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考题型——八大热考题型研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07328508_0.gif高考历史热考题型——八大热考题型研考
一、新高考“热考题型”之“观点论证”类
阐释论证题目材料中呈现或蕴含的观点,而不要求学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这类题目材料或设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需要学生作出判断,然后进行阐释、评述、论证。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从命题角度看,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9题第一问,对史料研究问题的必需性,说明理由。
(2)从考查能力看,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
(3)从设问方式分类看
①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论证。
②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
③归纳材料中的多种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1)观点要明确。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
如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在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2)表述成文是关键。要紧紧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①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②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析”,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3)认识、结论要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二、新高考“热考题型”之“修改补写”类
修改补写类试题通常以小专题的形式呈现,是对长时段某一专题历史事物发展演变的纵向横向考查,通常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对长时段、小专题的历史主干知识和阶段特征做准确记忆、理解和评价,对学生要求高,往往答题点只有一到两个,因此开放性和容错率较低,学生往往得分较低。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需要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材料中画线部分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的陈述。
(3)为……补充,并说明理由。如2021年河北高考第16题,补写一条唐初为解决世家大族势力膨胀而采取的措施。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首先,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核心主题(如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等)。
其次,弄清表格和图片的横向、纵向的内在逻辑关联,围绕逻辑和主题务必要写清历史教材上的核心主干知识(重大事件、重要思想或理论、重要人物)或阶段特征,切忌偏颇,方便说明和阐述理由。
最后,考前主动整理和应对,进行小专题和阶段特征(如西方经济政策或经济思想专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共历次党代会的内容及意义、新中国外交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及“西学东渐”历程、中国古代各朝代及中国近代的阶段特征)的整理和分析,积累素材,避免考试时措手不及。
三、新高考“热考题型”之“合理解释”类
合理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合理解释是一种命题方式。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合理解释一般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考查。
(1)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7题,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认识。
(3)对……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42题,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首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认识”,那就要概括人物观点,并阐述其观点。概括观点就是抓主干,阐述观点要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其次,进行史料论证。史料论证要注意从举措和影响(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进行阐述,注意使用历史性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深入地评价。
3.构建解题模板
是什么(内容/特点)+为什么+影响/怎么做(怎么做一般较少考查,多考影响),此步骤缺一不可,必须写全。
四、新高考“热考题型”之“主题比较”类
主题比较类试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表现形式
①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②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差异”“区别”“共同之处”“相似之处”“异同”等标志性词语等。
(2)分为三种比较角度
①材料甲乙均涉及:从涉及甲乙材料中分别提取。如2022年湖南高考第20题,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的异同。
②材料只涉及甲乙中的一个:只需从材料里提取涉及的那一个的独特之处。如2021年湖南高考第20题,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
③材料甲乙均未涉及:甲乙两个历史事物的比较可以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考虑。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首先,提取关键词,比如材料反映的主题、引文出处、时间等。
其次,确定比较点,有些试题的设问中并没有“比较”“异同”等字眼,而是用“变化”“发展”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最后,注意潜台词,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是比大不比小。比较的切入点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作比较。
②是要逐点对应比较,而不是把甲事物笼统地表述一番,再把乙事物笼统地表述一番。
③答题秘诀:比较不同,必有参照,一一对应;比较相同,合并同类项,大同小异。
五、新高考“热考题型”之“史料价值”类
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该题型一般以材料形式出现,给出文物或者史书文献,判断当时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否真实,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具备一定分析能力。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新高考命题一般从史料的鉴别与运用角度进行命题,具体有以下两种命题思路:
(1)史料的可信度。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文学和艺术作品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史料,但因其可信度相对较低,使用时应进行考察和鉴别。另外,距所要考察的历史对象时间较近的史料相对可信。
