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生物试卷试题解读及答案详解(深度解析).pdf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新课标卷)适用省份:山西、河南、云南、新疆
试卷总评
2024年高考作为河南最后一届新教材老高考模式的考试,在新老高考的转变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高考生物命题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
体系进行设计,注重发挥科学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继续保持近年的命题风格,立足于
生物学科特征,精心选取素材、创新性的创设情境,注重衔接课程改革,整体保持以稳为主、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变化,加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发
挥高考育人选才的功能,助力新高考改革平稳实施。
高考考察内容与方向更加倾向于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
背。杜绝了以往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试题难度
方面难易适中,但需要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具有一定的思维灵活性,方能正
确解题。
一、试题结构
选择题共6道,全为单项选择。考查模块分别为:必修一,两个(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及特
点;水的作用与植物激素的作用)、必修二,一个(遗传规律与电泳结果的综合应用)、选择性
必修一,一个(神经调节与反射的应用)、选择性必修二,一个(生态系统组成、生态位的意
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三,一个(微生物培养)。大题总共5道。第一道必修
一的光合与呼吸应用、第二道选择性必修一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第三道为选择性必修二的生
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四道为必修二的遗传规律的实际应用、最后一道为新高考下的选择性必
修三中基因工程的应用。
二、理解能力的考查
高考生物持续加强对学科主干基础内内容的考查力度,多维度切入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导学生加强对必备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减少死记硬
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例如新课标卷中第3题:本体围绕消化吸收过程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考查自主神经对消化机能的调节、条件反射的建立基础、胃液中消化酶的特殊理化条件以及小
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过程,多维度的关联考查消化吸收各个环节的核心问题,
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三、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拔尖创新人才的鲜明特征,是科技攻关的基本能力要求。实验探究能
力的考查包括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程序、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高考生物从多个维度
评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新课标卷32题要求学生设计试验方案检测血液样品中的病
毒HIV,该问题可以选取多种方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空间,其中一种方案可以考虑选用
学生学习中熟熟悉的PCR技术,该技术简便快捷、特异性高,常用于遗传物质检验;第34题
考查学生写出遗传学中获取目标性状的实验思路,考查学生如何正确的选材处理及叙述;以及
第35题中让写出模板于引物P3和P4进行PCR,其实验结果是什么的问题。都着重考查了学
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科学探究常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鲜明
特征,服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
高考生物试卷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从学科本质的考查出发,评价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
例如:第34题给出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株产量高的果蔬类农作物生产育种实际问题,要
求学生运用遗传杂交的方法筛选出白刺雌性纯合体,以解决特定品质产品的高产问题,使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领会到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并
重,强化应用导向。
同时高考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学的考查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例如33题中以
厦门筼筜湖为主题,考查水质评价中检测氮元素的原因、红树植物碳中和的生理过程、鸟类等
消费者对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等,一次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传达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在思考作答过程中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特质,使学
生成为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者
知识点分布
试题序号考查知识点课本中位置题型分值
单选1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及特点必修一选择题6
单选2水的作用与植物激素的作用必修一选择题6
单选3神经调节与反射、物质运输选择性必修一选择题6
单选4生态系统组成、生态位的意选择性必修二选择题6
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单选5遗传规律与电泳结果的综合必修二选择题6
应用
单选6微生物培养选择性必修三选择题6
填空7光合作用原理实际应用必修一填空题12
填空8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应用选择性必修一填空题10
填空9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作用及选择性必修二填空题10
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
填空10遗传定律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必修二填空题10
填空11基因工程的应用选择性必修三填空题12
备考指导
本次高考生物试题最明显的变化是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另一方面
是大大增加了溯因推理和实验探究类试题的比例。学生在答题中应认真从题目中找准考查的知
识点进行相应的推理和判断,并且在实验类试题的答题中要分析好前后因果,从已学知识体系
中找准答案的切入点。
针对此次试题反映出的变化和实际考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有以下几条复习备考建议以供参
考: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培养考点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概念学科,里面含有大量的学科名词和概念。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既能的理解和应用这两大方面。新高考下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比
例增加,因此在后续复习备考中,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对课本中的核心知识和概念进行分解
和重构,利用关键词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延伸。在复习过程中,也可根据教师已有经验对相应知
识点进行考点的预测和易错点的重点总结,同时也可适当进行加强训练。
2、应对综合性知识的考查,培养网络意识
教师可在回归课本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课本中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
一个整体,同时也要注意发散思维,可引导学生大胆打破课本中的章节编排方式,按照知识点
之间的联系、考试内容的考查形式进行大胆归纳,将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整合。同时进行综合类
试题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总结相应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题解读及知识点定位
2024年全国高考真题新课标理综生物试卷(山西、河南、云南、新疆)
一、单选题
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知识点定位:
A:必修一P26
D:必修一P25
D:必修一P27
【答案】D
【分析】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
呈固态,A正确;
B、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
