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山东省曹县第一初级中学安凤仙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学生生活离自然、社会所需体验越来越远。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日常劳动也由家长包办,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此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玩具成年化、迷恋网络游戏、生活体验的苍白,是21世纪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对外面世界的变化漠不关心,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而这些是构成学生今后学习的已有体验,由于生活体验的苍白,常常致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毫无作用。
②传统课堂重书本知识,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验、重升学轻实际需要、重高考学科轻非高考学科”的严重倾向,没有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往往将教师的教学过程捆绑得较死,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动手能力差。例如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虽然届届都夺金拿银,但却都是实验成绩远差于理论成绩,与国际其它选手有明显差距。
③学生不关注细节,学习比较浮燥,观察和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当牛顿从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水从浴缸中溢出而提出浮力定律,甚至在中国的古代,曹冲从多只青蛙站在荷叶上使得荷叶浸入在水中不同的深度,从而推出称大象的办法,这就是有名的“曹冲称象”。其实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鲁班从划破手的锯齿叶子上发明了锯子,不管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还是水从浴缸中溢出来,还是青蛙站在荷叶上,这些都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可又有谁能从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得到启示呢?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只是按照教案或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更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的完全分离,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农村初中拥有独特的环境资源,生物教学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它们两者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即是实施新课程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学生的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加快把知识转化成生物素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落实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在初中切实开展生物活动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使学生形成“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四、课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生物学习情况,分析搜集的数据,从而了解生物生活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优势。
3、调查问卷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从经验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总结研究的得失。
(二)研究途径
1、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课程研究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调查研究为学习研究的主要手段;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
(2)科学性原则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是所选择的课题要有利于充分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课题所提出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课题要有科学性,即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3)主体性原则
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为学生主体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
(4)整体性原则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人格、道德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健康的整体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5)创新性原则
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课题的创新性往往是来源于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体现在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等方面。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初中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①研究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生活或可以延伸至生活的教学内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物学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 生物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和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相吻合。由此可见,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小课堂转化为大社会,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从而切实提高学习质量。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策略
要想使教材与生活紧密结合,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换句话说就是首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有时候,我们老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对某些生活常识理所应当知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毕竟学生和我们的经历不同,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多。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中联系生活的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分组,每组中都要有好、中、差的学生,让相对好的学生教相对差的学生,这样好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当了小老师,感觉受到了其他学生的尊重,相对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旧的不好意思,毕竟这是同伴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愿意学习。其次,就是在课堂上实行“兵教兵”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力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③初中结合实际开展有效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我们发现生物教学有很多内容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的孩子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有着更为丰富的农村生活常识,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深入挖掘农村中与生物教学相关的资料,要突出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生物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要研究生物教材上的内容如何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2)研究生物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诣在寻在农村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效率。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生物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3、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
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实践,形成符合生活化课堂的基本原则、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形成符合生活化课堂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必须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在生活相联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教师教与学生用结合”。
(2)生活化原则。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
(3)情意性原则。通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引起和维持学生学习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思维挥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营造尊重、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氛围。重建课堂生活,全面关照认知、体验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
(4)互动性原则。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将互动作为原则去设计教学过程,必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进行“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讨论、相互沟通、理解、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是重建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关键。
(5)自主性原则。自主意味着独立、主动、独特和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并使教学过程向课外延伸。
2.形成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书本世界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课堂教学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深处,能对儿童的心灵产生影响和触动作用。新的教学模式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让学生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用生活。学生能在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3、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实践科学课堂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撰写的研究随笔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们能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实践、反思,并注意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科学探究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教师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
4、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农村初中生活化”的情境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此外,他们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另一方面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以往有所改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兴趣保持持久,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其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课题研究前的学生调查问卷和课题结题前开展的学生调查问卷来看,学生经历了不会问、不敢问、不善问到敢问、会问、善问,从不懂、不会探究到能掌握探究方法的质变过程。
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有如下两点体会:
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互相融通,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本次课题研究主要研究从生活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重点侧重于生活化课堂导入上研究,而在教学其他环节生活化教学还需进一步研究。
六、课题反思
(一)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农村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学习,使教师具有深度的理论基础,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研究。
2、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时还不能切实符合学情。
3、农村初中结合实际开展有效的生物教学的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学生虽然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离“生活化学习”尚有一段距离。
(二)改进措施:
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