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道法”开卷考,考什么?怎么评?| 附名师支招备考攻略
价值观构建和行为习惯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思政课,关键要点在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在于立德树人。
本次道德与法治适应性测试的试卷命制,旨在引导首都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形成,促进教学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试题通过丰富情境创设和创新问题设计,引导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教学效果。
测试卷第23题
试题以某校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讲述宪法故事、解答同学疑问等活动,感受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理解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从而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践行宪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测试卷第25题
该题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背景,细数发展成就,担当强国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第(1)问展现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时代的强劲脉动,将目光投向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从伟大成就中汲取力量,激发爱国情怀。
成就的背后是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第(2)问讲述了不同时期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甘于奉献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认识个体成长与国家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树立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朴素情感,增强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02
新增判断题
提高开放性写作分值
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的目的不再是追求成绩的区分度,而是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巩固。考试旨在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真实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再依靠采分点和得分率,撬动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重视。
测试卷命题在情境设计上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注重在思考中增强价值认同,巩固育人成效。试题呈现和设问设计上充分体现出“鼓励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闪光点”的整体思路。测试更加注重回归教材,适当降低了综合性。
本次测试对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进行了优化,新增判断题,并增加了“开放性”任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判断题在命题立意上注重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接收和强化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念。考查内容上可以提高考试内容的覆盖。测试卷中,判断题合计10道,共10分。
“开放性”任务是指让学生根据情境要求,结合所学写一段话,包括写信、演讲稿、述评等都属于此类问题。本次测试提高了“开放性”任务的分值,并且精心设计此类问题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降低了对综合性和学科观点的高要求,题目的考查重点放在对学生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的考查上。
测试卷第24题
该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以学校举办的“以信表心”实践活动为情境,要求学生给身边给予自己温暖和力量的人写一封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感悟美好情感的力量,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感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03
以采意给分为主
鼓励学生表达和展现
本次测试还针对试题特点和开卷考试特点对评分参考进行了优化设计。测试在评标设计坚持“有答案标准,无标准答案”的理念,以采意给分为主,重视学生作答中表达出的学科观念的内涵,而不强调学科术语的精确运用。
观点上坚持统一尺度,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采取不同思路,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有创意表达和个性化展现,让学生“有话说、能发挥、易得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评分上,如学生能从某一角度进行深入阐释,或符合正确价值观的基于真实体验的感悟,以及体现出创新思维的作答,也能获评较高分数。
本次测试对应的教材为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四本教材。试题内容充分地回归教材,内容选取上主要有三个方式。
“教材引用”,即原原本本地源于教材,判断题基本上属于这种方式;
“教材化用”,试卷中有相当比例试题改编自教材正文、拓展空间、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栏目等;
“教材活用”,选取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并在答案设置上联系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学科观点和教材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在三种方式中占比最高。
测试卷第21题
该题以“解决困惑 助力成长”为话题,试题情境“他人对‘我’的评价”、“‘我’与好友的故事” 均源于教材栏目中的探究与分享,经过巧妙加工与重组、创新呈现方式,使之更贴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困惑中感悟成长,引导教师用好教材。
04
开卷考试更注重学生
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推动学科教学落实培育核心素养,从关注学科观点和学科术语的记忆,转变为重视多样化教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生从过重的应试备考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科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才。
经过适应性测试,师生会认识到,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式的教学是不适应开卷考试要求的。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创新表现。
教学要坚持实践育人,加强课内课外相联结,关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创设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测试卷第22题
试题以帮助李某和王某解决邻里纠纷为开放性任务,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突出对学生法治观念、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等方面表现的考查。
第(1)问以帮助王某推荐维权方式为选择性任务,提供给学生多种选项,鼓励学生结合情境,运用法律知识进行选择,评估学生对学科观点的应用能力。
第(2)问以帮助劝说李某和王某、解决纠纷为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从道德与法治两方面分析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展现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选择性、开放性的任务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展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促进知行合一。
此外,试题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家庭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邻里关系,思考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邻里关系,发挥家长在道法教育上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
05
名师支招
将知识问题化、模块化、系统化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冯琳琳认为,考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轻松应对开卷考试带来的新挑战。
01
高效听讲将知识问题化
考生要对知识点进行问题化处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考生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归纳整理。比如,教材中提到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深刻改变了世界等内容,我们就可以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归纳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这一问题之下,这样,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可以由点成为线,方便考生整体把握。此外,对于一个问题之内的各个知识点,考生要尽量分层次、分角度整理。比如刚才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国家、人民生活以及国际影响等不同层面,这样既有利于考生快速提取和识记关键信息,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作答,又能够培养多维度、分层次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考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水平的提升。
02
主题复习将知识模块化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知识分布在不同年级不同册,使知识掌握实现螺旋式上升。
比如,在“法律”主题之下,七年级下册引领学生走进法治天地,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伴随我们成长;八年级上册开始引导学生了解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守法公民;八年级下册则开始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复杂的宪法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崇尚和树立法治精神;九年级则将视野提升到国家层面,谈及法治国家的建设。以上所有内容都在“法律”这一主题之下,但是由于分布在不同册教材中,学生往往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效复习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法律”这条红线将所有内容串起来,将知识按照主题进行模块化处理。
03
思维导图将资料系统化
开卷考试后,六本教材的知识含量特别考验学生的查找和搜索能力,盲目翻书很明显不太现实,这就需要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整理每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一个初中道法三年知识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可能有点费时间,但是对于知识脉络的理解和教材的熟悉程度大有裨益。
这次的适应性测试,孩子们考得怎么样?老师、家长们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京教君
页:
[1]