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学/习/必/备一、(2024·福建·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木刻属于木板画,也称作板画或刻画,普通就称作木刻。
②木刻的材料当然是木材。木材以梨、枣、白杨最为合适。这几种木材的质地都比较细密。
③木刻最主要的工具当然是刻刀。刻刀大致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偏刀,一种是角刀。偏刀用来刻凸起的线条,把大片的木质铲去,剩下凸起的线条。角刀是三角形的,为了使用的方便,又有大小宽狭各种形式,都用来刻凹陷的线条。
④有了木板和刀,就可以动手刻了。木板有时候该用横断面的,有时候该用纵剖面的,大凡刻精细的画,就得用横断面的。因为横断面的木纹比较细。普通木刻就用纵剖面的。前者称为木口木刻,后者称为木面木刻。
⑤木板先要磨光,涂上一层墨,又用铅笔在上面把画稿打好,然后动刀。
⑥把图画直接画在纸上,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经过刻木的手续?这不是浪费吗?不,木刻非但不浪费,还具备着更经济的条件。普通一张图画,常常为一个人独占,供少数人欣赏。木刻画却可以拓成许多许多张,供许多许多人欣赏。另一方面,木刻画具有明快、朴素、有力的特色,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价值。
(摘编自叶圣陶《木刻》)
材料二:
学生在创作一幅完整木刻版画之前,首先要绘制作品的初稿,通过“镜像”的形式把初稿画到木刻板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制结束以后,需要刻制图形,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刀具,刻制不同的图案和形象,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刻制结束后,需要把图形印制到纸张上,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压力,可以呈现出的形象、纹理和细节效果完全不同,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选择能力。
(摘编自罗公染《刀笔刻绘新时代》)
材料三:
《回忆延安》是古元(1919—1996)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原拓木刻套色纸本版画,长方形,宽60厘米,长80厘米,画面主题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精细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史诗般画卷。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美术老师要求摹刻古元版画《回忆延安》。请你完成以下相关的语文任务。
任务一:把握内容
1.根据下面三个关键词,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这幅版画的情境。
关键词:宝塔山延河抗战军民
任务二:说明意义
2.在你看来,摹刻这幅版画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任务三:明确工序
3.下列有关版画《回忆延安》摹刻工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版画的线条特点选用适当的刀具。B.动刀前把临摹的画稿打在磨光的木板上。
C.选择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纵剖面刻制。D.把图形拓印到纸上要选好颜色,控制好压力。
1.示例:清澈的延河水倒映着雄伟的宝塔山,在革命圣地延安城下缓缓淌过。意气风发的骑兵连出城巡逻,运粮队满载而归,抗战军民欢快的歌声响彻云天。远处,我仿佛看到一队燃烧着希望的青年,正走向这城门。
2.①进一步体认木刻之美;②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③亲敬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并传承革命精神。
3.C
二、(2024·安徽·中考真题)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数据来源于《宝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点燃》,新华网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
①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②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
①“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②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③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一、二线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要低于三线以下城市。
B.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安徽省占有三席,数量位居全国前十。
C.县域地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心灵的小世界,主要是因为这里可以开展户外运动。
D.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和自驾游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5.结合材料三,解释加点词语“双向奔赴”在文中的含义。
6.下图是对材料四第二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
7.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发展县域旅游提出三点建议。
4.C
5.一方面,游客主动奔赴县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县城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6.①旅游需求迎来快速扩张区间 ②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获得发展机会
7.①加强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②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③完善基础设施。④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⑤加大宣传力度。
三、(2024·湖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湖南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土地。湘、资、沅、澧四水由南向北,从群山中穿过,注入洞庭湖,留下星罗棋布的山水田园,如锦绣的画卷。一年四季,绿树常青,鲜花盛开,生机盎然,养育着三湘儿女。湖南多山多水。山多,使人坚强,水多,使人灵秀,因此,湖南人能雅能俗、能文能武、能柔能刚、能狷能狂。湖南地形地貌特殊。险峻武陵,苍莽罗霄,逶迤五岭,三面环山,一面向北开口,面对浩淼的洞庭湖和滚滚长江,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盆地。冬天北风毫无遮拦地直贯三湘四水,气温骤降;夏季太平洋带来的雨水被阻隔在山外,炎热异常,洪水和干旱常常结伴而行。这种地理环境锻炼了湖南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形成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个性与自我意识太强的局限性。
②战争和移民给湖南历史带来深刻影响。湖南处在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饱受战火洗礼。楚人南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对湖湘古远文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秦汉时期,湖湘地区与中原一体化加快了进程。宋朝以前,湖南仍处于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从宋朝开始,特别是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湖湘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支脉。
③从屈原、贾谊开始,李白、杜甫、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韩愈、朱熹、王阳明等数以百计的高官和文人都来过湖南,有的是贬黜,有的是做官,有的是旅行,他们留下足迹,留下诗文,也留下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流寓文化。流寓文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湖南的文化品质,客观上也大大加强了与全国的文化交流。
