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计划与方法
2024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计划与方法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运用“三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并结合我校实际,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二、阶段复习时间安排1.时间安排:一轮复习:2023年3月初—2023年12月底;二轮复习 :2024年2月上旬-2024年4月底;三轮复习 :2024年4月底-2024年6月初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对照考纲、查漏补缺培养基本技能。3.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限时练和复习导纲辅助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2.认真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研究近几年全国、北京、海南等地的高考试题,发现其共性和特性,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培养多角度历史思维。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把握“三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故在平时的复习中,结合限时练,各类复习资料的特色,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学情分析总体情况:年级学生的历史平均分在53.59分左右,历次考试成绩好的班级在61—56分左右,潜能班在48-55分左右。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基础存在明显差异,两极分化明显。1.学生存在问题:因为是小科目,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通史体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佳;语言的理解能力欠佳,无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做题技巧掌握得不够,很多学生对论述题存在畏难情绪。2.教师存在问题:对新高考的命题思路、方向和重点内容把握还很不够;缺乏高考复习的经验、策略与技巧;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督促还存在不足,不够严格。3.过往教与学存在的局限。新课学习过程中按章节顺序循序而行,割裂了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宏观历史思维。新课学习历时较长,已学知识出现了较大遗忘。新课学习重视基础乃至历史常识,仅是进行知识点、线的学习。高考重点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及学科素养,这些方面还有待强化。新课学习所练题型是全面练习,个别题型缺乏针对性训练,尤其是论述题。同时过往教学中缺乏规律性、技巧性的总结。五、目标:一轮复习依据课程标准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模式。
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实现两本必修教材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重组,又要按照模块化要求,梳理专题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夯实巩固中外历史纲要知识。六、历史学科一轮总复习计划及安排 模块 专题 教学内容 课时 必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起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家的特征。1.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