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因此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
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
D、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故选D。
2.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减小气孔开度减少水分散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会降低
CO
B.干旱缺水时进入叶肉细胞的会减少
C.植物细胞失水时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D.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知识点定位:
A:选择性必修一P97
D:必修一P20
【答案】A
【分析】干旱缺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减少,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同时植物
体内水分含量减少,各种需要水分参与的生理反应都会减弱,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植物缺水主要
是自由水大量失去。
【详解】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会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叶片可能会脱落,A错误;
B、干旱缺水时,植物气孔开度减小,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减少,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B正确;
C、植物细胞失水时主要失去自由水,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会增大,C正确;
D、缺水会影响植物体内各种需要水分参与的生理反应,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往往需要水分参与,
缺水不利于该过程,D正确。
故选A。
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知识点定位:
A:选择性必修一P19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
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A错误;
B、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即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
反射为基础,B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通常为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D正确。
故选A。
4.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式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
B.该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相同生态位
C.该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D.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间进行
知识点定位:
选择性必修二P32
B:选择性必修二P27
D:选择性必修二P62
【答案】B
【分析】稻田养蟹的模式中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其排泄物还能改善稻田土壤状况,促进水
稻生长,提高水稻的品质;水稻则为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稻蟹共生”为充分利
用人工新建的农田生态系统。
【详解】A、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
B、这个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因为它们消耗不同的资源。水稻是水生植物,吸收水分和
矿物质,而螃蟹是水生动物,以植物残渣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B错误;
C、这种模式确实可以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为螃蟹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有利于
水稻根系呼吸作用,进而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C正确;
D、碳循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两个部分。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二氧化碳)转化
为有机物,螃蟹则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从而完成了碳在生态系
统中的循环,D正确。
故选B。
5.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和P植株杂交得F,F自交得F。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
12112
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
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
B.还有一种F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
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
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
知识点定位:
必修二P10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可知,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A/a为上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B/b为
下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由电泳图可知P为AAbb,P为aaBB,F为AaBb,F中①AaBB②Aabb都为杂
1212
11
合子,③AABb占F的比例为,⑤AABB占F的比例为,A正确;
22
816
B、电泳图中的F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未出现的
基因型为aaBb,其个体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B正确;
C、③AABb和⑦aabb杂交后代为Aabb、AaBb,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C正确;
111
D、①AaBB自交子代为,AABB()、AaBB()、aaBB(),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aaBB电泳结
424
果相同的占,D错误。
故选D。
6.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
长的4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B.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
C.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
D.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
知识点定位:
选择性必修二P8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细菌种群增长开始时呈现S曲线,达到K值后,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
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详解】A、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所以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
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A正确;
B、Ⅱ期由于资源充足,细菌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种群增长可能会短暂出现“J”形的增长,B正确;
C、Ⅲ期细菌的增殖速率和死亡速率基本相等,总数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Ⅳ期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和代谢产物积累,细菌种群数量会下降,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某同学将一种高等植物幼苗分为4组(a、b、c、d),分别置于密闭装置中照光培养,a、b、c、d组的
光照强度依次增大,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一段时间(t)后测定装置内O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M为初始O浓度,c、d组O浓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22
10
(1)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其中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是,原因
是。
