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审题规范和答题思路集锦
第2步,关注重要工业中心、结构及技术水平等;第3步,确定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地域分布(靠近矿产丰富地区、靠近市场等)工业化水平高(低)、结构齐全(单一)等
2.分析类
原因分析类设问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如分析某地河流径流量变化大的原因、分析某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回答原因分析类设问时,一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措施分析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该类设问在高考中最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等。措施分析类设问最基本的答题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对于措施分析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原因分析类答题模板
命题角度
相关因子
举例说明
太阳辐射
纬度
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如我国的东北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于华北地区
天气和
气候
云量多、降水多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少,如赤道地区、我国的四川盆地
地势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
坡向
向阳坡的太阳辐射能多于背阴坡
气温
纬度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气温越低,如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远低于南方地区
海拔
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
大气环流
冬季时,我国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远低于南方
地形阻挡
四川盆地的北边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故其冬季气温较高
气候特征
太阳辐射
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往往具有全年高温的特征;中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季节变化明显,往往具有夏热冬寒的特征,四季较分明;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往往具有全年低温的特征
大气
环流
低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往往较多,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往往较少;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在冬季风控制下往往少雨,在夏季风控制下往往多雨
人口
迁移
迁出区
的推力
人口增长快、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就业机会少、医疗卫生条件差、自然灾害突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迁入区
的拉力
工作机会多、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等
产业转移
劳动力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劳动力资源密集且廉价的地区转移,如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市场
随着某地市场的饱和,产业会向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转移,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在我国合资建汽车厂
内部交
易成本
产业有向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的趋势
资源
调配
资源分布
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方资源丰富、有些地方资源贫乏
消费情况
各地资源消费量不同,经济发达地区资源消费量一般较大,需要调入资源;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费量一般较小,会通过调出资源来增加经济收益
能源
消费
结构调整
经济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通常会选择效率高、价格低廉的能源
环境
随着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能源
洪涝灾害
自然
地势平坦、排水不畅、降水丰富且相对集中,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人类活动
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
泥石流、滑坡
自然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松散、碎屑物质多,降水集中等
人类活动
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
水土
流失
自然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差
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土壤失去保护;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
气候异常、降水少,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多大风
人类活动
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措施分析类答题模板
问题
表现
措施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较低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接纳国外移民
城市化
问题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时清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治安环境差
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治安管理
工业化
与城市
化问题
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合理分工与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的能
源问题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突出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技能技术,实施节能管理;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我国的粮
食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传统工业区
改造问题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区域协调
发展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区域合作,共同发展
流域开发
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
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盐碱地的治理: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防治风沙的措施: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兴修水利;加强生态建设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体系,调节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水污染问题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
3.比较类
比较类试题主要用于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相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等。
比较类设问一般分为两类:
①名词比较类,把握名词的特征,从名词的含义入手,比较其异同点;
②区域特征比较类,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比较类答题模板
比较对象
比较要素或内容
河流
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水能等
水系特征
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水系形状等
补给方式
东北地区以春汛为主,内陆地区以夏汛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气候
气温
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
降水
季节分配、总量、变率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
资源
资源问题
多少(是否短缺)、开发情况(是否破坏)、发展趋势(是否面临枯竭)、治理措施
人口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
城市
城市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地质、历史等
城市化
城市区位、城市化表现、城市化标志、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快慢、城市化阶段、城市化问题等
区域地
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植被、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环境问题等
农业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
工业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存在问题、整治措施
4.评价类
评价是运用一定标准对地理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该类设问在高考中最常见的呈现形式:①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如评价俄罗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北亚地区的影响;②评价区域工农业发展条件、城市区位等,如评价某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等。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1)设问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于这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2)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从××方面进行评价”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类答题模板
区位评价类
地理事项
评价要素
评价方向或指标
区域发
展条件
优势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发达的科技和教育;政策支持;环境优美等
劣势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交通不便;污染严重;劳动力资源短缺、素质低;科技落后;自然灾害的影响等
农业区位
自然条件
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工业区位
自然条件
土地(多少、平坦)、水源、矿产等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农业基础等
理论条件
工业污染企业布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及距城市远近等
资源开发
有利条件
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
不利条件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地塌陷等)和资源枯竭问题
影响评价类
水利工程
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等
城市化
正面影响
有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城市内涝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人口
迁移
有利影响
改善了人口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了人口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迁入地区和人口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影响
对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带来一系列城市化问题;
对迁出区:造成部分人才流失
产业
转移
积极影响
对转出地: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对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消极影响
对转出地: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减少本地区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同时,往往也接收了环境污染
三、答题规范——确保答案卷面很靓眼
1.采点答题——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每个设问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先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然后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具体如下: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2/1725256969630_0.png
2.规范答题——呈现得分点,严谨条理组织答案
在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之后,就要思考如何表述问题了。
(1)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例如,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应从流入地区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贫困,农民只好进城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这种表述虽没脱题,但不准确。因此,答题时要用关键性术语,确保陈述的科学性。
(2)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序号化、段落化,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性
(3)答题时点要多,但应避免重复采点
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陆地上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沿海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实这都是从“交通”这一得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分值。
高考主观题解题的思维过程图示如下: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2/1725256969630_1.pn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2/1725256969630_2.gi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