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5 06:04:45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年中考中,很多学生都因为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概念,而失分过多。所以正在准备物理中考的同学要开始重视基础的巩固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5/1727215485398_0.jpg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1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3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

①声源处

②传输路径中

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4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5

运动学

位移和平均速度:位移的计算公式为位移=末位置初位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中的运动状态,在相对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有所变化。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一维运动指的是物体沿直线运动,二维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物体在受到弹性力作用下而发生的上下往复运动。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运动状态,若物体静止,则保持静止状态;若物体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反比。其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到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作用,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一个人站在地上,他和地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力,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指的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能量与功

功: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功可以使物体具有能量,它的大小等于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上产生的位移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

功率: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_k=1/2mv^2,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E_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指的是光线遇到平面或曲面反射出去,折射指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

光的色散:色散指的是光经过介质后,不同波长的光发生弯曲的现象。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波峰或两波谷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分为相干干涉和不相干干涉,其中相干干涉指的是波长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同时作用于同一区域,不相干干涉指的是波长不同、频率不同、相位差随机变化的两束光同时作用于同一区域。

透镜和成像:透镜是一种可以折射光线的光学元件,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具有聚焦作用和发散作用。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释放出电子,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光的粒子性。

物理实验和技术

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包括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物理技术的应用:物理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雷达和卫星通信中的电磁波技术、医学影像中的X射线技术、光纤通信中的光学技术等。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必考公式的整理归纳06-12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07-21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05-25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1-07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1-07

历史中考必考知识内容归纳01-11

初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2-23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08-17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05-25

人体物理知识点归纳06-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