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关键长句总结!(选择性必修一)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32508350_0.gif高中生物教材关键长句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
1.人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4.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乳酸钠经肾脏排出,所以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
5.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6.“大头娃娃”的出现是因为:低劣的奶粉中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含量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7.血浆中的尿素主要在肝脏合成,原料是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肝脏合成的尿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尿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8.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9.“人造子宫”必须具备的条件:(1)必须装有“羊水”,为早产羊羔生长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该“羊水”模拟自然子宫羊水的成分和含量,包含羊羔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羊水”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羊水”需要定时更新,保持相对稳定。(2)外部配置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相通,进行物质交换,保持内环境稳定。
10.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的意义: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11.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12.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的原因:躯体的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1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的原因: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14.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15.小分子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其意义: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准确。
16.剥去青蛙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剥去青蛙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不能发生屈肌反射。
17.人吃的食物过咸,会产生渴感,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渴感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8.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19.药物、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可以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导,原因主要包括:(1)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2)神经递质失活;(3)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等。
20.可卡因会与突出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得不到回收,就会在突出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所以长期服用可卡因会上瘾。
21.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越大。
22.成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脊髓再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膀胱的扩大和缩小。
23.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的原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经全身。
24.机体的内分泌细胞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5.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各种细胞,这与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并不矛盾,原因是只有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的细胞才能作为其靶细胞,几乎全身的细胞都具有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6.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27.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的反射过程:剧烈运动,骨骼肌产热→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28.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原因是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大,散热量多,故产热量也多;炎热环境中人体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小,散热量少,故产热量也少。
29.不论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还是在炎热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其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0.从热量的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31.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32.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测量体温。
33.急性肠胃炎患者和大量出汗的人都需要补充水和适量的无机盐的原因:急性肠胃炎患者和大量出汗的人会排出过多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因此,应补充水和无机盐。
34.人一般冬天尿量多,夏天尿量少的原因:与夏天相比,冬天机体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35.呕吐和腹泻患者尿量会减少,其原因:呕吐和腹泻导致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36.剧烈运动时,尿量会减少,其调节过程是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37.“不要等渴了再喝水”这句话的含义: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已经升高,机体已经在调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长期如此,可能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
38.低血糖症严重时引起昏迷的主要原因:血糖含量降低,造成脑部组织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昏迷。
39.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原因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或相应受体被破坏。
40.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是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41.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困难,导致尿量增多。
42.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是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
43.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其原因是: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进食后正好相反。
44.一个人长期从外界摄入过量性激素,可能引起的病症及原因:性腺萎缩;机体性激素过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不能促进性腺正常发育,导致性腺萎缩。
45.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46.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7.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48.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49.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液中能检测到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其原因是患者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作抗原,从而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50.每年要根据流感病毒的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当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51.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要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防止人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抗体当做异物而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52.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53.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54.双缩脲试剂能与某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抗体),原因是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
55.精神抑郁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因为人的免疫系统也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抑郁会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
56.注射疫苗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原理是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能够迅速反应,消灭病原体。
57.注射流感疫苗没有起到预防作用的原因: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注射的疫苗所预防的流感病毒与感染的流感病毒不是同一个类型。
58.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制备疫苗。
59.进行器官移植前都要先进行配型的原因:受者和供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越相近,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
60.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6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与在器官水平上起的作用的关系: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是在器官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基础。
62.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都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63.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主要区别: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64.植物向光性的解释:(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65.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主要原因:顶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生长素过多地积累在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结果抑制了该部位的侧芽生长。
66.在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67.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选择的插条需要带有一定的芽和叶,但并非越多越好。其原因是带有芽和叶的插条,扦插生根成活率高;留叶过多,蒸腾作用失水多,不利于生根,插条易枯死;留芽过多,产生较多的生长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
68.插条不生根的原因:可能是插条所带的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可能是插条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可能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69.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生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的时间长。
70.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获得,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育成的,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属于可遗传变异。
71.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72.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的原因:由于重力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导致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慢,而远地侧生长受到促进,生长速度快。
73.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特点: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对环境的适应。
74.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原因是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高温使脱落酸降解,打破种子休眠,大雨又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
75.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更有效的原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7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77.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接受光的调控,能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萌发需要光照的种子一般较小,萌发后能立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避免在无光条件下萌发后“饿死”;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跟随着光照的节奏,能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能保证正常地繁衍后代。
78.树木的年轮与季节的温度变化的关系:年轮的形成是树木生长对一年中不同时期环境温度反应的结果。
79.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80.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往/期/回/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