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3 17:03:40

【专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图表题规律总结和实例

“以图入题”是高中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能否有效提取图表信息,成为答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恰恰也是不少学生地理学习的短板所在,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新图或复合图表时,由于无法完整提取图表信息,失分更多。

如果深入分析每一组图表题目,我们会发现每一种图表都隐藏着相对固定的读图方法、步骤以及原理,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法和原理,对提高地理成绩大有裨益。所以,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培养,必定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

我们对近三年(2016年至2018年)的地理新课标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各类型图表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按比例排序如下:区域(分布)图(55.4%)、示意图(17.8%)、统计图(14.2%)、景观图(7.1%)、剖面图(5.3%)。下面,我们将通过选取代表性题目,对各类图表试题的读图和解题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今后的地理教学能有所帮助。

1.区域(分布)图

区域图是地理高考图表的重中之重,占比最大,且综合题的36、37两题,绝大多数(17年Ⅰ卷的37题和Ⅱ卷的36题除外)都需要区域图的解读。此类图隐含的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对解题的引领作用大,对学生有效提取信息能力的要求高。

(2017年新课标1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4)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0.jpg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该题是比较典型的区域图,各种要素相对齐全。下面我们以此为例对分布图的解析方法进行讲解。

第一步:读图名——“坦桑尼亚的基洛萨附近”。通过读图名,我们可以明确这幅图的主旨,聚焦图中重点信息。坦桑尼亚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可能会涉及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问题,对解答第4问有较大帮助。

第二步:读图例。一般情况下,图例中的事物,在图中都会有体现。所以,通过读图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获取图中的各种地理要素,方便建立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该题图例中有首都、铁路、港口、河流,结合第一步的图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洛萨距首都较近,有港口,陆路和水运便利且能实现水陆联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这些结论对第2问的解答有较大帮助。

第三步:读位置。①经纬度位置:该地位于0°至10°S之间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农作物生长速度较快,但也会存在保鲜期过短、容易变质的问题。该信息对解答第3问有较大帮助。

②海陆和相对位置。该国首都位于东部沿海,且位于整个非洲东部海岸线的中点,海上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外运。

此外,准确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加迅速准确的把握图示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有助于与答题相关信息的快速获取。

第四步:信息整理。虽放在第四步,但这一工作应贯穿在解题的整个过程,完成第一遍读图后需要结合文字材料再次对图中信息进行提取和解读,甚至可重复多次。

通过以上步骤,2、3、4小题答题角度和要点已比较明朗,再结合材料,可对该题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解答。

2.示意图

示意图在近三年的9套试题中分布较为均匀,基本每套题中有一组,多为关联图,以选择题形式为主(17年Ⅱ卷的36题为综合题),此外,还经常以区域图加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如18年Ⅲ卷的9至11题和37题。

(2018年新课标3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己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域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 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3~5 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1.png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苦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该类图形的判读可参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同样,通过读名称,可以较快的把握图的主旨,判定出该图是关于何种地理要素的关联图。如该题中为“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就会涉及到服务范围、服务类型的问题。

第二步:读图例。图例中有县城、中心集镇、村和各级别道路,再结合图中具体内容,可发现中心集镇与各村距离较近,与农村的各种联系会更紧密。此外,有的示意图中并没有图例,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阅读图中的文字和图形,如18年新课标2卷的第1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2.png

三步:信息整理,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在信息整理时,要注意观察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相互关联,以判断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分析其形成和演变的关系、趋势。

3.统计图(表)

地理信息统计是地理学主要工作和研究方法之一,所以对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也应该是高中生必备素养之一。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该类型分布也较为均衡,基本每套题中都有所涉及,同样以选择题居多(17年Ⅱ卷37题为综合题),且大多数图表为坐标加曲线的形式。

(2018年新课标1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3.png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第一步:读图名。通过图名,我们可以知道该图是“某直辖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对较长的图名,在读图名的同时应该对图名成分和结构进行划分,提取出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图例。同样,通过读图例可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图中的地理要素,便于把握解题方向。

第三步:读坐标。有坐标的图,该步骤是重点。最基本的要求,应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增大或减小的方向、间距等等信息。通过读坐标,可以更深入的把握图中地理因素和各要素的构成、关系、变化趋势。另外,要特别注意多个纵坐标的情况,要注意与图例准确对应。

第四步:读曲线。这一步要注意观察每条曲线的起止数值,最大最小数值以及两条曲线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并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对比。

第五步:信息整理,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关联。

4.剖面图

剖面图在高考题出现较少,但分布均匀,次数随不多,但每年均有涉及。分别出现在16年新课标3卷的7至9题(岩层剖面),17年新课标1卷的6至8题(地层剖面),18年新课标1卷的6至8题(河床剖面)。其中,16年新课标1卷的7至9题较为典型,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加全面。

(2017年新课标1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4.jpg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第一步:读图名。

第二步:读图例。通过读图名和图例,明确图中主要地理要素,为下一步具体分析做准备。

第三步:读具体内容。通过读图,明确岩层相互关系和走向。图中显示,岩层整体自甲河向乙河倾斜,在下渗量较大的情况下,甲一侧的地下水会流到乙侧;同时,由于岩层的倾斜,会有部分地下水顺岩层流入地下而不能进入任何一条河流。这对第9题帮助较大。可见,对于剖面图,我们要特别注意岩层的走向和位置关系。

