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 22:01:59

浅谈高中地理三年备考策略

浅谈高中地理三年备考策略

地理科组 孙冀新

关键词:高中地理三年备考 阶段特征 学情分析 备考方案

摘 要:高中三年,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材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每个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正 文:

近年来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难度降低,即不考偏题、怪题,不给考生“打井”、“挖坑”。二是更加重视能力立意,注意新情境的创设,考题的来源更宽泛,视野更宽阔,呈现更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但不管怎样,仍坚定不移的考查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高中三年,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材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每个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也不同,鉴于此,地理备考要有一个全局观念,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并阅读大量文献,对高中地理三年备考方案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高一年级

阶段特征:

高一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部分是高中地理的核心,占高考内容的70%左右,而高一内容难度很大,门槛很高,尤其是自然地理设及大量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知识,还要有很好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超出高一新生的心理预期,很多同学一入学就来了个下马威。所以大部分同学感觉地理很难。

学情分析:

新入高中的新生,从思想上还认为地理是一副科,是文科,是“背多分”,只要考试前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应付考试。再加上初中的地理知识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有些连最基本的位置和方向都不懂。所以一入学往往有一部分同学不重视、不理解、成绩跟不上,心理和兴趣受到很大打击,很难重拾信心。

备考方案:

1、把握难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其产生稳定持久的动力,自觉地学习。

高难度的必修一是高一新生必须越过的一道坎,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把握难度,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例如: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区域背景知识缺失,所以老师在讲授原理和规律时有必要对初中知识加以补充和铺垫。

如:下列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海口

这道题本身难度不大,很多同学都明白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但实在不清楚四地的位置,导致失误,打击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稍微用点心,出示题目的时候,附带一张区域图(如图),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既学懂了基本原理,又对区域进一步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重视基础, 初步学会规范的专业术语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核的最高层次,该能力的显著表现就是地理术语的应用。而实际学习中,很多同学不注重学科语言的规范,缺乏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表现为懂,但错别字多、生活用语多、说不清楚、表述错误等。如很多学生在描述空间分布特点时会出现 “从上到下递减”、“从左向右增加”,在描述河流流向时会写成“东北-西南走向”,在描述“封冻现象”时写成“大河结冰”等不规范语言,在考试中会失分。

高一新生刚刚接触地理,所以老师要强调和训练规范的专业术语,做到准确到位。

高二年级

阶段特征:

高二地理主要是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强调地理的“区域性”,是“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核心所在。必修3是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的产物,是地理学科考试的主要方向。本模块内容记忆性知识很多,内容繁杂,如果不加以系统归纳,很多同学记忆起来很困难,但如果学习得当,则会有非常大的收获,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理论上讲已经初步掌握了五大自然地理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地域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地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系统地理只有放在区域中才有价值,而很多同学缺乏的就是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对新的区域、新的背景往往束手无策。

备考方案:

1、加强案例教学,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进行案例教学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①利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②进行案例拓展,促进学生领悟和深化,形成了答题模版和思路。

③通过考试案例进行诊断,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普遍性。

例如教材中以鲁尔区为案例,分析了工业的区位因素、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那么老师再以美国东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为案例,分析其重工业发展的条件,继而再分析日本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发展重工业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不同区域背景下都能应对自如。

2、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地理数据。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广东省地理高考对地理图表的考查非常重视,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各类地理图表是学生最为“恐惧”的地方,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

图表训练坚持四字方针:“看、读、析、解”

①看——题干和图名,找关键词,弄清图表要表达的含义。

②读——坐标和图例,弄清图表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析——数值和特征,分析图表中要素数值的大小、极值和变化规律,挖掘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

④解——用原理解题,找准考点,回归课本,用课本的原理和知识解题。

3、注重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融合。

区域性是地理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考命题取材的背景。高考区域地理逐渐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更为强调分析、评价、论证地理事实的能力。所以区域地理的学习要从能力目标出发,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来指导区域地理分析,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掌握高考备考主动权。

