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30 12:07:31

初中生物课堂信息技术探究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30/1727669251978_0.jpg

第一,导课。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只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学习生物,这个年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弱,好奇心和依赖性强,思维的主导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对生动形象的事例感兴趣。信息技术不仅能把形象生动的事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把抽象的微观的生物结构、生理现象等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加之它独有的声、像、图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用它来导课,学生将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生物课堂学习。案例:动漫配儿歌导课学习《植物的结构层次》时,用FLASH(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制作动漫配儿歌“我在墙根下种了……”,能唤起学生儿时的记忆,使他们快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独有的色彩、声音等特点,呈现相关的新闻视频、趣味小品视频、学科间的联系图片等,以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来导课,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导学。导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使学生在课堂中有问题想、有事情做,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即导学。初中学生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教师慢条斯理的讲解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信息技术能用真实的图片、如实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大脑,用事实来引导、分析相关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案例:设问提纲式导学在导课时留下一些疑问、悬念,然后以PPT形式一一呈现,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干什么,有问题想、有事情做,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无事可做或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时,用俗语“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来导课,先用PPT呈现高矮不同的树有着深浅不同的根,再让学生数一数、比一比根的多少和深浅,并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同时,用PPT呈现根尖的结构图片和要解决的问题:(1)你所观察到的根的结构与幻灯片中根尖的结构图相同吗?(2)说出相同的结构名称,并讨论出现不同结构的原因。(3)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的特点,并讨论根尖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知道该干什么,在他们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此外,教师在交流中发现有好的图片还可以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保留,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容量大、交互快等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或虚拟探究实验及游戏、比赛等方式导学,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导练。“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知识”一定要是理解了的、内化了的知识,是随时可以提取的程序性的知识。我们生物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成为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知识,这就是导练。而传统的练习方法是教师读写习题,学生回答,使学生凭着死记的知识或想象来猜答案,没有达到活学活练的教学目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呈现真实的生活画面,创造动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问题,正确解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图文并茂式导练初中生物每课都有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练习,在导练时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并配以动画或视频,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各种现象,做到学能所用。例如,学习《根尖的结构》后,课后有一道检测题:为什么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时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一个动画图片是带土移栽,一个动画图片是不带土移栽。学生观察后自然就会明白,不用教师再分析、再强调地解释了。其实,导练的方式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交互快的特点,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巩固教学,也会取得良好的导练效果。以上是笔者在生物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生物课堂信息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