(2)光照t时间时,a组CO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组。
(3)若延长光照时间c、d组O浓度不再增加,则光照t时间时a、b、c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组,判
断依据是。
(4)光照t时间后,将d组密闭装置打开,并以c组光照强度继续照光,其幼苗光合速率会(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知识点定位:
(1)必修一P99
(2)(3)(4)必修一P105
11
【答案】(1)红光和蓝紫光光合色素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大于
(3)c延长光照时间c、d组O浓度不再增加,说明c组的光照强度已达到了光饱和点,光合速率
达到最大值
(4)升高
【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①场所:类囊体薄膜;②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的合成;③能量变化:光能→ATP、
NADPH中的化学能。
(1)暗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基质;②物质变化:CO的固定、C的还原;③能量变化:ATP、NADPH
23
中的化学能舰艇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分析题干:将植株置于密闭容器中并给予光照,植株会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瓶内O浓度的变化
可表示净光合速率。a、b、c、d组的光照强度依次增大,但c、d组O浓度相同,说明c点的光照强度为
光饱和点。
【详解】(1)光合色素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两大类,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属于可见光。
(2)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消耗CO产生O,呼吸作用消耗O产生CO。分析图可
2222
知,光照t时间时,a组中的O浓度少于b组,说明b组产生的O更多,光合速率更大,消耗的CO更多,
222
即a组CO浓度大于b组。
(3)若延长光照时间c、d组O浓度不再增加,说明c组的光照强度已达到了光饱和点,光合速率最大,
即在光照t时间时a、b、c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c组。
(4)光照t时间后,c、d组O浓度相同,即c、d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c组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将d
组密闭装置打开,会增加CO浓度,并以c组光照强度继续照光,其幼苗光合速率会升高。
8.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导致艾滋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的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
(2)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
下降的原因是。
(3)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
知识点定位:
(1)必修一P126
12
(2)选择性必修一P79
(4)选择性必修一P83
【答案】(1)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
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3)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
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
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4)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
13
时间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详解】(1)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理由是因为它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
过程。这种过程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是必需的。
(2)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
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就会下降,导致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
(3)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是否存在HIV,可考虑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两条途径。实验思路一:利用抗HIV抗
体,与血液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预期结果: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实验思路二: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IV核酸,产物经电泳与标准DNA进行比对;
预期结果:PCR产物经电泳后出现特定条带,则证明血液样品中含有HIV。
(4)疫苗作为抗原,在免疫应答方面,可以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
对特定病原体;疫苗作用下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一定时间内留存,保持
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9.厦门筼筜湖经生态治理后环境宜人,成为城市会客厅,是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原因是。
(2)湖区的红树林可提高固碳效率、净化水体。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还有(答出2点即可)。
(3)湖区水质改善后鸟类的种类和数目增加。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答出
2点即可)。
(4)生态修复后湖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知识点定位:
选择性必修二P106
14
选择性必修二P50
选择性必修二P93
【答案】(1)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含量过多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
(2)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将制造的有机碳传
入其他生物
(3)加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①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
用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价值;②间接价值是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等;③潜在价值,现在未被利用的一些生物,在将来可能会有一些未知的价值。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
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1)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
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
3pH
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值等
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
15
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
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
扮演分解者。
【详解】(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湖泊水体中含有超标的氮类物质时,会使藻类等水生生物的
生长过快,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因此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
之一;
(2)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通过根系吸收土壤
中的碳酸盐,在体内转变成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将制造的有机碳传入其他生物等;
(3)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水、氨等),这些无
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
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①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
实用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价值;②间接价值是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等;③潜在价值,现在未被利用的一些生物,在将来可能会有一些未知的价值。
10.某种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