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小论文解析
2016年高考历史小论文解析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小论文试题解析
(晋、冀、鲁、豫、湘、鄂、赣、皖、闽、粤使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备注]命题中心未提供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角度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其明确指向“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构想”与“近代欧美国家的制度实践”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材料或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中总结出一个论点(构想),然后用英国或美国的相关宪政制度(代议制民主)作为史料(实践)支撑即可。
[西北某省的评分细则]
1.论题(2分)
能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具体写出论题,论题涉及构想、实践任何一方面均可,2分。
2.史实论证(10分)
⑴构想(2分)。表述准确,且与论题相符合。
⑵论证(6分):①史实(2分)。运用世界史一个相关史实,且史实与问题相辅。多个史实,按一个史实给分。②论证(4分)。围绕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完整,逻辑严谨。
⑶结论(2分)。结论符合论题,准确、成立。
3.具体细则
①论题可以紧扣材料及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人生而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人民有革命的权利;直接民主。
②由材料延伸出去的西方民主制度。论题可以是概括民主制、代议制、议会制等;也可以是较为具体的,如君主立宪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宪政等。但所列举的史实要与论题对应。实践:古希腊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罗马的贵族共和制;13世纪英国出现的议会;法国的三级会议;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帝国议会;英国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及《独立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沙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的国家杜马;苏联苏维埃大会等。
③最后要有概括性的结论,紧扣所设论题。
[参考示例1][参考示例2][参考示例3][参考示例4][参考示例5]不知道里面有哪些词汇(minganci),无法上传,敬请谅解。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历史小论文试题解析
(黑、吉、辽、藏、新、宁、陕、青、渝、甘、内蒙古使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年),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评分要求]
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此示例由命题中心提供。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试题解析]
玄奘西行属于文化输入,鉴真东渡属于文化输出,二者都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问题。题干限定了解题的时间和空间(中国,古代史),“其他相关史实”排除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例子,所以考生必须从“中国”“古代史”中寻找玄奘和鉴真之外的史实依托。中国古代史上涉及中外交流的史实,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可以举出汉代张骞,东晋法显,明代郑和、徐光启或其他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尤其是“四大发明”)外传的例子。(注意:切忌把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混为一谈,如中国古代的和亲属于民族关系范畴而不是对外关系。)
考生作答时,应先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可以从文明传入(引进来)、文明传出(走出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等方面提炼观点。如“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重要影响”,或者“外来文明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可以促进本国文明发展”“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各地区彼此的文化交流”等。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一两个相关历史史实(代表人物或重要科技成果),陈述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的贡献(史实),然后说明其影响(意义)即可。
[参考示例]
观点:世界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
论述:从中华文明看,佛教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思想和社会生活,甚至儒学也受到挑战。到唐宋时期,为了解决儒学危机,儒学家在吸收了佛教的教义后,发展出理学,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可见,外来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从亚洲历史看,中华文明传入了周边国家,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字、语言、习俗等诸多方面。以日本为例,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强化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自身的文明进程。可见,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了贡献。
总而言之,人类文明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我们应尊重不同文明,共同促进人类发展。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小论文试题解析
(云、贵、川、桂使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略),图中标识的城市名称有:瑷珲、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三姓、哈尔滨、宁古塔、长春、吉林、法库门、通江子、珲春、新民屯、铁岭、葫芦岛、辽阳、秦皇岛、凤凰城、周村、济南、潍县、天生港、海州、浦口、吴淞、武昌、常德、岳州、湘潭、三都澳、鼓浪屿、昆明、南宁、公益埠、香洲。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评分要求]
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
集中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试题解析]
⑴是什么(观点):信息提炼: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自开商埠的地域分布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北方自开商埠较多,东北铁路沿线商埠增多),自开商埠的城市自身特点(多为中小城镇)等。
⑵为什么(原因):从命题中心所给示例答案看,其分析部分,是从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两个层面进行的解读。以下原因,考生可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选择使用。一般而言,有2—3条合理的解释即可。
客观因素:①交通相对便利(沿边、沿海、港口、码头、铁路沿线或区域中心城市),②经济相对发展,商业相对繁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③已有众多自开口岸,便于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等等。
主观因素:①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逐渐摆脱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主张振兴商务,甲午战争后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办厂)。②自开商埠,可以促进地区发展,寻找新的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增加关税收入,筹还洋款)。③与洋人竞争,可分洋人之利,抵御外侵(与洋人进行“商战”)。④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保全主权。⑤认识到了西方国家的优越性,或学习日本经验(日本以开放而自强)。⑥以开放的胸怀,化解国内外矛盾;等。
其他:①自开商埠多为中小城市(大城市基本上已经被迫开放);②北方居多,因为南方城市大多已经被迫开放;③俄日对东北争夺激烈,自开商埠可以自保;④便于维护中东、南满等铁路主权等。
更多最新高考历史小论文,请参考《高考历史解题技巧》一书。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25417866_0.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25417866_1.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25417866_2.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25417866_3.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25417866_4.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