如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很容易落入传统,孤立地讲解位置、气候、水文、地形、植被等特点,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达不到能力提升的要求。如果利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整体性来分析,则熟练掌握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课堂轻松自如且收到最好的效果。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

阶段特征:

高三一轮复习大概需要五个月的时间,一般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结束。要求形成细密的知识网络,建立完整、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称得上体系,才能活化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从而逐步达到地理能力测试要求,对高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轮复习就象楼房的地基,楼房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和深度。

学情分析:

从心理上看,高考看起来还很遥远,多数同学对高考还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尚未进入高考备考状态,再加上内容多,任务重,时间长,学生容易疲劳、松懈。从知识层面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停留在只言片语的了解上,不但不能说出其内涵与外延,连识记理解也谈不上。

备考方案:

1、逐一梳理考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现代教学认为,只有把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

而高三学生通常只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记忆,而忽略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全面”有余“系统”不足,而目前高考几乎每一题都不可能用单一知识点就可以解决,所以忽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无法做到知识的灵活提取、迁移与应用。

如: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输出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原因是 。答案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而有的同学却作出如下回答“冬季;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表面来看,该同学知识很全面,即能正确判断气候类型,又能准确描述气候特征,但学习中出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知识的逻辑性。跨流域调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加州既然作为水资源的输出地,那就说明水资源相对充足,所以答题的方向是说明水多的原因,而不是说明水缺乏的原因。

所以高三复习一定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知道“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

2、构建区域发展思维模式,即“思维建模”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分值减少了,简答题分值越来越大了。

如下表所示:

高考试卷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填空题

33分

34分

24分

16分

简答题

23分

22分

32分

40分

合计

56分

56分

56分

56分

这就要求我们今后要加强答题思路的训练,构建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的科学思维模式,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中强调答题的一般步骤,即找题眼、找模式、找区域特色。题眼决定了答题方向,防止审题错误;模式对中下层学生尤其重要,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正确套用模式就意味着高考中能拿到基础分。区域特色是答题中的难点,也是选拔人才中区分度最高的,能否答出区域特色,决定了是否得高分,对于优秀生来说,是一个必须越过的障碍。

高三年级(二轮复习)

阶段特征:

高三年级二轮复习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将知识重组、归类,以此抓住问题的本质,将所学知识与新试题形成快速准确的对接,提升对地理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大概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五月份结束。此阶段学生经历了多次模拟考试,身体和心理受到极大考验,大多数同学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如人,过度的焦虑会适得其反,影响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通过一轮复习,老师梳理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障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上满足了地理高考的要求。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有知识的漏洞,二是此阶段心理压力达到极限。

备考方案:

1、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错题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错题本不断总结知识的漏洞,并反思是“是非之错”,还是“失误之错”。大多数同学很重视知识上的漏洞,即是非之错,而忽视失误之错,认为只要我下次认真就可以了,实则不然。如果是非之错,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进行补救,如果经常出现失误之错,则是最要命的,因为失误之错常常跟人的性格、心理素质有关。涉及人的本性问题,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进行矫正。

2、做好学法指导,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往往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我现在打好基础,等到高考时认真就行了,实际上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所有的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现出原形"。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不难发现,在知识深度上挖掘不深,难度不大,但审题难度加大,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往往都是在审题上失误。所以一定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一,慢审题。审题一定要慢,要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找出"题眼",找出最有效的信息,整合形成答案,第二,快答题,书写的速度要即快又要规范。

总之,每一个学生就象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希望,正确、系统的备考方案会使学生有的放矢,做到知识有库存,系统很完善,知识迁移准确缜密,思维能力有效提高,真正达到有效、高效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文科综合下高二地理科的备考思考……………………《地理教育》 2013年 张惠玲

浙江省慈溪市高考研讨会文稿……………………………慈溪一中 李小东

高三命题方向与复习备考…………………………………北京市第七中学 刘 权

如何提高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广东惠州一中 王秀艳

帮助高三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广东教育》 2012年 李志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高中地理三年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