④屈原以思想和诗给湖湘文化打下了底色。他行吟十余年,足迹遍布沅湘,最终把生命留给了湖南。他给我们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一是他悲天悯人、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二是他正道直行的高尚人格;三是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不悔”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四是他源于儒法道又高于儒法道的政治理想。
⑤周敦颐开创了“理学”,他的思想在他的两位学生程颢和程颐那里得到了充实和放大,形成了理学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明清之际,天崩地裂,国破家亡。王夫之看到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人在变,提出要与时俱进,和时代一起变化。嘉庆道光年间,内忧外患集中呈现出来,中国开始了千年大变局。魏源等受王夫之思想影响,掀起一波改变风气、影响政局、启迪后世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湖湘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魏源在《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序言》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了嘉道经世派的标志性成绩。
⑦中国近代史到了曾国藩时期,已经来到了一个转折点。谭嗣同的改良结束后,黄兴、蔡锷、宋教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一个中国主体思想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虽然我们不能再以湖湘文化的脉络来概括这些思想和变革,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湘人仍然站在时代的前列。直到今日,湖湘文化的基因一直在湖南和中国的思想文化中流淌,或多或少、时隐时现地发生着作用。
(选自郑佳明《湖湘文化的三重属性》,《新湘评论》2023年第14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湖湘流域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敦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组合、建构出了一种新的区域的文化形态。湖湘文化从属于中华主流文化,并对主流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朱汉民《什么是“湖湘文化”?》)
8.下列对“湖湘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湖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战争和移民的影响以及历代思想家的贡献。
B.周敦颐开创了理学并建构了理学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C.谭嗣同的改良以及此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湖湘文化的基因在发挥作用。
D.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不属于湖湘文化,而应纳入楚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形态中。
9.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湘儿女能雅能俗、能文能武、能柔能刚的品格是由湖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的。
B.随着湖湘地区与中原的一体化,从宋朝开始,湖湘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华主流文化。
C.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大批高官和文人来到湖南,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流寓文化。
D.内忧外患,加上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魏源等人掀起了一波思想解放运动。
10.“霸得蛮”是湖南方言,指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拗。请根据原文,结合生活实际,概括湖南人这一性格特征的长处和不足。
8.B
9.D
10.长处:湖南人的“霸得蛮”性格体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性格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有助于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
不足:然而,这种性格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过于固执,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或适应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
四、(2024·江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相继印发,健康科普等行业科普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品牌活动定期开展,形成了科普工作创新升级的生动局面。
②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为社会公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如近距离观看月壤、嫦娥五号返回器实物,体验火箭发射、月地驾驶和空间站生活,了解数字技术如何为兵马俑做“体检”等。
③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主场设在北京首钢园。为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主场活动还专门打造了“科学教育做加法”板块,为青少年、科技教师搭建科学教育实践交流的平台。
(摘编自202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2023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①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温竞华)记者22日从中国科技馆获悉:至2023年5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12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23年,两个流动科普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过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
②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为解决基层科普设施短缺问题、推动实现全国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而启动的流动科普项目。
③据介绍,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于2011年启动,主要为尚未建设实体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不充足的县级地区公众提供免费科学教育服务,用流动的科普设施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馆送到公众的“家门口”。截至今年4月,流动科技馆已服务公众1.71亿人次,配发流动科技展览资源658套,在全国1888个县级行政区巡回展出5686个站点。
④科普大篷车项目于2000年启动,主要面向基层尤其是乡村地区开展科普公共服务,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4月,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活动39.1万次,行驶里程5373.2万公里,服务公众3.38亿人次。
(摘编自2023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①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
③要知道,我国人口规模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础弱、底子薄,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27%。经过十年努力,2020年达到10.56%,而超过10%是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的重要特征。
④如今,网民热议“中国天眼”“爱达·魔都号”等大国重器的新进展;偏远村小里,山里娃也飞上了无人机、学起了编程……