第四步:信息整理,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关联。

5.景观图

在近3年的高考中,景观图出现的次数最少,而且集中出现在17年的三套试题中,该类试题最近一次出现是在14年的新课标1卷的1至3题和44题,14年新课标2卷的1至3题,也是集中出现,这可能与当年命题人的个人偏好或政策导向有关。其中,17年新课标1卷的1至3题,对知识考查最全面也最有代表性。

(2017年新课标1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建齐整(左图),另一侧杂树丛生,灌木零乱(下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5.jpg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第一步:读图名。通过图名(文字材料中的解释说明),我们知道这是这是同一条道路,但是两侧的景观却大不相同,由此可引起注意,为第2题做准备。

第二步:读具体内容。从左侧图可以发现,道路两侧绿化带现状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右图中,常绿的绿化带中长出了许多尚未发芽的杂树,而杂树应该是当地的优势植被。

第三步:信息整理,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当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区域概念以及外延的理解。

(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1~3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6.png

1.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A.2月B.4月C.10月D.12月

2.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

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3.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A.900米处 B.1400米处

C.1800米处 D.2300米处

1.[解析]在纵坐标轴中找到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读图可知,2月对应数值约为15,4月对应数值约为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5,12月对应数值约为15。故C正确。

[答案]C

2.[解析]内华达山脉37°N西坡属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B正确。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答案]B

3.[解析]在横轴中找到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1800米处约为0,1800米以下大于0,1800米以上小于0,说明地面至1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800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1800米处降水量最大,故C正确。

[答案]C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读表,完成4~6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7.png

4.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5.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

4.[解析]读表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2.92%;强度侵蚀为1.3%;极强度侵蚀为1.52%。故选B。

[答案]B

5.[解析]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A错误;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B错误;矿产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点状,C正确;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D错误。故选C。

[答案]C

6.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①②正确;“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③错误;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区,④错误。故选A。

[答案]A

(2018·云南富源县第六中学模拟八)冰川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有重要作用。下图为阿尔泰山1960年(实线)和2009年(虚线)冰川面积(单位:km2)对比图。读下图,完成7~9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8.png

7.与1960年相比,2009年雪线降低的方位是()

A.东B.西南C.西北D.北

8.该地区冰川面积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淡水资源减少 B.湖泊面积变大

C.生态环境改善 D.冻土厚度变大

9.导致阿尔泰山近50年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 B.降水增加

C.气温升高 D.外力侵蚀

7.[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阿尔泰山的冰川面积,北边由原来的70平方千米变成了80平方千米,冰川面积变大了,故雪线下降,而其他地区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

[答案]D

8.[解析]读图可知,阿尔泰山的冰川面积总体是虚线的范围小于实线的范围,即冰川的面积总体趋势是减小的,而冰川是淡水,故淡水资源减少。

[答案]A

9.[解析]根据图中的冰川面积的变化分析,总体上是面积是变小的,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答案]C

(2018·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三次诊断)“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开放厕所数量与该城市用户日常对开放厕所需求数量之间的平衡程度。主要基于城市开放厕所总量、城市开放厕所覆盖率、城市人均厕所拥有量、城市厕所搜索量占比、城市人均厕所搜索量等众多基础数据维度,通过大数据挖掘、计算得出。下图是我国目前最新“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读图回答10~11题。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3/1725354220904_9.png

10.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越高说明该城市的开放厕所()

A.总量越多 B.分布越均匀

C.人均拥有量越多 D.使用越合理

11.从上图看,与“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人口多少

C.经济状况 D.交通通达度

10.[解析]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表示的是开放厕所数量与日常需求数量的平衡程度,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开放厕所数量恰好满足需求数量,该城市的开放厕所使用越合理,D对。平衡程度不是指总量多少,也不是人均拥有量越多,A、C错。与需求相符合,不是分布越均匀,B错。

[答案]D

11.[解析]从上图看,“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都是位于经济发达区的城市,说明与“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经济状况,C对。前十名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人口多少、交通通达度方面不同,不是关联度最大的因素,A、B、D错。

[答案]C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读图分析的许多共同之处——图名、图例、坐标、定位(可以是利用图表定位,也可以是通过文字材料定位),对以上信息进行大致解读之后,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再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构建起图表和文字材料的联系,进而找到正确答题的突破口。所以,要提高答题的有效率,对文字材料的解读也必不可少,不少答案或答题角度就隐含在文字材料和图表之中。

在五大类图表中,区域图占比最大,因为此类考查方式更能符合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对学生地理素养要求最高。相信在今后的考试中,该类试题仍然会居于主要地位。而准确的定位,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准确获取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尽管不少声音都说在今后的考试中要降低区域定位的要求,但是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要紧抓区域定位不放松。因为在目前的试题结构中,区域图占到了所有地理图表的55.4%,与居于第二位的占比17.8%的示意图相差较大。所以,识图难度和比例再降低,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其主导地位。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景观图虽然占比最低,且仅在2014年和2017年进行了考查,但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偶然。因为在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地理实践力的概念;2017年新课标讨论稿的出炉,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写进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这与高考试题中景观图的出现,可能存在某些关联。景观图虽然占比最低,但是在2017版新课标颁布之后,地理实践力成为今后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研学旅行也成为地理实践力养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养成用地理眼光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这是新课标的重要导向。而景观图的判读,恰好可以满足以上要求。所以我认为,景观图的考查,可能会成为今后高考试题的常客。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图表题规律总结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