(2)史料的运用。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包括“读史证史”“史论结合”“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原始史料可信度较高;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等。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8题,根据一个村支书的笔记,说明材料对于探究农村改革的史料价值。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1)作答的两个部分
①材料来源:根据材料出处和史料性质(是实物还是文字,是一手还是二手)判断其史料类型,并分析其作用。比如一手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证明该事实的存在;二手史料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补充,从更多角度去了解史实;官方文书、档案可以证明某事件的可信度;日记、书信等可以说从个人角度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大环境。
②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归纳和解读,一般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作用。比如,具体材料A,反映了什么,可以用来研究什么。
(2)答题模板(根据2020年山东高考第18题整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07328508_1.png
六、新高考“热考题型”之“自拟论题”类
在深刻解读材料信息和题目情境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得出理性认识,提炼出深刻的“观点”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论题”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对信息进行深刻地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感悟,自我构建观点。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从命题角度看,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学生提炼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
(2)从考查能力角度看,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从设问方式分类看
①阅读材料,你侧重于哪一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②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如2021年福建高考第19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③“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提取材料观点,表明态度。观点提取可以是一种或是多种观点,但态度要鲜明。
第二步:根据时代背景评述说明材料的观点和论证判断。
注意时代变迁与历史事件或观点的对应性。历史观点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产物。注重二者之间的对应性及内在联系,运用辩证、理性思维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第三步:总结材料的观点并得出结论。从唯物史观角度回扣,运用史观分析法是回答这类题目的“点睛之笔”。
七、新高考“热考题型”之“信息说明”类
信息说明类试题是图文材料蕴含着信息和观点,学生根据提炼的信息、观点、历史现象或对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启示等,进行分析、阐述、说明、论证。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第一种思路是“提炼信息说明类”:要求学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信息予以说明。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第二种思路是“提炼信息观点论述型”:要求学生从所给图文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予以论述。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观点。
(3)第三种思路是“提炼历史现象或启示、看法、认识等评价(阐释)说明型”: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现象或从中获取启示、看法并予以分析评价或阐释说明论证。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1)第一个“W—what”提炼出信息是什么(观点)。观点不是显现的,需要结合试题的文字、图片、表格等隐含的信息,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不必贪多求全。
(2)第二个“W—why”说明为什么(论证),说明和解释你所提炼的观点,要求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据准确,史论结合,至少选用两个史实,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八、新高考“热考题型”之“情景对话”“解说词”“演讲稿”类
情景对话类试题主要考查方式是给学生一段材料,且多是个人叙述,要求学生编写对话场景并贴合主题。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演讲稿是针对特定历史主题进行阐述。这三类试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否透过材料中的暗示抓住材料主旨是解题关键。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是近几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类题型,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否透过材料中的暗示抓住对话的主题,这是关键。编写解说词或演讲稿是对实物、场景或某一主题进行阐述、解释和说明,要求学生用特定的解题形式去完成解答。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对话类要求:
(1)首先,根据时间和所学,结合题干,明确对话场景和对话主题(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9题,要求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2)其次,对话从身边现象、新闻或生活场景切入(你听说昨天部分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新闻了吗),尽量口语化表达,由浅入深,逐步进入对话主题。
(3)最后,做好人物角色或身份定位(如民众、记者、军警等),不确定的可用甲、乙、丙等代称;同时,戏份有主次之分,次要角色更多发问,话语偏少,主要角色负责专业分析和解答历史现象,要涵盖与对话主题相关的历史要素(背景、内容或过程、目的、影响等),话语偏多。注意有问有答,有主有次,有头有尾。
解说、演讲类要求:
(1)首先,做判断,对要解说或演讲的对象进行判定(交代时间、人物、流派、作品,或表明立场或观点等),演讲辩论则需明确驳斥的观点或对象,亮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总之,要有场景代入感。
(2)其次,结合场景,锁定相关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内容、过程、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说或辩论;有些具有史学价值的艺术作品,还要兼顾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史学意义。
(3)最后,做好历史事物的分析评价,谈谈其历史价值、历史地位或历史影响。辩论稿则需要最后总结,再次表明立场,并明确正确做法,共同解决问题。
01
02
0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