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版).doc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第2页)
二、化学用语(第4页)
三、物质
(一)物质概论(第5页)
(二)重要物质(第7页)
四、化学实验综合
、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第13页)
(第14页)
(第14页)
(第16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7页)
,认识基本的化学仪器、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第17页)
五、化学计算(第17——18页)
(1)百分比浓度
(2)溶解度
六、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合反应(第18页)
分解反应(第19页)
置换反应(第20页)
复分解反应(第21页)
其它反应(第22页)
七、其它应记知识
常见气体的化学式、常见酸根及化合价(第23页)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第25页)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物质的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第26页)
元素周期表及必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第27页)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离子的关系: 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变成离子。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