⑤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来之不易。“按照国际通行的测评标准,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20%。2023年我国达到14.14%,实现了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为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夯实了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调查牵头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如是介绍。
(摘编自2024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1.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展现了2000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科普事业的举措及取得的成就。
B.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鲜明,为社会公众送上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C.材料二报道了我国流动科普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的事实。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高,已位于创新型国家前列。
12.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建议。
11.D
12.示例: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多了解科学知识;要积极参加科普活动,增强科学体验:要运用科学思想去理解和判断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2024·重庆·中考真题)
学校开展“走进书法世界”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书法是一门对汉字艺术化书写的艺术。据此,可确定书法作品的判断标准:一、所写对象为汉字且内容健康;二、字迹具有艺术性。根据书法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可以确定书法的历史应当从甲骨文算起,一直到当代以汉字为创作载体的各种探索。根据“艺术性”规定,并非所有的古代文字遗迹都可称为书法艺术品,只有具备相当笔墨技术支持,又注入了深厚人文情怀的那些书迹才可称为书法。书法艺术品应该是可以作为人们师法对象的“法书”,因为书法应该为世人提供某些营养——或者在笔墨技巧上可供学习,或者在精神层面上能打动人心。
(选自吕志强《中国书法发展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书体的演变
书体
概说
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分离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成熟于殷商时期,大大小小,参差错落,具有天然美感。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出现的,有婀娜、对称之美。
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隶书
由金文简化而来,萌芽于先秦,在两汉时走向成熟。横平竖直、撇捺开张,有一种飞动感和对称美。
使汉字变得方正,是书法史上的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草书
出现于西汉晚期。飞扬飘逸,比行书更洒脱不羁。
标志着书法成为能自由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行书
出现于东汉晚期。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比楷书更加灵动。
让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的审美价值。
楷书
由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东晋。结构严谨,字体方正,又风格多样,或飘逸灵动,或雄峻清刚,或法度严谨。
是对前代书法的继承和创新。
书法融入了人的个性,字的风貌能体现书写者的气韵风度和精神品格,即使同一书体,也会因书写者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风貌,这就是常说的“见字如面”“字如其人”。
(改编自方建勋《中国书法十五讲》)
材料三:
鲁迅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简而言之,要欣赏书法作品的“形”与“神”。形,是指由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整幅字的布局;神,是指书法作品的神韵,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笔画多变且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组合而成,同一个字中的相同笔画的长短、粗细、浓淡必须有所变化。这样,字才显得灵动。
2字的重心稳健。字有千姿百态,但字的重心必须稳健。
3字势自然。王羲之主张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他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4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需一气呵成,气韵贯通。章法上的所有变化都根源于“阴阳对偶”这四个字,包括大小、粗细、轻重、阔狭、长短、连断、虚实、缓急、渴润……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断而意相连,适当留白,疏密得当。好的作品既要体现书写者的独特性情、气质、境界和格调,又要有能够将其表现出来的精熟技法。
此外,还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下面两幅作品都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平和愉悦时所书,《丧乱帖》是极度哀痛时所写,二者呈现出不同的气韵。书写者不同的“情”赋予了书法作品“神”的变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丧乱帖》
(选自孙晓燕《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探析》,有删改)
【了解书法】
1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幅字所写内容是汉字,且具有艺术性,就可判定其为书法作品。
B.书法艺术品能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书写技法的借鉴,丰富书法欣赏者的精神世界。
C.书法作品的“神”,是指字的笔画、线条、布局和整幅字的章法、神韵、情感等。
D.书法家在极度哀痛时创作的书法作品,在气韵上会大打折扣。
【概说演变】
14.小林不知道汉字书体有哪些,又是如何演变的。请根据材料二向他作简述。
【赏析书法】
15.下面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请运用材料三的知识,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艺术美作简要赏析。
【推荐书体】
16.学校将开展书法比赛,就下列三条主题语向全校征集意见,你最想推荐哪一条?它最适合用哪种书体书写?请结合材料二简述理由。
①笔间论书道,翰墨育雅趣
②工工整整写字,端端正正做人
③笔墨肆意写人生,青春飞扬显豪情
我想推荐第( )条,推荐的书体是 。理由:
13.B
14.汉字书体有:①甲骨文——分离扇刻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②金文——铸造在青铜器上,称为金文;③小篆——秦统一文字后出现的;④隶书——由金文简化而来;⑤草书——出现在西汉晚期。⑥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⑦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
15.毛主席的这幅作品笔法飘逸,笔意连绵,如行云流水,体现一种动态的流动之美,故应为行书。字形斜侧,笔画多变,有昂扬向上之感。大小错落,粗细相间。作品中的“飘”字,既有风吹之感,又有雪落之势,展现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字体虽为行书,但气势雄强,好像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的豪迈气魄。
16. ② 楷书 因为楷书结构严谨,字体方正。与“工工整整”“端端正正”相照应。
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后台对话框回复:课件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9/1727553838279_0.jpg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