如何处理自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定位、如何在文化交流中推动文化发展。因此,在文化差异争论的同时,得到启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特长,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会通中西,才能不断推动自我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否则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被时代所淘汰。

论文总观点:明末至清初历法变迁是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融缩影,也体现出中西社会发展趋势的差异。同时徐光启的观点更体现出文明交流中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继承又要坚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才能推动文明的与时俱进与不断进步。

论文结构:

1.背景分析:新航路推动西方传教士来华,促进中西文化碰撞

2.概括本质:中国对西方历法的拒绝与接受,体现出文化冲突与差异

3.原因分析: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王朝阶段、儒家文化占据主流,八股取士长期束缚思想;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4.结果论述:但是由于徐光启等具有眼光学者的推动,以及清朝统治需要,接受了西方历法,叙述其积极性

5.启示和启发:事实证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文化交流

课程安排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3.jpg

(点击图片查看)

课程亮点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4.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5.png

线索梳理以一当十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6.png

重点专题方法汇总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2.png

论文精修各个击破

如何参加:联系教务老师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8.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1734604_19.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历史超纲题、教材没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