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
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所谓“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题、发散题等。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而不是唯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其实质是以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目标的题型a考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按不同思路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不同却都是合理正确的答案。开放性试题有哪些显著特征和要求呢? 1,材料的选择反映时代性。开放性试题是为了对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作出综合评价,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此题型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现实问题。 2,材料的立意和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在选材立意上,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释同一现象。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突出能力要求。 3.答案的组织体现多元性。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任一元都可以满足答题要求,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近年来高考试题评分要求中,经常出现“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之类的词句,进一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4.答卷的评价富有创新性。开放性试题在答卷评价上废弃了传统的“踩点给分”的评分方法,变“踩点给分”为“踩意给分”。这种评分方法着重从选用的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的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符合逻辑、文字表述是否规范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不硬套标准答案,不死扣字眼,意到即可。 5.有创意的答案可加分。这一规定对鼓励考生的求新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二、针对开放性试题的教学策略针对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本的基础知识 开放性试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检验,而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知识是能力发展的载体和前提。开放性试题不管以什么样的载体出现,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出它的理论依据,解答开放性试题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托。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无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还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关于国家学说的理论,不是随便说说就行,掌握不准确等于完全不会,二者是一个结果。
(2)深化和扩展每个知识点。对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中各自最基础、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识及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立体的复习,着力复习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每个具体知识要素,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每个知识点,防止出现知识死角。 (3)优化知识的综合,理清知识的纵横网络结构。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中有形的具体知识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注重教材中无形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理清每一课的节、框、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挖掘不同的课、节、框、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从微观上把握知识点的内容,又要从宏观上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地位对其它知识点的重要影响。 2.关注社会的重大热点 政治高考是集中考查国家意志的学科,命题的重点就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教材的结合点。要做好开放性试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让学生的认识能够和国家意志接近,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和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上。 (1)让学生对一年度的社会热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明确有哪些热点?重大的现实问题有哪些?这些热点分属于社会的哪个领域?弄清每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事实是怎样的?理清热点的来龙去脉?了解社会舆论对每个社会热点问题存在什么错误认识? (2)概括好与热点相关的教材观点,让学生从原有教材知识体系中找出相关观点。
(3)给学生讲清与热点问题相关的“中央观点”。要告知学生不是所有“中央观点”都必须记忆,也不是所有“中央观点”都不记,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要了解的,哪些是必须要记的。 (4)给学生一个命题角度进行思考,但要告知学生不是猜题押题,通过后期专题复习,让学生整理、概括出同一热点问题从不同命题角度思考的试题群。 (5)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热点,把握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解题的基本技能 解题技能是指考生审题、答题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即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设问中寻求事理的结合点、从材料和设问中找到答题方向并准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联结知识和应用的桥梁。 开放性试题一般由情景、设问、立意三个要素组成。情景,即试题材料;设问,是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一般有几问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运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立意隐于题中,它是通过设置情景和巧妙设问结合来显现的。做好开放性试题应通过分析题目提供的情景、设置的问题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1)审题要力求缜密。第一,把设问看懂,审准设问中的有效的信息点。要研究设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要把握设问中的关键词、字,明确每个设问对知识运用的限定。
判断是哪一部分知识?是哪一原理的知识?是哪一层次的知识?由大到小,层层筛选;再次,要分清每一设问要求运用的逻辑方法。第二,把材料看懂,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的信息点。近年来开放性试题设置的材料,不再是一个材料提供一个主要信息的多个组合材料,而是将多个信息浓缩在一个材料中。因此,必须对材料认真审读,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理清材料包含的层次,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字、词。第三,根据材料的中心和主题、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中提出的某个特殊要求确定待论述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 (2)答题要体现技巧。第一,根据有效信息,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和热点内容从头脑中提取出来,根据题目的材料和设问的指向,决定答题依据(答案要点)的取舍。答题依据可以是理论依据(理论要阐述),也可以是事实依据,一般是两者兼而有之。第二,列出答题的简要提纲,并认真对照材料和设问,检查是否抓住题中待论述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第三,从内容上对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整理概括。第四,每个要点应作相应的阐述。依托关键的“点”,辅助以“线”,达到该要点的“面”和“体”,切忌蜻蜒点水,过于肤浅。第五,做到理论和实践、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用观点去统帅材料,用材料去体现和论证观点。
切忌变成原理、基本观点的堆砌、罗列或材料的简单重复或虽有理有事却仅是就理论理就事论事,导致原理与材料油水分离。第六,按回答的要点顺序分清段落,要有层次感,切忌把所有需要回答的内容都写成 一整段。第七,规范标点符号和使用序码标示,切忌标点符号乱用及无序码标示或有序码标示但不对称。第八,多个要点,先写有把握的要点;在每个要点中,先写原理、观点,后写材料。 (3)语言要做到规范。要恰当地使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术语。第一,用教材中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基本观点语言组题。第二,紧扣材料,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语言组题。(恰当剪辑材料的语言或直接张贴材料的语言。)第三,用体现时代气息,能准确反映当前现实问题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语言组题即用中央观点组题。第四,注意把握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与背景热点相关的其它热点语言组题。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高考考题,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科思维方式即思维品质和方法的考查上。开放性试题着重反映的是考生认知过程本身,而认知过程必然要涉及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D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这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分析某一事件、某一观点、某一行为等问题时既要知其一,又要知其二:既要注重微观,又要注重宏观;既要注重现实,又要注重历史;既要正向思考,又要逆向思考;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 (2)掌握好归纳法和演绎法。 ???纳法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具体分析、判断来归纳出其包含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道理,它遵循的是“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一般要对现象进行概括,再透过现象看本质。 演绎法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景材料进行合理的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